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新闻 - 菁菁校园 - 正文

菁菁校园

杭城高校公益文化月活动在浙大城市学院启动
发布时间:2014-05-09 信息来源:宣传办公室

  4月27日上午,由杭城7所高校30个精英公益社团所组成的杭城高校伙伴公益圈成立暨首届高校公益文化月活动在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启动。本届高校公益文化月以绿色环境、医疗卫生、人文关怀以及公益创意大赛四大板块,呼吁更多人投身到公益活动的大军中。杭州志愿者培训学院教务处副主任于倩芳、杭州第九世界公益俱乐部职能部门委员会委员吕芳等出席本次活动。

  仪式上,于倩芳就进入城市学院的所见所闻的发表了个人感想,高度赞扬了“红马甲”志愿者们的敬业和热情。她表示,打造伙伴公益圈正是需要像志愿者这样积极、热心的青年力量。她强调,未来三年杭州市对公益性人才培养将在以下三个方面展开:志愿者协会自由项目,专业性培训项目以及高校合作项目。青年的力量不容小觑,希望大学生通过自己,通过公益伙伴圈,不断地发展公益队伍,不断推动高校学生更多地参与公益活动。

  “关心公益应当是每个有相当教养的人所共同的。”城市学院学工委副主任、团委书记许晓以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言引出了自己对于公益的核心看法。他表示,有教养的人应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公益意识。他衷心希望广大青年学生拥有公益之心,把奉献当作基本生活方式之一,真正用实际行动让公益之风吹遍杭城高校,让每个市民、每个同学都能参与到公益中来。

  作为东道主,学院红丝带协会周宁宁同学首先为在场的师生们作了学院公益组织成果汇报。城市学院是一所十分注重人文教育的学府,建校的短短十五年间已拥有了十分强大的公益队伍,如红丝带协会、织翼心言、爱心教育援助基地、创行团队、青年志愿者协会等,其公益事业更是硕果累累。周宁宁表示,红丝带协会作为一个致力于宣传防艾抗艾的社团,是高校中倡导消除艾滋歧视的第一人,以红丝带协会为蓝本的电影《飘动的红丝带》去年上映,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织翼心言由一批有志青年自发组织而成,旨在帮助民工子弟的爱心团队。爱心教育援助基地的前身是儿童服务基地,近年来发展迅速,成为学院大型志愿者服务平台。此外,城院学子、高校公益伙伴圈发起人刘秀坤就伙伴圈和公益文化月的基本情况向大家做了简单的汇报,并对高校公益伙伴圈的未来发展思路、布局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阐释。

   浙江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浙江财经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浙江外国语学院等高校学生代表也先后展示了各自的公益组织以及所获成果。

  公益文化月启动仪式最后,在云边爱心大使——柏克旅行公益创始人卢柏克先生作题为“90后不是垮掉的一代”的演讲。卢柏克不但与在座的同学分享他的“66元环国生死之旅”,还讲述了他做公益的所思所想,并希望用自身行动来号召更多人参与到公益中来。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