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新闻 - 人物故事 - 引路人 - 正文

引路人

心装学生,脑孕智慧,手握力量,眼闪信心
发布时间:2008-11-09 信息来源:宣传办公室


    许晓,于2004年8月浙江工业大学毕业后踏入浙大城市学院商学院,开始他的学生辅导员工作。课内的老师,课外的辅导员,不同的角色,相同的内涵,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默默挥洒着自己的热情和汗水。他的努力,赢得了学院对他的肯定与鼓励,2006年他被评为“杭州市属高校优秀辅导员”。近日,他又被评为“浙江大学城市学院2007-2008学年优秀辅导员”,并被推荐为“浙江省高校优秀辅导员”。  

    一身休闲服,随和的目光,淡定的笑容,这就是笔者眼中的辅导员老师许晓。采访中,许晓谦和的笑容、优雅的谈吐让人知道了什么才是亲和;工作时,许晓轻捷的步履、敏捷的思维让人懂得了什么叫做效率。从许晓身上,笔者看到了一种态度、一种习惯、一种精神,即为优秀。

    优秀是一种态度

    当问及怎样看待所谓的“优秀”时,许晓告诉记者其实优秀就是一种态度。当我们看到别人比我们优秀时就会产生敬仰之感,其实比自己优秀的人往往只比我们多了一种优秀的态度。

    认真负责是许晓一贯的处事态度。在学工办,每天踏进办公室找许晓老师谈心的学生很多。许晓本可以因为工作繁忙,对来访的同学敷衍一下,但许晓说:“学生的事就是我的事。每次看着学生们带着各种各样的疑问,怯生生地张开口,我就觉得必须先解决学生的问题,再忙其它工作。这么多学生有疑问,说明我们的工作还做得不到位。通过聊天,我既可帮助他们消除疑惑,也可以发现我们工作上的不足。” 

    许晓有很好的学生缘,和学生关系很融洽。由于工作上的安排,许晓现在的工作重心在于协调各系的工作、带动老师的积极性,鲜有机会下寝室和学生近距离接触。看着大一新生亲热地和其他辅导打招呼时,许晓心里有过一阵子的失落。他坚信“感情是相互的投入。”因此,为拓宽和学生交流沟通的平台,他尝试把重点学生请进办公室,并坚持主持学生组织会议,通过这样的机会进一步认识、关系和指导更多的学生。 
    
   优秀是一种习惯
 

    商学院工办学生助理李建新告诉记者:“许老师是个对自己要求严格,工作一丝不苟,优先考虑学生利益的好老师。”有时看许老师忙碌了半天,顾不上喝一口水,于是助理就倒杯水送上,希望老师能歇一歇。然而,许晓总不忘双手接过茶杯,道声谢谢。这个小小的细节,让学生助理很是感动:“当许老师的助理很幸福,从他身上我学会尊重。”

    对于助理的感动,许晓笑笑:“这只是习惯罢了。感情是相互投入的,我想尊重也是。你想让别人能够对你敬重就要有人格魅力。有了好的习惯就有了人格魅力。尊重学生,他们自然而然会尊重我们,会对我们产生信任。何况老师和学生原本就是朋友,应彼此尊重,以礼相待。”

    许晓坦言自己对工作、对社会和对人生有些理想化,他只是希望通过辅导员这个平台,凭借自己的才能帮助学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引导学生,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为祖国的未来做贡献。
    
    优秀是一种精神


    许晓曾分管38个班级的学生工作并同时主持学工办日常工作,是商学院加班加点工作众多的老师之一,他从无怨言和不满,只是默默地和着灯光释放着一名辅导员的热情和激情。

    许多人都说他笨,而他也常常“自诩”为许三多。他笑着说:“笨点好,像许三多这样,在任何时候,都对生活有希望、有追求。”记者在许晓身上看到了一种不放弃、不抛弃的精神,他用“迟钝”的顽强意志维护着心中的那一团燃烧的火。

    常有人抱怨辅导员的工作太繁杂、琐碎,找不到成就感。许晓却说:“有人认为,幸福人生有三个标准:有目标、有事做、能爱人。在我看来,幸福老师也有标准,那就是心中装着学生,脑中孕着智慧,手中握着力量,眼中闪着信心。作为一名专职辅导员老师,我是幸福的。”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