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新闻 - 人物故事 - 引路人 - 正文

引路人

红丝带的父亲:传递爱心,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发布时间:2019-08-16 信息来源:宣传办公室


他是课堂上无微不至创造生动气氛的好老师;他是红丝带河南之行与同学们同甘共苦的好领队;他是聊起天来风趣幽默与学生毫无代沟的好伙伴。他,就是沈王兴老师。

沈王兴自1983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辛勤耕耘在教育教学第一线,曾任城市学院医学院副书记兼副院长。他在教书育人岗位上取得斐然成绩,被学生评为城市学院“我最喜爱的老师”。他曾获得城市学院首届魏绍相奖教金优秀教师奖、浙江省“三下乡”先进个人、杭州市教育系统优秀教育工作者、第四届感动杭城十佳教师、浙江省第二届最美教师提名奖、2016年浙江省教育系统“三育人”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沈王兴2004年指导成立防艾抗艾红丝带协会,该协会现为省高校优秀学生社团、在杭高校志愿服务十佳精品项目。红丝带协会赴河南省驻马店市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连续四年均以第一名的成绩获评“城市学院暑期短学期社会实践活动十佳团队”。十多年来,他一直关注河南艾滋孤儿,宣传防艾抗艾知识,连续七年与协会小分队一起暑期远赴偏僻的河南艾滋病村爱心支教。他被学生尊称为“红丝带的父亲”。浙江电视台、杭州电视台、浙江教育报、河南大河报、河南驻马店电视台等媒体曾对他和他的团队的感人事迹作宣传报道。


特色支教,为河南艾滋孤儿点亮希望灯

浙大城市学院红丝带协会成立已有14个春秋,沈王兴十年如一日,长期指导协会在校园开展防艾抗艾知识的宣传,关注河南艾滋孤儿。2011年开始,他在医学院、学院学工委、学院党政办等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与红丝带小分队一起多次暑期赴河南支教。其间沈王兴多次放弃境外考察学习、探望远在西非马里担负中国授非医疗队重任的爱人的良机,带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每年坚持和同学们一起出征河南。

支教小分队出行前需要充分的前期准备,每年沈王兴都与河南省省优秀共产党员郭保刚商讨支教计划,确定活动主题。支教活动除中小学生常规课程教学外,还有文艺、体育、绘画等形式多样的素质教育。同时,小分队成员在当地开展走访艾滋孤老,探望“一对一”帮扶孤儿、拍全家福合影、水环境调研、测量血压、健康知识宣传等公益活动。沈王兴在保障支教点安全的基础上,身体力行,一起走访村民。他结合专业特长,承担起辅导初中学生化学课程的重任,如讲解生命起源与化学、元素周期表,从污染的池塘中取来水样,示范测定pH值等,化学启蒙课深得小朋友们的喜爱。

支教回杭后,他保持与当地受支教小朋友联系,出资帮他们购买学习和生活用品,辅导他们学业。小分队河南支教,不仅是知识的传播,更为艾滋孤儿点亮了心灵之光,筑起希望之梦。郭保刚说:“真想不到,沈老师年过半百,不忘初心,七年不间断,这份坚持令人佩服!”


传递爱心,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沈王兴和他的支教小分队,有过惧怕,有过付出,更有收获,他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吃苦耐劳、共同协作、挥洒青春的志愿者团队。

从杭州到支教点,长时间的绿皮火车、大巴、摩托小三轮的交通转换。他还和队员们一起买菜做饭、刷锅洗碗,晚上十来个队员把席子铺在肮脏的水泥地上将就着睡一宿,天气太热时只能去有蚊虫叮咬但略为通气的房顶睡。不少队员因为水土不服出现了便秘、出虚汗、发抖、出疹子等情况,即便是这样的环境,也无法阻挡沈王兴与同学们坚持下去的决心。

生活上大家分工合作,苦中有乐。油盐酱醋柴,出门都要钱,开始的时候,都是同学自愿报名,自费前往,后来有了学校的资助,情况大有好转。虽然十几天的暑期支教,能给村民和艾滋孤儿做得不会太多,但双方结下了深深的情谊,在当地小朋友的心中重树起生活学习的勇气,每年分别时都会难舍难分。

小分队是一个大家庭,收获的不仅仅是对国情民情的体会,更有人生意志的磨练、公益意识的培养。爱心传递,没有终点,每年河南支教回杭后,沈王兴和他的团队都会认真总结,结合每年12月份的世界艾滋病宣传周,组织宣讲会、求拥抱、爱心募捐等活动,与广大师生分享河南行,在校园内外宣传艾滋病防控知识,呼吁更多的人关注艾滋病,关心艾滋孤儿。


只要有利于学生成才,他就乐于去做

沈王兴在城市学院可谓深孚众望,在评选感动杭城十佳教师和省第二届最美教师期间,众多的老师同学自发为他投票。沈王兴感到很不好意思:“我只是一名普通教师,做得还很不够,只要有利于学生成才,我都乐于去做。”他用心教书,为人师表,坚守三尺讲台三十余年。他在城院承担了多门化学课程的教学工作,其中一门《基础化学》面向护理专业授课,文理同堂,去年实行新高考后,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没有选考化学。为了让没有化学基础的学生听得懂、学得好,沈王兴会带着一包包各色水果,搭建各种各样的分子模型进行教学,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分子结构、对映异构等抽象的化学知识。

为了给基础差的同学跟上进度,他在课前提早一个多小时进课堂辅导答疑,这一举措已坚持三个学期。一位学生写道:“说实话,我从未想过到了大学还会有老师会提早来班里上课,就是为了给还有知识点不够透切的同学答疑,一做就是一个学期,作为一个学生,真的非常感动,从他身上,我学到了许多,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沈王兴的教学质量连年优秀,最近六个学期共获评四次一等奖、二次二等奖。他主持的二个学院重点课程建设项目分别在去年和前年顺利结题,均评为优秀。

沈王兴以情育人,爱生如子,在城院十八年累计担任过8个班级的班主任工作,他曾同时是医学1102班和医学1103班二个班的班主任,所带班级成绩优学风正。二个班级毕业签约率均达100%,57位毕业生中有17位同学被录取为浙江大学等高校研究生,录取率达29.8%,其中,王思聪同学获得学院最高奖“求是荣誉奖章”。 目前他所带的医学1606班,学习氛围浓厚,其中王蕾同学去年通过浙大立交桥进入浙江大学学习。

他乐于和同学们一起,一起在学院百草园锄地种菜、一起爬北高峰、一起划西湖船,在和谐的环境中谈专业学习、讲校园生活、聊人生理想。他还经常邀请同学到家中共度节日,一位同学感叹说:“这里能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还能听到师母的从医体会和援非经历,深受鼓舞!”

沈王兴,是我们身边一名普通的老师,他在城院十余年如一日,以无私与坚守春风化雨,平凡又不平凡的事迹如同涓涓细流汇入了每个城院人的心田,带来阳光与力量。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