位置: 首页 - 新闻 - 人物故事 - 引路人 - 正文

引路人

百变招数 年轻的心
发布时间:2005-12-08 信息来源:城院新闻中心
编者按:董婷,2002年浙大硕士研究生毕业,来到城院。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沿习读研时培养起来脱稿讲授的习惯,课上激情讲授,严格要求,课后用心和学生交流,和学生打成一片。课上是严师,课下是“姐妹”,带出好的班风、好的学风,被学生昵称为“董姐”,成为学生的“引路人”。

人说“100个人读《哈姆雷特》,就有100个哈姆雷特的形象。”估计找100个学生来讲他们眼里的董婷,答案大概也不会少――每每提及她,同学们总有说不尽的话,诸如“她讲课讲得棒极了!”、“她前卫时尚,什么R&B、蜡笔小新……她都懂。”、“她亲切得像个大姐姐。”、“她有时是个严师。”……答案五花八门,但仔细听来却全是赞美之辞。

姗姗来迟的约会人

偶尔谈及董婷,一个02级的同学凑过来说:“原来你们在讲4班的‘董姐’啊!……”“董姐”,很亲切的一个称谓,让我顿时放了心――一定是个可亲的大姐姐,但是这个大姐姐却让我“大失所望”――她居然迟到了45分钟,天呐!

时间一分一分地过去,我换了一个又一个姿势,打了电话没人接,想出了无数种可能性,却又迅速否定,还跑去敲了好多次门,但就是不见人回来,正当不耐烦的我准备留张纸条走人的时候,终于看到了熟悉的身影……

原来课后好多学生围着她问问题,一问便是半个多小时,“还是好不容易脱身回来的,还有好多学生追着问,我让他们下次问。还好他们下节有体育课,否则还真回不来了。”她的语气甚至带着点庆幸。看着急急赶来的她,手上还沾着粉笔灰,说着“不好意思”,脸上却分明写着愉悦的表情,来不及喝口水却已经将那个班的学生称赞了一遍又一遍――“这个班是个好班,有这么多学生问问题……”

可亲的“董姐”

说起“董姐”的称谓,信计024班的同学能讲好长的故事――“话说02年3月从浙大数学系微分几何方向毕业的董婷来到城院,便‘扛’起了领导024班的重任。比学生大不了几年的她当时一副稚气未脱的样子,学生谈时尚,谈游戏,谈明星、谈流行歌曲……无论谈什么,她居然都能凑上里说上一阵,久而久之,学生们便给她的称谓‘降了级’,私下里用‘董姐’取代了‘老师’。一次搞活动,大胆的学生竟将该称谓脱口而出,董婷居然欣然接受,于是‘董姐’这一称谓便开始‘光明正大’起来,……

比起很多男生对教师下寝室存在的畏惧情绪,信计024班的学生却对每周必去寝室逛上一圈的“董姐”热烈欢迎。只要“董姐”去了哪个寝室,全班的男生便会迅速赶到――能聊游戏,侃流行,还懂只在学生群体间的传播的“专有词汇”,这样知心的老师哪里找?

董婷说,自己的学生朋友便是这么攒起来的,这样的朋友多了,“耳目”自然也多了,学生们再隐私的事情都会和她讲:“XXX在网吧攻游戏呢!”、“XXX出去玩了。”全然忘记了她班主任的身份。
“XXX,你在网吧吧!”面对对方的诧异――“‘董姐’,你怎么连这个都知道啊?”她会很得意地笑:“我当然有我的办法了!”

而对所教的学生,董婷会通过中间休息或下课一起去食堂吃饭的时间与他们聊天,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用过来人的身份给他们一些建议,拉近距离,和他们成为朋友。在董婷的眼中,学生都是很可爱的。

不可小觑的严师

班上的学生说:“别看她什么都聊,但说着说着却总有办法引上正题――说游戏,不自觉的就说起了要安排好学习和娱乐时间;前面还是时尚话题,一会却是要注意学习方法,讲求听课效率,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跟进去的……”怪不得每当她脸色“晴转多云”,嘴里蹦出“开班会”三个字时,学生们总难免感慨一番:“哎,又要挨骂了!”她可是容不得学生不认真的。

在董婷这儿,你什么都可以谈,却惟独学习是容不得“讲价”的,一是一,二是二,今天交的作业不能拖到下星期,4次缺课便是除名,谁都不敢不把这个严师的“规章制度”放在眼里。

有时候,其他老师会和“翘课专业户”们开玩笑:“你翘董婷老师的课试试?”后者一般都会无奈地笑笑,因为她的认人功夫确实好得没话说:当初024班新生名单刚到手,她便认真地看上了一遍,初次见面却已经能叫出一半的名字来,甚至有个男生在新生注册的现场,为这个陌生老师居然能清楚叫出自己的名字诧异不已。而对自己所教的信计51、52班上的学生,她更是几节课便能认个八九不离十,谁认真,谁经常逃课,她清楚着呢,点谁的名字,她有张自己的“谱”。她能准确地叫出上课不守纪律学生的名字,使他下次不敢再犯。正因为严格高效地管理,她的课课堂纪律非常好。

优秀班级的“领跑人”

说起董婷带的信计024班,很多人说――“太强了!”

