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12,有太多的传说与误读,其实,这不过是玛雅历法中新纪年的开始。2012年是学院硕果累累、富有意义的一年,在这充满青春芳香、点燃梦想火把的城院天下,为理想披荆斩棘的城院学子拥有无穷的正能量,拥有不断求索精神的城院师生收获了各方面丰硕的成果……回眸过往,展望未来,由于篇幅有限,遗珠之憾在所难免,希望读者能够更深切地感受到学院秉承的“求是创新”的校训精神,以此激励更多ZUCCer,带着梦想和希望前行,为着美好未来迈开步伐。
积极投身科研项目
智能家居管理系统
2012年10月初,以“创新城市,创意生活,创造未来”为宗旨的2012中国(杭州)大学生创意生活节在浙江世贸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幕。
在展厅的一角,由学院师生共同设计研发的基于物联网的超低成本智能家居管理系统(AirHome)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参与该作品设计的学院自动化专业大三学生蒋骏飞在一旁的电脑上操作着,只要鼠标轻轻一点,就能随意控制家里的电器和任何家居用品,只见另一边的房屋模型里,空调被打开了,晾衣架也自动升起了,浴室的热水器也开始工作了。
“这个产品主要是通过将芯片和机械装置放置在家居用品里,只要通过网络就可以轻松实现对它们的控制。”蒋骏飞表示,目前在市场上售卖的智能家居都是连着管理系统一起搭售的。而他们设计的这个产品可以在原有家居用品不变的基础上实现轻松管理。“我们的芯片成本最低只要5元,而且可以放置在任何家居用品上。”蒋骏飞与他的同伴们花了一个学期完成了该项作品的设计研发,并正在考虑如何让该产品走入市场,走进千家万户。
新型自动登楼椅
在学院理工科5号楼5至6楼的楼梯上,沿墙角安装着一根直径约10厘米的圆柱,这是轨道,上面安有椅子,人坐进椅子,启动控制杆,便可上下楼梯。这是一种新型登楼椅,旨在帮助行动不便的老年人上下楼梯,研制出它的人是学院的副教授肖铎。
“考虑是老年人,安全第一,所以楼梯上下行速度都较慢,每分钟2-3米左右。”肖铎介绍说,去年1月份,他带领的团队开始研制登楼椅。核心技术是研制混合动力系统,完全由学院自己完成,肖铎表示这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消化、吸收、再创新”的科研理念。
“科研项目的产生不仅源于需求的推动,还受当前产业政策的引导以及市场的驱动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肖铎如是说,他的每一项科研都定位于社会需求基础上,希望借项目的研究解决实际问题。

三年跋涉专利路
大学3年,他拿了191本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3项国家发明专利通过实质审查,还有100多项专利正在接受审查中。演绎这个传奇故事的主人公是人称“专利哥”的学院2009级学生杨文韬。
长达3年的申请专利史,杨文韬那些稀奇古怪的专利引得了无数人的青睐。有能持续发光,在夜晚熄灯后也无需担心踏空的荧光蹲坑;也有无需主动掐灭烟头,烟体内自带的小水滴会自动将火熄灭的自动熄灭香烟;还有搭扣和磁铁配合便于打结,能适用很多场合的蝴蝶结领结……
爱胡思乱想的杨文韬总是细心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看到一些日用品就会琢磨有什么值得改进的地方,不少专利的灵感都是来自于他的日常生活。3年来,杨文韬已确认获得杭州市政府和拱墅区政府资助20余万元。已经大四的“专利哥”最大的愿望是把自己的专利卖到日本去。“就算这些专利最后都没有被企业买走,但在申请专利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拿到政府奖励,而且还可以成为今后找工作的筹码。”是的,只要坚守自己的信念,用实际行动去打造自己的未来,你也会收获令人羡慕的成功,看到梦里花开的美丽人生。

走出校园,展现青春活力
自编自导自演创业剧《青春·决》
