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长征老师至今依然保持着记者的范儿
记者印象:去采访龙长征的时候,她正被一群学生围在中间。学生一个接着一个,她手边的杯子空了也没顾得上倒水。这段时间,龙长征一直忙于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并为他们新的研究方向提供建议。此时的她与课堂上慷慨激昂的样子有些不同,显得更为亲切,但是她的犀利与一针见血却是同样的。
八年记者,七年教师
龙长征是一名“双师型”教师,来学院任教之前,她在《安徽青年报》做了将近八年的记者。豪放的性格、专业的新闻素养让她在记者的岗位上如鱼得水。其间,她也常关注新闻学方面的研究。2002年的时候,她从安徽来到杭州,决定转型从事新闻理论研究。正在此时,刚成立不久的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向她伸出了橄榄枝。
7年间,她多次被评为“我最喜爱的老师”。她表示能否获得这项荣誉其实她并不在意,她更看中的是能否获得学生的认可。她说,学生喜欢她的原因可能在于她执着迷恋这个专业。她认为,一个好老师,首先要热爱她的专业,其次要有较多的积累。所以如果在学生中碰到一样喜欢新闻专业的人,她就会觉得“气场很合”。每一届都会有一些跟她交流很多的学生,谈起她的得意门生,她如数家珍。
喜欢站着上课的老师
龙长征开设“新闻采访与写作”、“专业新闻采访报道”、“网络新闻采访与写作”等课程。听过她课的学生会发现,大部分的课她都是站着讲授。她说,自己喜欢站着讲课,这样更有激情,状态最好。可惜她每周的课时比较多,长时间的站立导致了膝关节劳损。因此,医生告诉她“不宜久站”。医生的警告让她不得不要逐渐改变这个习惯。
同时,这使得她不能参加爬山等剧烈运动。热爱运动的她,目前唯一的运动是骑自行车在杭州周边游玩。提起自行车运动,龙长征颇为感慨的说,她常问同学常去哪里玩,结果杭州周边很多地方同学们都不清楚。这时,她不得不反问一句:“你们这上的是什么大学啊?”她回忆到,她上大学的时候,只有有时间,就骑着车到处乱跑,杭州基本上每个角落都骑着车玩遍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她希望新闻专业的学生更应该广泛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
崇尚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龙老师课上举得例子很精彩、很新”,“龙老师的作业很‘折腾’人,但是锻炼人,学到很多”……对于龙长征的教学,很多学生会这么评价。当然,更有不少同学因为选不上她的课,而感到惋惜遗憾。
她喜欢上课时用最新的例子,因此,她课余花大部分时间在翻阅报纸、看电视新闻、浏览新闻网页上。同时,她经常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让同学更直观地了解书本的知识。这在她布置给学生的作业上尤为明显。比如在《专业新闻采访报道》课程上,在校运会期间布置学生做体育新闻深度报道;在银泰店庆期间,她布置学生们完成关于此事的经济新闻报道。她也曾首开拼盘式的教学模式,请一些在相关报道领域有资深经验的人来讲课,通过他们的切身经历能让同学们更早地接触行业与社会,为同学们将来的实习、就业提供帮助。
就业建议:“先入行,再发展”
现在不少新闻专业学生有一种忧虑,觉得网络时代人人都是记者,人人都可以发新闻。龙长征认为,在任何时代,人类都需要信息交流,越是信息繁杂,越需要专业的声音。所以,新闻学一定有前景,一定会存在。但是,新闻专业的学生如何提高竞争力,是需要大家去思考的。在这个媒介融合的时代,你有没有站在时代的最前沿,有没有掌握全面的技能,有没有正确认识社会环境是你有没有竞争力的关键。
当前,新闻学专业就业有一定难度,问题的原因最主要在于社会。社会竞争压力太大,高校开办新闻学科太盲目,传统媒体容量趋于饱和。去年和前年,新闻专业的毕业生有向网站流动的趋势。龙长征说,短期来看,就业难依然会存在。所以,要进入媒体工作需要同学有更广阔的眼界,当前,网站、企业刊物、基层媒体等都可以考虑。龙长征说:“如果你真的想做新闻,就要先入行,再去找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