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新闻 - 菁菁校园 - 正文

菁菁校园

实践得真知,苦乐与共
发布时间:2015-07-24 信息来源:宣传办公室

  炎日,在蝉声中步步紧逼,台风带着暴雨轻掠杭城,留下了骄阳似火的闷热气息。7月上旬,期末考试一门门结束,大家都拖着行李箱踏上回家的路程,然而,在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有一批同学留了下来,短学期、金工实践、生存训练……五花八门的实践项目在暑期陆续展开,跟着小编一起去了解下ZUCCer丰富多彩的暑期实践活动吧。

  睿鹰车队——日以继夜的拼搏

  “睿鹰2号”的飒爽英姿

  7月11日,距离10月13日FSC大学生方程式赛车比赛开始还剩93天的时间,睿鹰车队所有成员在学校集合,开始了暑期实践项目——“睿鹰3号”的制造过程。

  “今年暑假主要的工作是加工制作,到8月中旬整车装备完毕。”睿鹰车队队长林琪介绍到。加工制作过程是比赛筹备过程中较为重要的环节,车架和各零部件的图纸都已经设计完毕,而制作出来的成品和设计图纸会存在一些出入,所以修改和完善的过程也同时进行。“因为车架及零部件的设计和制造是一体的,所以暑假基本所有成员都会留下来,有问题能够及时解决。”

  “睿鹰3号”车架组装

  今年是睿鹰车队第三年参赛,从去年12月份的人员重组,到如今的制作攻坚,车队所有人都在争分夺秒。“通宵到两三点已经是常事,当你在睡觉的时候,听到其他成员一刻不停地工作的声音,你会被感染,没有困意。”车队副队长周颖表示。车队长期以来拼搏的氛围以及内心的责任感是令她一直坚持的动力。动力的来源,还有老队友的支持和鼓励,“学长学姐经常和我们交流装备、成本报告等方面的问题,他们的经验能让我们有所提升。”

  相比起前两次比赛,今年车队在设计上增加了空气动力学套件,可以增加赛车在高速行驶时的稳定性,雨天还会进行更多的练车,确保使用最佳的雨胎,这些都是在前两次参赛经验基础上改进的地方。与此同时,每个零部件都经过轻量化设计。除了在赛车设计上的改进,今年的分工更加明确,每天晚上都会讨论当天计划的进展情况,并确定第二天的详细计划。从去年开始,每个寒暑假车队都会实行请假制度,然而几乎没有成员请过假,暑期实践刚开始,理五的睿鹰车队基地常常灯火通明到凌晨,有的成员还将寝室“搬到了”车队办公室,实在累了就在椅子上打个盹,然后继续制作。

  按照计划,今年9月份,“睿鹰3号”将可以下地试开,而后将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下一步的调试改进,一起期待10月份睿鹰传回的捷报吧。

  零部件制造过程

  临床技能培训——炎日练医心

  7月13日起,临床医学系为2012级同学精心准备了为期3周的暑期临床技能强化培训,以进一步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同学的临床操作技能,为后期的临床实践打下良好基础。

  2012级临床医学专业的同学们穿梭于各个“临床技能实验室”,在学院先进的模拟人等操作模型上反复巩固实践技能,体格检查、内科基本技能操作、外科基本技能操作、心肺复苏……老师耐心细致地示范,同学们认真记录、反复操作。大四开始,他们将在浙大附属医院的各个科室直接面对患者,而这些技术的掌握程度直接决定了他们的见、实习效果。

  此次暑期临床技能培训的指导老师是医学系的郭君平、朱锋、方洁和林毓4位老师,他(她)们结合临床一线的工作经验,为同学们精心准备了相关培训内容。郭君平说:“目前同学们掌握较多的还是理论知识,而真正的医学生应该学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实践操作也是临床实践的基础,为了让他们在进入临床后不至于手足无措,我们以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为基础,为同学们精心策划了这次临床技能培训。”

  同学们也十分珍惜这次暑期的培训机会,临床1202班的陈同学表示,“这几天过得并不比期末轻松,其他同学们在秀暑假时,我们只能秀上课。但作为医学生,我们唯有更扎实地掌握这些实践技术,才能在临床上更好地减轻病人病痛,实现我们的医学生誓言。”

  生存训练——绝处逢生,挑战自我

  相比起睿鹰车队的校内实践,计算团学联的平湖生存训练有不同的亮点:陌生的环境、20元、14天、找工作、酷暑。看到这些关键词,你是否会产生好奇,这会是一个怎么样的旅程?

