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新闻 - 菁菁校园 - 正文

菁菁校园

加油吧,实习生!
发布时间:2015-08-20 信息来源:宣传办公室

  结束了紧张的考试周,准大三的同学们们还没来得及缓冲一下便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了中期实习中。十几天过去了,对于学生和实习生的身份转换,大家都还适应吗?在校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能不能做到学以致用呢?

  纵观这段时间的朋友圈,准大三同学们的“搬砖”生活真是丰富充实。其中有在检察院、法院整理案卷的法学生,有顶着酷暑到处跑新闻的传媒人,也有在医院见习、做实验的医学生……实习生的日子看似简单机械,枯燥乏味,但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却有很大的指引作用,今天积累的经验越丰富,明天拥有的机会也越多。

  传媒篇——争分夺秒的责任和义务

  媒体实习生顶着台风扫街

  “哪里有新闻,我们就要出现在哪里。”杭州迎来了一股股热浪,气温也节节攀升。这对于需要日日在外奔走的传媒人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传媒分院的邵杨老师曾说过他现在每天刷朋友圈的感受都在“现在的孩子真吃不起苦”和“如今的媒体真不是人干的”之间左右摇摆,但大多数传媒同学都抱着苦中作乐的心态去面对实习。来自广电1301的蒋凯欣便深有体会,她实习的单位是浙江广电集团的FM107,“没有固定的休息日和作息,要做好时刻接受任务的准备。”

  今年的超强台风“灿鸿”正面袭击浙江,浙广集团携八大卫视进行了一天的直播。“虽然我们做的是广播,但也响应集团的号召,时刻直播和转播着各类关于台风的消息。”7月11日六点多蒋凯欣便早早来到了办公室,准备电视剪辑的工作,但她没想到的是此时的办公室已经有好多人进进出出,有直接在办公室过夜的新闻组负责人,有一大早已经扫完街回来的追风记者,还有很多同事正忙碌地准备着物资,他们被外派到舟山、绍兴等受台风影响比较大的地区进行现场直播。她被办公室的气氛所感染,也赶忙投入到了自己的工作中。“虽说我的工作只是简单地对电视声音剪辑整理,插入到我们的节目空档。但是我也不敢有丝毫马虎,毕竟今天是时时直播。而同在一个办公室实习的广电1302班的李冰子接到了另一项任务——跟着记者出去扫街。“我们开着车在杭州市的大街小巷进行搜索、排查。一旦遇到突发的路况便要随时进行现场连线,如道路积水、树木倒塌等,将信息及时共享给司机师傅们。”此时,她更加懂得身为媒体人在紧急情况下的责任和义务,这份传播者的心境和感受是在未实习之前感受不到的。

  新媒体是目前发展势头强劲的一股力量,新闻1301班的汤佩兰在实习了一段时间之后,对该行业有了全新的了解。“新媒体的产生和运营,会把媒体的商业属性放大,新闻专业的未来发展将会在更广泛的领域,这也要求我们在大学阶段掌握更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虽然她的实习目前还只是在办公室帮忙编辑、校对等,但这些即时推送的公共平台更能考验一个新闻人对信息的筛选和文字的处理功力,在这一点上汤佩兰认为自己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同样是在新媒体工作的来自新闻1302班黄山,他的实习地点是在滨江区,所以六点他就要起床上班了,每天需要花4个多小时在挤公交挤地铁的路上。晚上回到寝室人都跟散架了似的了。他实习的单位是《都市快报》,虽然说是杭报集团下的子产业,但是却有一定的竞争制度。阅读量和点击率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因此需要时时挖掘新鲜有趣的内容,所以他们每天上班的一项重要内容便是报选题。“一路过来闭着眼睡觉的话就报不出了,所以我每天上班路上都会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时时浏览网上的最新资讯。一旦自己报的选题被采用了,那心里就会十分满足,觉得辛苦再多也是值得的。”随后他们会在指导老师的分配下搜集与今天推送内容相关的各方面材料,开始写稿。很多时候自认为不错的成稿还是会被不断地打回修改,甚至成为弃稿不予采用。黄山笑呵呵地说,“我都习惯了,失败和教训能给我带来更多的收获。”

  法学篇——平静与规律中的感悟

  相对于传媒人每天“热热闹闹”的日子,法学人的实习生活就要显得平静许多。从7月14号到9月4号,法学院的同学们被分派到了各个区的法院、检察院、城管等单位进行实习。每天朝九晚五、较为枯燥的工作,渐渐地将大家开始的热情劲儿浇灭了不少。法学1301的汪辰光说道,实习并没有想象中忙碌,但是最近接触的工作中,印象最深的应该算是提审犯罪嫌疑人了。一道铁牢窗的相隔,就把人的命运改变了。看到犯罪嫌疑人一个个身着牢狱服,头发被剃光,精神萎靡不振的样子,真的感触很多:有时候只源于一时的冲动,却可能要用一辈子去偿还。“我不知道他们犯案之前有没有考虑过家人的感受,知不知道法律的制裁。但见到这么多形形色色的人和事,让自己更加懂得去珍惜现在的生活,为未来的生活去奋斗。” 

