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le='width: 660px; height: 440px;' x='' />
“你所站立的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人需要抱有希望,关于现在,对于将来,而当13.6782亿个希望汇聚在一起的时候,这个希望的名字叫做中国梦。6月1日晚,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图信报告厅,复旦大学博士后、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副教授沈小勇给城院学子们带来了一场主题为“中国梦•文化梦”的讲座。
讲座伊始,沈小勇就直言自己是90年代的大学生,大学在他的眼里,是收获知识,收获爱情,更是收获梦想的地方。接着,他从背景(yle="font-family: 楷体_gb2312">中国梦的时代背景)、挑战(yle="font-family: 楷体_gb2312">中国梦的当下境遇)、思考(yle="font-family: 楷体_gb2312">中国梦的内涵追求)、展望(yle="font-family: 楷体_gb2312">中国梦的未来期盼)等四个方面展开了中国梦的话题。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两千年前的孔子提出的“大同”社会可谓那个时代的中国梦。而如今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沈小勇表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就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在充满信心的同时,还需要面对挑战,沈小勇认为挑战主要在三点上:发展的持续、道德的拯救和文化的自信。沈小勇指出想要持续发展要坚持“反四风”,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主义。“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现在的社会对文化缺乏自信,表征一直便是社会热词的流行。沈小勇说:“我们要尊重创新的文化,尊重教育的文化,尊重制度的文化。注重信仰的力量。”而在内涵追求上,他以美国梦为例,提出在美国梦中,个人主义是其主旋律,而中国梦更多是Chinese dream,即关于集体的一个共同目标。面对挑战我们一定要建立民族自信心。
中国梦的未来展望是更具争议性的话题,中国这个文明古国需要文明的再生,那么就需要价值观的反哺。二十四个字的核心价值观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而关于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沈小勇认为需分四方面进行:宗教精神、职业精神、公共精神、法律精神。
如何实现梦想,梦想是科学家的成功元素。沈小勇用C3H3来表示:Clear Head(清楚的头脑)、Clever Hands(灵巧的双手)、Clean Habit (洁净的习惯)。
“听完这个讲座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沈小勇副教授说的这样一句话‘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中国人的DNA’”。来自传媒分院新闻1401的邵扬意听完讲座后表示,“我觉得想要实现中国梦就必须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我们应该以有孔子这样的恩师为骄傲。我们对自己的文化一定要有自信,要相信自己的国家。”
来自工程分院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1401的孙熠表示,“我们这一代人拥有的太多,但失去的更多,比如最重要的信仰。”她说,“作为中国未来发展的新动力,我们应该更加爱国,摈弃不良习惯,拥有更多的正能量。”
人物名片
沈小勇,哲学博士,复旦大学博士后,现为杭州市委党校文化学与社会学教研部主任助理、副教授,浙江省儒学学会理事,杭州市哲学学会理事,主要从事文化哲学、传统文化等问题的教学与研究。被列为“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和杭州市131人才培养对象”、“浙江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资助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