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新闻 - 综合时讯 - 正文

综合时讯

General News
城市学院2010年招生就业工作总结研讨会举行
发布时间:2010-12-12 信息来源:宣传办公室







    2010年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的招生和就业工作再次喜获丰收:招生方面,学院与公办本科院校同台竞技,文理科投档线在本批次院校的排名中均比去年前进10余位,再次名列全省同类院校榜首;2010届毕业生就业签约率为93.14%,总就业率达95.14%,创学院历史新高,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
 
    12月10日,学院举行2010年招生就业工作研讨会,回顾总结2010年招生就业工作,分享经验,分析问题,梳理思路,研讨部署2011年招生就业工作。会议指出,经过多年的努力和积累,学院招生就业工作已经形成了全员动员、齐抓共管、统筹协调的全方位高效工作格局,在高考适龄人口减少、就业形势连年严峻的新形势下,要在进一步完善招生就业工作机制的基础上,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向改革创新要动力,积极开拓新思路,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培育人才培养工作的特色和亮点,持续提高招生就业工作的水平。院长吴健、党委书记胡礼祥出席会议并讲话,副院长应晶、党委副书记刘玉勇出席会议,院长助理周金其主持会议。
 
    今年是浙江省实行新课改高考方案的第二年,也是学院与公办本科院校同台竞技的第二年。城市学院在浙江省投档线分别为文科513分、名次为11369,理科462分、名次为34528,高出省文理二批次最低录取分数线54分和60分。文科投档线在本批次近600所院校中,居于130多位,理科投档线在本批次近700所院校中居于200多位,均比去年前进10余位,再次名列全省同类院校榜首,并超过了部分公办高校的投档线。在较往年扩招的情况下,学院在省外招生录取分数线依然位居同类院校前列。学院2010届毕业生就业情况同样成绩斐然。据学院就业办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底,2010届毕业生就业签约率为93.14%,总就业率达95.14%,创学院历史新高,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其中,自动化、生物技术、建筑学、旅游管理等4个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100%。在保持较高就业率的同时,毕业生的就业质量稳步提高,毕业生中有11.6%的人被录取为研究生或出国出境留学深造。
 
    应晶和刘玉勇在发言中分析了2010年招生和就业工作经验,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新思考和新展望。在总结规范化、专业化招生工作机制优势以及分析国内国际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应晶强调生源质量回归于教育价值的理念。他表示,教育特色与水平、人才规格与毕业生质量是学院建立教育品牌的核心,学院应通过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育学生国际化视野、强化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教育、建立以能力为评价核心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构建综合性实践教育体系等方式,苦练内功,打造品牌,推动生源质量的新一轮飞跃。刘玉勇就2010年就业工作进行总结,他表示应积极挖掘就业的发展空间,一是要加大推进就业的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提供基于学生多元化需求的就业指导服务平台,激励学生,推动就业;二是要积极开展对外拓展工作,立足长远建立就业基地、加强校友联络;三是要加强就业跟踪调研以及信息反馈,更好地推动学院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胡礼祥与各分院主要负责人分别签订了“2011年毕业生就业目标责任书”。他针对学院的招生和就业工作提出了要求。胡礼祥表示,招生和就业以生产产品来比喻的话,一个是“选材”,一个是“营销”,正处于微笑曲线的两端,要立足人才培养这一核心,积极影响改变外部生态,努力改进优化内部工作。胡礼祥指出,在新形势下要深入分析填报高考志愿的影响因素,在继续保持专业化规范化招生工作机制优势的同时,寻求招生工作的突破点:要进一步突出立交桥、博学班等学院办学品牌;大力加强在学生家长、中学教师中的宣传,提高影响力;进一步丰富和广大网络宣传的内容和范围;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学生评价体系改革。在讲话中,胡礼祥传达了教育部袁贵仁部长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要点,并结合学院实际提出,应指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其就业的积极性和紧迫感;切实加强对学生应聘技巧的指导,提高“临门一脚”的功夫;进一步营造全员关心学生就业的氛围,拓宽就业信息来源;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形成品牌效应。通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就业能力,从而优化生源质量。
 
    吴健做会议总结讲话。她指出,招生就业工作是系统性工作,历来学院高度重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形成了“广泛动员、齐抓共管、齐心协力”的高效工作机制和格局,也取得了明显成效。在中国高等教育将提高教育质量作为发展核心任务的新形势下,要更重视对社会需求、发展环境、学生成才需求、毕业生质量跟踪等调研工作,将调研工作做实做细,并将调研成果切实转化运用到人才培养环节当中,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育质量。其次,要充分认识和科学把握学院招生就业的阶段性特征,正面应对外界的竞争压力以及自身的发展空间限制,努力做到“小步走,不停步”。第三,招生就业的根本是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综合实力,招生就业工作能否取得新进展,取决于教育质量能否持续提升。今后的努力方向是加强教育质量的三个实力建设,一是要加强校园办学基础设施等硬实力建设,二是要加强教育教学体系等软实力建设;三是要抓住重要切入点,寻求发展新思路的巧实力建设。要通过实施 “复合生源”工程吸引优秀学生,提高生源质量;要继续探索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和专业建设,全面提高学生专业水平、外语能力、综合素质,坚持不懈地提升教育质量与特色水平。
 
    本次会议由学院招生办公室和就业办公室联合承办。各分院院长、总支负责人及教学副院长,招生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教务部、学工委相关工作人员参加了研讨会,并进行研讨交流。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