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嘉,2006年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外语学院毕业后留校任职辅导员,主要从事学生公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近日被评为“浙江大学城市学院2007-2008学年优秀辅导员”,并被推荐为“浙江省高校优秀辅导员”。
“他,就是我们的临时‘家长’!”这是一位住校学生对赵嘉的形容。从赵嘉所做的工作来看,这句话说得十分准确,因为他始终就像真正的家长一样呵护他的“孩子”。不同的是,赵嘉的“孩子”不只一、二个,而是有2400多个。
他,会把充满理解和鼓励的手搭在失落的肩膀上;他,会用和蔼可亲的笑脸面对遭受挫折的心灵;他,会用自己的行动让人感到世间的温暖。
赵嘉从事工作就是专门和学生打交道。在他工作的两年时间里,他一直坚信辅导员工作是一份“良心活”,一时的投入是不一定能产生回报的,但是长期的投入必定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
在日常工作中,赵嘉用自己的爱心、细心和耐心感染着每一个学生。通过不断的与学生交流,他掌握了很多第一手的学生动态和舆情资料,并与不少学生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当有学生违反了《学生公寓管理条例》,他采取的措施并不是一味地批评指责,而是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情况,掌握该学生违纪的动机和目的,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引导;当有学生夜间突发疾病,和学生同吃同住的他马上陪同学生外出就诊;当有学生与室友关系紧张,他就分别找该寝室成员谈心,抓住寝室矛盾症结所在,对症下药,缓解了寝室矛盾冲突……这些看似平凡的小事,却体现出了他这名从事学生思政工作的辅导员对学生的热爱,对自身岗位的深刻理解以及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
陶行知曾说过:“教师的高尚不在于他培养了多少科学家、艺术家,而在于他的细微之处,以高尚的师德影响人,培育人!”
“辅导员的身份是百变的。”赵嘉认为辅导员要不断调整自己的角色,既能以师长的角色给学生前途、职业、人生的指导,又能像朋友一样给他们尊重、信任、鼓励;既要尽力为学生创造多方面发展的机会,又需及时发现问题、排忧解难,在不同的情况下承担不同的角色,不断寻找平衡点。
赵嘉与学生年龄相近,很容易消除彼此间的距离感。他给予学生足够的关怀,与他们深入交流,在沟通中彼此信任。年轻是他从事这份工作的一个优势。但他说:“我还需要不断‘修炼’。我生活阅历不足、工作经验少、也不具有教授般让人折服的专业知识水平,在面对学生的具体问题时,难以给予有效、准确引导。”为此,赵嘉参加了由杭州市教育局主办的高校教师心理咨询师(三级)培训班,用专业知识武装自己,为的是更好地服务学生。
很多新来的同学不能意识到时间的宝贵性,四年时间很短很快,他希望同学们能够拥有一颗进取的心,充实自己,让四年的大学生活不遗憾。
每一双托起希望的手,每一张和蔼可亲的笑脸,每一句温暖人心的话语……他,总是在寻找着真正对学生有益的东西。
“除了多变以外,这份工作也需要创新。”赵嘉一直尝试通过公寓楼内的特色文化熏陶来营造良好的公寓学习氛围。他主动联合各个分院老师和其他学生组织,一起参与指导学生构建公寓楼道文化。同学们结合各自专业特色,选定主题,依靠专业知识,自己动手来布置寝室和楼道,取得了喜人的效果。
但目前,他们遇到了一些问题。“随着毕业生的离开,之前在楼宇中形成的良好氛围也一并消失了。我们的努力没有了持久性。”赵嘉和其他老师一起探讨了解决之法,他们想在楼宇中展出“楼史”,宣传之前的良好氛围。希望通过学长们的优秀事迹,来鼓励学弟学妹发扬传统,开拓创新。
两年的时间,一晃而过。他把对这份工作的爱、对同学的爱渗透到了生活的每一寸光阴里。他说,和学生一起学习、生活、工作、交流是他每天最平凡而又最重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