学院的10多位学生,以自己身边的学生创业故事为原型,自导自演,拍了一部创业剧《青春·诀》,反映大学生创业的酸甜苦辣。就读于学院广电专业的高凝,是此剧的执笔人,也是8名主角之一。她向记者剧透:《青春·决》以该校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中大学生创办的两家企业参加创业竞赛的真实故事为主线,穿插大学生对社会的思考和情感,是一部青春励志片。“剧中的两个创业团队,一家做网络远程教育,一家做三维试衣网,都是真人真事,现在已经有上亿身家了。”高凝说。
该剧还吸引了专业人士,著名电影导演江小鱼、国家一级导演陶然的爱心加盟,倾心指导。学院党委书记胡礼祥也表示,大学生自编自导自演,也是一个创新创业的过程,锻炼了实践动手和思考能力。
马拉松之正能量
11月18日杭州国际马拉松,城院参赛师生共有2500人之多,齐聚西子湖畔,跑出万丈激情,跑出傲人风采,跑出属于城院的正能量。
除了学生之外,学院还有支特殊的教师队伍参赛,人不多,年龄跨度基本是在35-55岁之间。他们有负责宣传的,有负责后勤保障的。负责宣传的老师在准备好的T恤上印上他们的口号“跑步奔小康”,“健康城院,活力鸟人”(注:他们的群名为九头鸟),让活动增添了趣味。“身体乃革命的本钱,只有拥有强健的体魄,才能做想做的事,才能为社会做贡献,我们国家需要的是德智体美都发展的全面人才”张兰欣老师希望通过自身做出表率,带动学生锻炼的积极性。
当汗水湿透衣衫,当身体超越极限,唯有毅力能支持跑到终点。一刹那,透支的体力似乎又有了满格的能量,那一张张笑脸是体现大学生活力朝气最美的名片。在这个萧瑟的秋季,他们用自己的激情燃烧青春,向世界证明他们才是未来的希望。

大学生创意也公益
在第二届大学生创意生活节现场,关于赛扶的项目组在杭州大学生中非常热门,杭城共有六所高校拥有“赛扶”项目组,旨在通过赛扶实践活动,帮助周围人实现梦想。
来自我院的“慧眼识途”也是一个赛扶项目,这个项目也是要营销,可它营销的对象却不普通:让更多人了解导盲犬。负责人表示,这个项目组刚刚成立几个月。最初的宗旨是希望帮助盲人融入社会,可在面对面走访之后,他们的三位成员却选择了一个更小切入口,让更多的人了解导盲犬是无害的:作为导盲犬的拉布拉多犬一般体型较大,因此一些公众场合会禁止它进入。实际上,他们都是经过训练,不会攻击人的。项目组希望通过科普宣传能让盲人感觉到社会的平等对待。
宣传分为线上和线下:在新浪微博上,他们为杭州第一条导盲犬法官开设了名为“导盲犬法官”的微博,已经拥有了超过5000名粉丝。而在线下,他们组织志愿者培训,进入学校、社区进行宣传。而一批“导盲犬可入”的标示也在制作中,不久的将来,这些标示将出现在杭州街头的一批商店中。所有这些公益活动的费用,都来自于项目组组织的一批跟导盲犬相关的义卖品。
将公益和商业连接起来只是大学生创意生活的一个起点。大学生们通过创意,将公益活动和商业实践结合在一起,从而进行影响更大、持续更长久的公益活动。
用信念支撑最初的梦想
立交桥——人生的跳板
一提到“立交桥”,城院的贴吧上很多学生都表示望而却步。然而,城院每年都有一些优秀学生通过努力考入浙江大学,为自己的学业打造一个全新的平台。
今年从商学院金融专业转去浙江大学学习政治学与行政学的何其馨在采访中表示,虽然立交桥是她最初填志愿时选择城院的原因之一,但并不是她到城院学习的唯一的目标。“立交桥只是我学业路上的一个选择,对于这个不可多得的机会只有尽力把握才不会有所遗憾。”刚来到浙大时,专业换了,环境也换了,这种来自于对陌生与未知的压力让她有些迷茫和不知所措。但是,经过这一学期的学习,何其馨调整了心态,“浙大的学习要求我们更加自主,学习氛围很浓厚,现在学习的人文社科比较注重论文和合作学习,我已经慢慢走上了正轨,会更加努力,珍惜到浙大学习的机会。”除了平时的学业,何其馨还担任了公共管理学院学生会的学术部部长助理,希望借此丰富学习之外的生活,锻炼自己各个方面的能力。
“我来城院就是为了考立交桥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裘来彬从来都充满自信。他最终凭借自己的实力和信念考入了浙江大学电子信息技术与仪器专业。“和浙大的工科生相比,我觉得自己缺乏创新性,接下来我要多看国外的书,吸收先进的东西来丰富自己。”展望未来,裘来彬一如既往地坚定自信,“以前的学习很辛苦,但我不怕,我会更努力,不辜负家人的期望,争取到浙大的保研名额,可以去世界排名前12的大学做交换生。”
