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新闻 - 人物故事 - 引路人 - 正文

引路人

跟着感觉摸索适合90后大学生的教学之路
发布时间:2012-05-18 信息来源:宣传办公室

  日光之下已无新事,若说创意,我没有。我只是凭着自己的感觉摸索一些适合自己和我的学生的教学方法。

                                           ——刘双花

    2000年,刘双花告别了湘江,来到了美丽的西子湖畔,跨入中国美院的大门。四年后,她以本科四年优异的成绩进入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教授平面设计方向课程。两年后她又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考取中国美院动画设计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这位80后的大学教师,没有遵循多年来的课堂教授套路,凭着自己的感觉,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教学方法;借助特有的教学方法,她的课堂成为90后大学生最受欢迎的课堂之一;在最受欢迎课堂的讲台上,她依旧没有停止探索的脚步……

  头脑风暴,快乐课堂

  “美特斯邦威”、“香奈儿”、“凡客”……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从国际名牌到当今年轻人热衷的网购品牌一应俱全。难道我们走进了特卖场?不是的,这是这是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创意分院刘双花老师的课堂。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刘双花用“头脑风暴”将春日午后的懒散气氛一扫而光。所谓的“头脑风暴”就是要求每个同学按顺序说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品牌的名称,不得有重复。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于课堂,带动思维,培养应变能力。果然,小游戏式的方法让同学们很快参与进来,大家争先恐后,教室里气氛好不热闹。

  接下来,趁热打铁进入绘画阶段。绘画的方法同样别出心裁。让同学构思一幅画面,然后用左手作画。大家平时都习惯了用右手,一下子使用左手就显得格外笨拙。平日里服帖的画笔今天竟然不听使唤,不是划破纸张就是跑到画框外去。有同学对此表示不解,这不仅不能呈现完美的绘画效果还降低了效率。刘双花微微一笑:“其实这样是在间接地培养学生的一种创新能力,还能激发创作灵感。”有时为了锻炼学生的协调能力和想象力,她还会采用“蒙眼绘画”的方法。教室中的气氛就如同春日阳光,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微笑。活泼的课堂上,同学们学到的是技能,收获的是乐趣。

  驾驭课堂教学,随机应变的能力必不可少。刘双花每堂课都会准备相应的教学内容,但会根据不同的课堂状况做不同的调整。某次图形设计课,天阴沉沉的,由于天气的关系同学们显得精神不佳,气氛颇为沉闷。刘双花灵机一动,决定临时改变上课内容。她在网上搜索了很多经典的电影海报让学生欣赏评析。大家都精神一振,开始思考、品评,口若悬河。寓教于乐、对症下药是刘双花的课堂特色,从学生视角考虑教学内容,使课堂因贴近而快乐。

  别出心裁,接轨社会

  当谈到教学方法时,刘双花腼腆的微笑绽放在嘴角,“我觉得能达到教学目的的方法都可以说是好方法,我只是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和教学目的形成了适合我课程的教学方法。”她向记者介绍了她独创的“ABC交叉法”。先要把同学分成每三人一组,组内每人分别评述对方的作品,在思维碰撞中受到启发,最后和老师交流方案。这样保证了每个人都积极参与,培养了学生的交际沟通能力。

  “要成为巨人就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因为信奉这句话,刘双花主张让学生要多看名家的顶尖之作,带着心看,边看边思考才能得到自身能力的提升。她认为这种方法适用于任何专业,先试图模仿名人的佳作,再进行自己的创新,慢慢的,就会有长足进步。

  除了校内知识的学习与实践,刘双花还联系了设计公司,让学生们体验一回做设计师的感觉。从了解客户需求、方案搜集、草案制定、确定方案到最后的方案成型。同学们从与客户的谈判桌回到工作室,体验在变,心情在变,考虑的东西也更多。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角色转换间学到一些校内学不到的经验,在提升学生的信心的同时激发他们学习艺术的热情。

  生活就如同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口会品尝到什么味道。对于刘双花的学生来说,她的课堂也如同一盒夹心巧克力,不知道下一节会有什么吸引人的新奇内容。“她似乎有想不完的新点子,让每个人都对她的课充满了好奇心。她也总有办法让每个人都融入到课堂中来。” 创意分院的缪同学在评价自己的老师时显得挺激动。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