  7月13日,为期14天的计算分院七届一任团学联学生干部生存训练在平湖正式展开。此次生存训练共有20名通过层层筛选的团学联部长候选人参与。生存训练的规则要求20名部长候选人分成5个小组,每人仅凭20元的资金在嘉兴平湖生存14天,因此全员必须在2天之内找到工作以维持自己的生活。

  在平湖的中学校园内进行团队游戏

  没有熟人,资金有限,第一天的他们遭受着一次次无情的回绝,一滴滴苦涩的汗水,找工作的路途漫漫无尽头。但所谓“有志者事竟成”,在生存训练的第二天,全体部长候选人都顺利找到了工作,完成了生存训练的第一步。候选人各显神通,尝试多种行业的工作,从大学生转换成“打工仔”,内心五味杂陈。

  在炎炎夏日里朝九晚五地上班工作,他们体会最深刻的便是累,当刚刚得到工作时的热情火焰渐渐熄去,心中逐渐产生了厌烦和委屈,组内矛盾日益凸显,然而他们一直在调整自己的内心,更融洽地工作与生活,“我们这个团队正处于磨合期,难免会有一些摩擦碰撞,我们应该磨平各自的棱角,团结一致聚集在一起,才会有更大的力量。”他们坚信,所有工作都有其困难之处,却也有其诀窍,只要持之以恒、熟悉掌握了这些诀窍,很多障碍便可迎刃而解,而在生存训练中体悟到的道理也会终身难忘。

  作为带队的团学联主席团成员,去年暑假参加过生存训练的倪婷表示感触很深,被同学们的精神所感动,“通过生存训练很高兴地看见大家的感情越来越深厚,集体意识也特别高涨。”生存训练的晚上,主席团也会安排一些策划、PPT制作等各方面的培训帮助候选人提升多方面能力。“我们也会做好心理引导的工作,尽力为他们服务,希望他们的路能越走越长。”同样参加过上一届生存训练的马婧雯对这一届候选人寄予期望。

  在教室内进行每日总结

短学期——增强专业操作能力


   

   金工实习锻造过程  

  短学期是在暑假进行一系列专业知识补充与操作实践的过程。7月12日至7月18日,工程分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创意分院工业设计专业大一年级开展了浙大金工实践短学期项目。他们早上八点从学院出发,乘校车到达浙大紫金港校区工程训练中心,换上一身蓝色工作服后,分小组开始一天的学习。

  金工实习电焊过程

  “每天早上会有浙大老师或者工厂的老师傅给我们上课,然后我们自己操作,完成一个作业。”机自专业的杨铭皓介绍到。数控车床、逆向工程、精雕、齿轮加工……由于在学校学习的偏向于理论知识,他们接触到这些全新的手动实践时,欣喜和紧张油然而生,“不但学习到了新的知识点,每天还可以收获很多实践经验,动手操作的过程既紧张也很好玩,成品出来后还很有成就感。”

  铣床课程成品  

  暑期的校园并不是想象中空荡荡的样子,理四的每层楼都有计算分院短学期实践的学生在安静地程序调试或是进行激烈的头脑风暴,而参加数学建模国家赛的学生也在理四积极备战,负责老师康旭升请来了擅长不同领域的老师,为学生多方面补充“食粮”。八月中旬,参赛队员还将进行第二次培训,为9月11日开始的数模国家赛做最后的模拟训练。

  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暑期实践的意味也近似如此。机械制造中的误差,软件调试中的bug,生存训练遇到的各种出其不意的问题,诸如此类,现实与理论、想象存在着许多偏差。实践带来的是将会是新的思考和认知,其中的酸甜苦辣、人生哲理,也只有自己品尝方能懂得滋味,牢记心头。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