“学习优秀班级”的称号,羡煞人的班风。每年评奖学金的时候,总分年级组的前三名常常由她们班独揽,入围前十名的总有四、五个,这也是董婷最为自己的班级、为自己的学生自豪的地方。今年学校选拔浙大保研生,信计有四个名额,她班上就占去了“半壁江山”,她觉得这得益于出色的班风。

班风不好的班级,往往会出现大批的不及格,而且不及格的常常出自同一个寝室。“曾教过一个由两个小班合成的班级,一个班2个不及格,另一个却有20个,一样的进度,一样的教学,同坐在一个教室,这种天壤地别的结果便不是教师“教学能力存在问题”所能解释的了。她说,城市学院的学生很聪明,却容易受影响,别人做什么常常会跟着做,所以室风、班风的建设便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班主任,她大一就开始对班上的同学严格要求――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下课马上做作业,平时注意做题和知识积累,每个环节一个都不能少。迫于她的“压力”,同学们也不得不跟着对自己严格要求,跟着她的步伐慢慢进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良好的班风在大一的时候便打下了一根根扎实的“桩”。她常常说“邓小平说:‘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我们的学风要从大一抓起。”这样到了大二、大三,她就省心了不少。
她班上有个学生,成绩高出了重点线,却因为志愿填报的问题来到了城院,看着自己昔日同窗都纷纷进了名牌大学,很灰心。董婷很注意,便要求他把自己定位在考研究生上。她说,进了大学,大家其实都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现在的遗憾用四年的时间来弥补,四年后会有新的分晓。事实证明她是对的,那个学生如愿保送了浙大。

课堂上的“百变超人”

《线性代数》、《高等代数》、《解析几何》董婷上的课清一色都是基础数学,学过这些课的同学都知道,要学好他们还真不容易,但是她就是有办法让抽象的矩阵变换、费解的计算方法变得通俗易懂,可亲可爱起来。

见过R&B风格的授课方式吗?她就能将公式概念准确无误地套用在周杰伦的《双节棍》里,让那些枯燥的概念想忘也忘不了;你见过真人版的“泡泡堂”表情吗?她就会别出心裁地用这样卡通的表情配上“小新”的语调SHOW上一把,课堂沉闷的氛围便不攻自破……学生们喜欢她的“心花样”,在他们的眼里,她就是课堂上的“百变超人”。

曾经看到过她的备课笔记,好厚的一本,里面的每一步,每一个公式,都记得清清楚楚,看着我惊讶的表情,她笑了:“其实很多学生都这样感慨过。”她说自己备课的过程就是将书本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将枯燥的数理翻译成白话的过程,之所以做得那么认真,是要给自己一个理解的过程。

从02年开始上课,董婷就要求自己脱稿,虽然刚开始不容易,常常要花很长的时间让教案熟记于心,但她却乐于花这些时间。一来是做研究生时导师“逼”出来的习惯;二来是因为自己的“激情”讲授,实在不适合拿上一本笔记本,让满手的粉笔灰糟蹋自己的笔记本;最重要的则是拿着笔记本上课一不小心就变成了自己和笔记本的交流,放不开,更没有教师的魅力。她知道自己的观众在台下,她习惯在眼神的交流中了解课堂的效果。

同学们也说,她是个很会讲故事的人,各种励志故事一个接一个,刚来时讲自己同学的故事,现在讲自己学生的故事,一个个故事皆有证可考,说得人心服口服。所以信计系大一的好多学生都立志要向学长们看齐。她说,故事往往比大道理更有“市场”。

永远的“孩子头”

因为家就住在温州教委的对面,所以小时的董婷总带着小伙伴们去那里的教室上课,班主任嘛,当时是非她莫属。按照每个人的特点任命班干部,或者办一次班干部的选举,在黑板上涂涂画画,认真地给小朋友们上课。

在董婷心目中,教师是一个崇高的职业,教书育人,言传身授,含糊不得。如今少时的“孩子头”如愿以偿成了真正的教师,或许命运已注定了她一生都是“孩子头”。

喜欢和自己的侄子坐在一起看动画片,《灌篮高手》、《名侦探柯南》、《蜡笔小新》,只要是卡通她都喜欢;有时和自己的学妹们聊天,听她们聊时下的流行时尚,“超女”的火爆、明星的新专辑发行,她用心记下,没准日后就成了她和学生们之间的话题,我终于明白了她的百变“心花样”从何而来。
她说,教师是个永远年轻的职业――永远和年轻人在一起,自己身体里有的只会是年轻的元素,这也是她一直乐于做好“孩子王”的原因。

和学生们聊他们的“董姐”,听她讲自己的心得和高招,加之她时而激动又时而专注的神情和各种各样的手势,关于我心目中的董婷,我已有了自己的答案。

(学生记者 王薇)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