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了提高学院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的道德素质,帮助其进一步向党组织靠拢,12月9日下午,学院组织了由中国遗传学会理事、浙江大学原副校长朱军教授主讲的专题报告会《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全体27期入党积极分子和14期预备党员聆听了讲座。
“我只想给大家讲讲故事,谈谈心,并不是做报告。”和蔼可亲的朱军教授打破了讲座一贯的严肃和枯燥,在轻松的氛围中给大家讲起了他的求学之路,人生之路,希望大家能从中悟出成功之道。
成功的秘诀,学会设计你的人生
几十年来,朱军教授在人生之路上不断地求学、育人、科研,勇攀一座座高峰。他用自己真实的经历告诉大家:“一个人要成功,不在于你的出生是什么,学历是什么,而在于如何设计你自己的人生。”
从秉承“大学只是引导学生成才的一个过程,而不是学业的终点”的莱阳农学院的例子,他告诉大家毕业生不应太早就业和创业,而要学会不断丰富自己的人生经验;从中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第一人的莫言身上,他告诉大家要深入体会真善美的内涵,克服人生遇到的种种困难;从朱军教授自己在文革期间下乡研究科学种田以提升亩产、误食有机磷而命悬一线以及出国求学的亲身经历上,他告诉大家知识对人民和社会的重要性,希望大学生学好专业知识后进一步懂得如何利用这些知识做科学研究,造福人民,回馈社会,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朱军教授还提到,中国要实现伟大的复兴,必须要求有高学历的人才,中国的科学研究与世界强国仍有较大差距,所以我们的大学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我们的大学生要能积极主动地求学,规划好自己的人生,志存高远,向世界高水平看齐。
人生的选择,坚持最初的信念
“选专业不能跟风,你的选择能带给你怎样的收获才是最重要的。”面对现在大学生选专业盲目跟风,不看趋势的情况,朱军教授也现身说法,给大家提出了宝贵建议。
1978年邓小平提出“让中国一部分人走出去”,朱军教授就是这一批受益的中国留学生。在申请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统计学失败后,他进入了密西西比利州立大学农学系进行学习。一年后,当偶然的机遇让他有了进入梦寐以求的北卡进修统计学时,朱军陷入了是去是留的两难境地,最后在朋友和导师的鼓励下,他坚持了最初的信念,选择了前往北卡。令人敬佩的是他用两年的时间全A的成绩完成了统计学和遗传学双博士学位,这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的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更令人钦佩的是,当母校需要他时,他毅然放弃了美国的绿卡和高薪工作而提前回国效力。为中国的科研事业和教育事业奉献了一生,完成了他最初想把“参考国外”转变为“中国创造”的梦想。
我们的人生会遇到很多选择,“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要说不可能,要学会说I will try my best。”只有坚持了自己想做的事,才会收获到属于你自己真正的成功。
最后,朱军教授表示,高等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因材施教,作为老师最大的职责是培养一流的人才。希望城市学院的大学生立大志,做大事,找到自己最感兴趣的,最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认真思考自己的人生,走出自己的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贡献。
人物名片:
朱军,1949年5月出生于上海, 祖籍江苏宿迁。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统计学和遗传学博士、统计学博士后。现任中国遗传学会理事、中国生物数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农业应用数学学会理事长、浙江省遗传学会副理事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遗传学评审组成员、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生命学部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农林科类教学指导委员会植物生产与草业科类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农艺类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委员。主要从事数量遗传建模和发展统计分析方法的理论研究,研究复杂性状与生物信息分析的方法,研制开发数量遗传与生物信息分析的计算机软件。先后主持了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教委跨世纪优秀人才专项基金项目、2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课题、2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6)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专题、1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