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新闻 - 人物故事 - 引路人 - 正文

引路人

有缘相逢于课堂
发布时间:2007-05-23 信息来源:城市学院院报


   有缘相逢于课堂。每当新学期开始的时候,我总会对着厚厚的崭新名册告诉自己:“对于这些信任你,选了你课的同学,你能通过这门课程给他们什么?”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便油然而生……
 
讲台如“战场”
 
    虽然对讲台已经不陌生,但是,每次走到讲台前,我还是会有些许的激动和紧张。一直觉得它是无比神圣的地方,教师之于讲台,犹如士兵之于战场,犹如电视主播之于主播台。七尺讲台,浓缩人生风雨,容纳万千气象,撞击智慧火花。对于教师,讲台就是你传道、授业、解惑的舞台。一个教师,不管你今天的状态如何,当铃声响起,都应该收拾好自己的心情,以十二分的热情投入到讲课中去。几年来,只要课堂条件允许,我都会尽可能站着讲课。我觉得这有助于四十五分钟保持一贯的昂扬激情。如果一个教师不能对自己所讲解和研究的专业内容充满热爱,那你如何去感染学生呢?如何去激发他们学习和探索的兴趣呢?我们从小就见惯了死气沉沉的课堂,其实在批评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的同时,作为课堂的组织者,教师们不也值得反思吗?
 
功夫在课外
 
    从学生时代开始,我就特别敬慕那些讲台上学识渊博、气势如虹的师长们。自己做了老师才发现,诚如古话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师者讲台上的潇洒自如,听者感觉如沐春风,其实“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作为专业教师,你对课程的理解有多深入?你对学科前沿的把握有多敏锐?你对讲课技巧的掌握有多娴熟?课堂表现其实是一个教师学养、人品等综合魅力的体现。而许多功夫,均在课外。这几年我一直在告诫自己要努力“沉下去”与“走出去”。“沉下去”,精研本学科的专业理论,争取多参与学术交流与发表学术论文,要在学术界争取一定的话语权,哪怕你的声音还很微弱;“走出去”,为社会企事业单位提供专业服务,参与各种挂职锻炼,积极了解专业的社会需求。相信一个理论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对师友充满关爱,对事业充满热情的老师,学生能够从你身上除了获得知识、技能,更能感受到事业心和责任感。
 
我与“淑女班”
 
     时代变迁,新的形势需要我们不断探索新的教学内容和模式。“白领女性塑型计划”,这个后来被同学们戏称为“淑女班”的创新特色班,就是我和同事们的一次经过反复考虑的“异想天开”。我认为如今的高等教育基本上侧重在专业教育,而对于一个人成长非常重要的综合性人文素养的教育却十分缺乏。开班就是想让同学们在这方面有所提高,增强适应现代职场的竞争力。没想到,一个出发点单纯的课外兴趣班,后来经媒体的报道演变成了一场热烈的大讨论,正反各执一词。那段时间我四处奔波,满杭州城的请专家来学院讲课,心理上也承受了比较大的压力。但是,我坚信,只要是对同学成长有利的事情,再苦再累,我们老师也得坚持下去。教学改革和创新项目,受到一些非议和指责是难免的,关键是怎样去总结经验,继续改进。真的感谢当时有热心同学把海内外媒体关于“淑女班”的报道整理了发给我。记得当年毕业走出校门时,导师送给我一句话:“创造性的事业需要激情来推动。”工作几年后,我觉得应该再加一句:“创造性的事业需要坚持来保证!”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在我看来,大学校园永远是一个充满着青春与热情,洋溢着智慧与才思的地方。年轻的我们与年轻的城市学院一起成长。若干年后,当年华老去,我相信自己依然会拥有一种年轻的心态,依然会在每次走上讲台前轻轻提醒自己:“今天我要有最出色的发挥!”
 
   作者简介:
  王艳,城市学院传媒分院教师。02年-06年获学院优秀课程教学质量一等奖;04年获学院首届“优秀教学奖”;04年、06年获学院毕业论文优秀指导教师奖;07年获学院首届“优秀科技工作者奖”。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