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新闻 - 菁菁校园 - 正文

菁菁校园

行动青春 心动未来
发布时间:2013-03-06 信息来源:宣传办公室

   

    我们是ZUCCer,我们是行动派,我们为自己代言。

                                                             ——题记

  辞旧迎新的爆竹声似乎还在耳畔萦绕,条条柳枝已萌发出一片片新绿,新学期也伴随着欢声笑语悄然来临。度过了五色斑斓的充实假期,新学期里,学习、工作、创业……紧张充实忙碌着,ZUCCer将继续奏响他们的主旋律,用实际行动为自己代言。

  用心体悟——收获别样人生

  商学院的张同学在寒假和父母、弟弟去了宝岛台湾,虽然这并不是她最特殊的一次旅行,但因为和家人在一起,所以显得尤为可贵。“一家人一起吃遍各色美味,看遍宝岛秀丽风景,家人亲情和同胞亲情,让我感到暖暖的。”传媒分院大一刘同学的寒假之旅是美丽的宁夏,并在那迎接新年的到来,“回族人年三十晚上会包饺子,配上预先做好的腊八醋,味道非常好。”他兴奋地说,“在年三十晚上,不论孩子们扔了多少果壳在地上都不能扫走,这是一种叫‘踩碎(岁)’的习俗。”

  2012年的9月至2013年2月中旬,大三日语系的周加琴作为学院的交换生,前往日本长崎国际大学国际观光专业学习,在那她边打工边学习,还过了一个非比寻常的春节。令她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参加四国语比赛的经历了。参赛同学的母语有韩语、英语、日语和中文,规则是大家都不能说自己的母语,周加琴的团队在比赛中过五关斩六将,最终取得了第一名。在异国参与的比赛不仅让她感受到了各国不同的文化底蕴,更意识到了团队的力量。

  来自法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的罗同学是浙大AIESEC(国际经济学商学学生联合会)项目的城市学院负责人。寒假,她和来自很多其他高校的学生一道,前往俄罗斯西伯利亚的一所高中当志愿者,教授英语和中国文化。“我体验到什么是真正的冬天了,还经历过接近零下四十度的天气。28天的异国志愿者活动虽然很苦,但我学到了很多,也懂得了很多。”

  且行且歌——感悟创业历程

  近年来,学院孕育出许多闪亮的创业新星,不断打拼,不断磨砺,他们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蛋糕大王”陶立群;以及“2012杭州十佳大学生创业之星”,杭州无懈可击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兼总经理,学院大四学生李强强,可谓其中80后及90后创业者的代表。

  新学期伊始,便有一个消息在城院师生中口耳相传,“校友的蛋糕店开进城院啦。”美味的蛋糕、雅致的环境,使得开在南校区创业街的“新焙客”门庭若市。“新焙客”的老板陶立群,对学院提供的支持表示感谢,并希望今后有机会能和母校在电子商务等方面开展进一步合作,他还微笑着表示,“我们会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购买力,在价格上也会尽量给大家优惠哦。”2013年,陶校友希望能够开发出更多好的产品,增加各种蛋糕款式,同时扩大销售范围和开辟销售渠道,譬如在网上销售,或者DIY蛋糕等等。作为创业“先行者”,陶立群还给想要在此领域一展身手的学弟学妹一点建议。他认为校园创业大致分两种——“有资源起步早”和“厚积薄发型”,对于前者,他觉得拥有了资源后可以抓住时机去尝试创业;而对于后者,他建议更应该好好学习文化专业知识,先参与兼职或者实习,以此巩固自己的能力,才能积累起日后所需的创业资源。

  对于2013年,“90后创业者”李强强也有着自己的规划。上半年,他希望学院可以真正构建起电商服务产业园,实行整体运营,带动更多“商二代”的同学一起发展。他真心希望能多扶植几家传统的生产型企业,帮助其早日实现在电子商务领域的转型。下半年的计划则更多回归到学生的身份,李强强说:“我想顺利完成毕业论文,然后放下一切去完成一次长途旅行,以告别大学生涯。”李强强很感谢为他提供帮助的师长们,并向他们表示衷心感谢。“一路走来,离不开学院老师的关心与支持。党委书记胡礼祥推进创业教育,营造创业氛围,推动学院大学生创业园的建设,在创业的方向上给我提供了很多指导性的意见;传媒分院总支书记张兰欣借用办公场地给我,提供了很多媒体的人脉资源,并让我学会兼顾学业和创业。”

  循循善诱——寄语新年希望

  刚度过了平静和顺的春节,开学之初,老师们也有很多话要说。“如果我的同事和学生因为我的工作有所得益,便是我莫大的欣慰。”法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沈哲的话道出了所有认真履责、勤恳工作的老师们的心声。对于2013年,沈哲希望学院能获得更好的外部政策环境和发展机遇,希望学院内部各项改革更加深入,向着建立现代大学制度迈出更坚实的步伐。同时,他希望学院能吸引到更多高端优秀人才的加盟,加快推动各分院现有教师的有序提升。而对于自己所在的法学院,沈哲亦有期许。他希望支撑法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大校内实训场所——模拟大法庭建设正式启动;希望法学院2013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圆满顺利,学生们有更好的发展平台。

  刚从英国进修回来的廖娟在新学期上的第一门课是《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堂上,她和同学们约法三章——课堂上可以用手机,但必须是上bb平台网站,可以与老师课堂教学同步;课堂上不要拘束,随意发言,拓展思路;作业必须由自己独立完成。回首2012年,廖老师表示收获颇多,“去英国进修的这一学期有效提升了我的教学理念,我也将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尝试应用其中一些理念,让学生可以体验国际化的教学。”展望2013,廖娟有着这样的期冀:“希望从自己开始,在教学中渗透国外先进教学方法;也希望国际化教育在城院更有效地开展,让更多学生从中受益,明白学习并不是只是为了考试这个看似简单的道理。”

  “应用统计这门课并不好学,希望同学们能认真学,以平常心来克服困难。”在工商管理2011级学生的课堂上,教学经验丰富的吴奕立老师并不急于上课,而是向同学们陈述了该门课的重要性,她希望同学们敢于表达,消除顾虑,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她还希望新学期师生间的关系能有新的进展:“学习不能强迫,老师是helper,学生才是主力军”,希望同学们能以更积极的心态主动投入学习。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