法学专业同学参与庭训 

  来自法学1302的林朝伟谈到实习和专业学习的区别时,也颇为感慨。平时在学校学习的专业知识理论和背诵的法律条文案例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而已。在实际案情和法律实务中,会有很多特殊情况。因此很多条例会不适用于实际,出现很多出入。在和实习指导老师交谈几番之后,他更是觉得人外有人,自己的知识还是十分浅薄和匮乏的,因此他觉得这段中期实习让自己更加明确未来努力的方向,对人生规划也能做出些新的调整和改变。在接下来的大学时光里,林朝伟觉得还是要利用好各种平台去进行实践,积累经验。同时不能顾此失彼,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是实践的基础。

订案卷

  医学篇——生命可贵的见证人与守护者

  杭州师范附属医院为期两周的见习,让护理专业的马玲燕对生命可贵和护士这份职业有了更深的认识。在医院里,脱离了课本,一切变得那么真实可感。她所处的急诊室每天都要收纳不计其数的病患。刚开始时,她觉得既新鲜又恐惧。但慢慢地,她才感受到了生与死似乎只是一瞬间的事儿,也愈加明白了自己身上的责任。但在大多数病人的眼里,马同学看见的是坚强和对生命的坚持。这些病人用积极地态度面对一切,在护士们给他们输液、输血的过程中,他们会主动和护士交谈,开玩笑,聊聊天。短短几天,并没有所谓的尖锐医患关系,她看到的只有病人和护士之间的感情和信任。

  作为一个见习生,平时并没有很多工作,但是不断学习必不可少。只要有护士在操作,她们都会去观摩,每一位护士都是她们学习的老师。同时,实习的同学们还观摩了骨穿、腹腔引流等。“在这段时间里所学到的知识,让我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巩固,对这个职业的热爱。”同样来自护理专业的许若慈说道,“临床和书本上最大的不同就是书本是死的,而人是活的。在见习时光里我更深地认识到了生命的含义,生命的顽强与执着。”

  从最开始只能看着学习,到后来能够给病人测量体温、血氧饱和度,在老师的监督下与同组同学一起发药,换床单……虽然都是很基础的操作,但是大家却充满了满足感。老师的鼓励,病人们的配合和信任,让见习的同学们觉得很感动。在这里,护理专业的同学们明白了作为一名医护人员所要面对的问题和肩上的责任。像有个科室里新入院了一个老爷爷,他得的是肝硬化引起的肝性脑病,意识模糊,听不进任何人的话。有位护士在给他进行打针的时候就挨了一巴掌。那名护士并没有表现出过多的反应,而是继续平静地工作。身为一名护士,需要有超出常人的忍耐力、包容心,对于有些无意的病人要理解,宽容。

  “很多人认为护士是一个很苦很累的职业,在中国医护人员的地位并没有很高。但是在我的眼里这是很值得尊敬的职业,我也会按照一名未来护士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这是护理专业准大三同学们的共同心声。

  不同于护理专业的充实忙碌,药学专业的实习充满了很多的“抱怨”。药学专业的同学或被分配到浙大进行实习,或进入药厂、药监局、医学科学院等单位进行实习。实习生活和想象的总有差距,被分配到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天然药物室的施�便深有体会。化学实验往往不可能立马就出成果,一个课题需要好几个月甚至几年的不断研究,短暂的几天实习中,她的工作只是机械式的不断重复:将提纯出的试剂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检验其纯度,再把试剂倒入旋转蒸发仪蒸发出晶体,把高效液相色谱仪中流出的废液通过旋转蒸发仪蒸发提纯出甲醇进行再利用……一环扣一环,就像一个死循环一样日复一日的进行着。这就是科研,不是大家所想的那样高大上,需要的是细致、时间和耐心。“这个学期我也参与了大学生科研,我们小组花了两个月时间对实验的小鼠进行造模,每天早晨和下午都要打针和灌胃,科研需要一步步踏实缜密的操作。在实习中,每天的操作虽然重复枯燥,但是却不能做错一步,这就是科研的共性。”她说道,“实习才刚刚开始,我在老师的指导下也学会了很多新仪器的操作方法,收获颇多,希望能在接下来的几周学到更多的东西。”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