这些通过立交桥考试的同学想对大家说,只要拥有对学业的不懈追求,对人生负责的态度,以及至始至终坚定的信念,你的梦想就触手可及。
中国好学长——正能量的使者
再小的力量也是一种支持,再小的心愿也是一种梦想。用大学生活的经验帮助学弟学妹,让他们少走弯路,在大学里生活得更轻松、快乐。就是这样单纯的想法,让大家看到了如今受人欢迎的公益网站——“中国好学长”。
“中国好学长”由五个城院学生创办,“好学姐”马晓莉和“好学长”王锴�、孙�、刘家亦、戴强带领着加入团队的各届同学,组成了一个利用微博、人人网等隐形朋友来帮助学弟学妹在网络平台上解决生活、学习中困难的智囊团。除了热情回答这些问题外,“好学长”还在网上推出了记录城院工作人员心声的“照相本子”。他们拿着一块写着自己梦想的小黑板:图书馆的保安希望同学们不要太冷漠,得到帮助时能说声谢谢;清洁工大叔希望楼上的同学不要乱扔垃圾,不想再被垃圾砸中……通过这个相册,“好学长”希望同学们能注意到和大家生活在一起但很少说上话的他们,因为越平凡的人越值得尊重。
朴素而真挚的话语赢来的不仅仅是转发量,更触动了同学们的心弦。“好学长”的“正能量”慢慢地在城院传递开来,但他们有更远大的梦想——“我们是中国好学长,希望所有人都能参与到“好学长”的平台,帮助全国的大学生出谋划策,把正能量永久地传递下去!”

师生寄语——世界未末日,开启新航程
数千年前的玛雅圣书《波波乌》曾显示,现今人类生活在“第五个太阳季”末期,而它将终结于2012年12月21日,也就是之前人们所说的世界末日。虽然这一天已经平安过去,但不可否认的是,玛雅预言确实曾造成人们对“世界末日”的恐慌。同时也引起了人们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如果世界末日是真的,我们又会怎样?是在活着的时候疯狂挥霍?还是珍惜为之不多的时间让自己没有遗憾?
记者曾在学院贴吧发帖,“如果世界末日是真的,你要做什么?”瞬间就引来无数热议。有人调侃要有末日的话就要尽快把自己想去的地方都去逛一遍;还有人说要抓紧时间回家陪爸妈,和喜欢的人表白,要和自己爱的人一起面对;但更多的人表示要淡然地看待生死,在世界末日前好好珍惜生活,在死亡来临的时候可以无悔地说一声“我没有遗憾”。
对于生活在多姿多彩的校园里的大学生而言,精彩的社会生活才刚刚展现在他们眼前。来自商学院金融专业的俞青在采访中表示,她从来就不相信有什么世界末日,“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不管未来的路怎样,把眼下的生活过得有声有色才是我们应该思考的。”据了解,俞青学习成绩十分优异,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把握人生的每分每秒”是她的信条。目前,她正在全力备考12月底的会计师从业资格证的考试。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老师们对过去所谓的世界末日也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外语分院学工办的洪灵敏老师表示:“其实现在的人们在活着的时候都还有很多事来不及做,根本没有时间考虑死的问题。我觉得学校大部分同学还是保持清醒与理智的,我们正当年轻,要好好活着去感受世界的美好。”时间在大多数人手里总是不够用的,要学会珍惜你爱的人,包容你恨的人,学会感恩,学会快乐,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
也许世界末日终会来临,但我们都应该坚信,世界末日并不只意味着末日,它也意味着新生,就像凤凰浴火重生一样。不要总在时间紧迫时才懂得珍惜,不要只有在逼不得已的时候才去思索生活的意义,过去的12月21号告诉我们应该认真对待每一天,未来的路还很长,让我们以新的姿态开启人生征程,向着美好的明天,扬帆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