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新闻 - 菁菁校园 - 正文

菁菁校园

转专业需要勇气,更要有恒心
发布时间:2015-06-11 信息来源:宣传办公室

  浙大城市学院的转专业政策较为宽松,每学期都有申请机会(大一和大二就有4次机会)。每年全院各专业提供约500余个转专业名额,学生符合相应专业准入基本条件,即可提出转专业申请,每年实际完成转专业学生数近300名,他们都转入了自己喜欢的专业。转专业可谓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重新选择,进入自己心仪专业的机会。近日,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转专业学生名单已经公示,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下有何新动向吧。

  一本专业,吸引力何在?

  自从学院的土木工程和资产评估两个专业列入浙江省本科一批次招生专业后,就成为了一些想要转专业的同学们的努力目标。然而,转一批的要求也与转普通专业有所差别。转一批考试由笔试和面试两部分组成,笔试要求为微积分、英语均达到一定要求,竞争可谓非常激烈。

  商学院的周同学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资产评估专业的笔试考试。她选择转到资产评估,一是因为资产评估作为一本专业,拥有非常优秀的师资力量,如微积分的授课老师便是浙大最受欢迎的“矿爷”苏德矿等。在做过一些功课之后,她也了解到省内只有浙江财经大学和学院开设了资评专业,就业前景十分乐观,而她所在的金融专业相对而言学习的人较多,竞争激烈。因此,转入资产评估成为了她的奋斗目标,通过周同学两个月不懈的努力,她的梦想实现了。

  机自1404班的林海涛同学在本次转一批的考试中脱颖而出,成功转进土木工程专业。转到土木既是父母对他的要求和期望,也是他高考之后想要改变现状的目标。“转到土木之后我希望能够在大二赶上课程,为了更好的实现从机自到土木的衔接,我也会更加努力。”

  选择一本专业,拥有的资源会更好更多,就业前景也更加看好,但是在选择专业的同时也要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学习适应情况。

  不同专业,冷热有别

  商学院每年的“1+3”转专业模式受到较多同学的青睐,因为可以抵消原本专业的部分学分,这种转专业模式给想要学习商学的同学们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因而各专业报名参加“1+3”的同学也非常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王晨通过了“1+3”财管专业的考核,财务管理是她一直以来的目标,但高考时因为分数不够而与财务管理失之交臂。她对银行证券风险投资充满了兴趣,这是选择“1+3”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财管专业比较热门,就业前景乐观,毕业后工作相对稳定,是她想要转到财管的另一个原因。

  医学院的临床医学专业也相对热门。今年临床医学专业只有8个名额,参与转专业的同学需要通过笔试和面试进行筛选,过程十分严格。自动化专业的祝贺现在已经成功转入临床专业,选择转到临床医学,既是祝贺自己的想法,也是在生活中受到了父母的熏陶。他说道:“我不想荒废大学的时光,希望能够多学点医学知识,实现自己的梦想。”通过这次转专业,药学1401的林彤彤成为一名医生的梦想也将实现。她希望自己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不要掉队,她也对今后在临床医学的学习充满了兴奋。

  相对而言,计算、信电两个分院转入不同分院的同学较多。计算分院提出转出转专业申请的共计有26人,多数申请转入商学院,多达14人。计算分院信管专业的沈子轩同学选择了转商学。高考后被调剂的他一开始认为自己能够适应信管专业,但是他发现学习C语言很困难,因此决定转去自己喜爱的商学。“我的父母也比较希望我学习有关商学的专业。”沈子轩说道,“现在学习商学相关专业都成了一种潮流,我觉得自己也有一点‘跟风’。”信电分院通信工程的崔巧琳同学在理科成绩上并不理想,申请转到金融专业,“通信工程不是一个能够轻松掌握的专业,一个多学期的学习中我认为自己很难继续坚持,因此我选择好好努力转到适合自己的专业去。”

  老师们的建议:有勇气,更要有恒心

  专业究竟应由着自己的兴趣而选择还是应该遵循家里人的建议呢?法学院教学办侯圣梅老师给出她的建议,“选择某一专业首先要了解自身性格是否适。比如,学习法律的人必须要严谨、沉稳、善于沟通。其次,法学学子将要面临司法考试、就业压力两大难题。因此,学生在选择法学专业时需结合自身及家庭两方面的条件进行综合考虑。”

  转了专业之后也需要一定的适应期,传媒分院教学办黄春林老师表示,在转专业名单确定之后,分院会组织一次转入学生会议。其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转入分院的教学计划以及熟悉相关制度。同时,在班主任老师的引导之下,转入新专业的同学都能在一个月之内熟悉新环境,并与同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医学院教学办的陈海芸老师建议新转进来的学生要抓紧补修落下的课程,如果有疑惑可以向同学求助。因为大一基本是基础课程,专业课并不多,陈海芸表示转专业的同学不必有太大的压力。

  转专业需谨慎不要盲从,需要勇气更加需要恒心。希望同学们都能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专业,持之以恒,不轻言放弃。

搜索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