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新闻 - 综合时讯 - 正文

综合时讯

General News
用“微笑”为浙大城市学院赢得金牌
发布时间:2010-12-13 信息来源:宣传办公室


王佳慧(右一)在广州亚运会现场

    日前,浙大城市学院商学院中澳双联班(USQ)学生王佳慧,出色完成了第十六届广州亚运赛会志愿者服务载誉而归。凭借她的聪颖、好学以及优质服务,王佳慧入选了亚运会场馆“微笑之星”,为学校赢得了一块“看不见”的金牌。  

    据悉,本次杭州选派的10名亚运赛会志愿者从百余名报名者中层层筛选。经过笔试、面试环节,从仪容仪表、英语水平、表达能力、志愿者理念知识、应变能力等各个方面挑选和考察志愿者。世博会杭州论坛、曼联中国行、西博会、春运等大型服务……500多小时的志愿者服务时数是王佳慧在大学期间积累的服务经历。王佳慧说:“由于在USQ班是双语授课,学校也注重英语的教学,因此可以顺利通过英语的面试。再加上之前积累的志愿服务经验,有幸成为亚运志愿者。”

    在亚运会期间,王佳慧的工作是在天河游泳馆负责观众引导工作。主要是根据场馆内上座情况,引导观众从合适的入口进入场馆观看比赛。同时,在举行升旗仪式时,需要负责通道封锁,保证国旗顺利地升起。虽然比赛场地近在咫尺,却并不能进入坐席区观看比赛,大多数时间是背对着比赛场地。在比赛休息期间,还需要回答技术官员以及观众的各种问题。“很遗憾,没有在中国队比赛时为中国队呐喊助威,中国队夺冠,也没能看着五星红旗在头顶升起。”王佳慧说,“但是,志愿服务就是这样,需要忍受寂寞,坚守岗位,微笑着面对每一个人。”

    在服务中,王佳慧发现在广州“普通话”并非硬通货,很多观看比赛的市民更习惯使用粤语来询问志愿者各种问题。为了更好的服务观众,她利用休息时间,向来自香港、澳门的志愿者学习粤语,以便从容自信地用粤语应答。她的做法得到了领队的认可,带动了其他志愿者一起学习粤语。同时,考虑到聋哑观众这一特殊人群,而且在杭州即将召开全国第八届残疾人运动会,她努力向广州的手语志愿者学习手语,希望可以用微笑和手语服务聋哑观众。 

    “广州亚运志愿服务经历会成为我宝贵的财富,以后我将继续奉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参加志愿者活动,奉献自己一份小小的力量!”王佳慧说,和杭州志愿者在一起互帮互助,学习到他们那种坚持的精神;和西安、南京、广州志愿者交流,了解各地志愿者工作的发展;和香港、澳门的志愿者同聚一堂,深切感受到同胞二字的含义。

    据了解,在浙大城市学院和王佳慧一样加入志愿者行列的同学有7500余名,平均每年志愿服务时间近3.5万小时。远到北京奥运会、杭州西博会等大型活动,近到学校十周年院庆活动;大到上海世博会,小到爱心家教等多种类型的服务,都活跃着浙大城市学院学生志愿者的身影。他们以微笑和服务多次受到团省委、团市委或相关活动组委会表彰。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