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新闻 - 人物故事 - 引路人 - 正文

引路人

学业上的良师 生活中的诤友
发布时间:2010-01-06 信息来源:宣传办公室


    桃李满桑梓,恩情暖十年。在浙江大学城市学院2008-2009学年表彰大会上,10名教师荣获2009年“我最喜爱的老师”称号。他们分别是刘健翔(医学院)、龙长征(传媒学院)、孙大鹏(学工委)、查叶娟(外语学院)、董婷(计算学院)、吴央芳(工程学院)、徐洁(信电学院)、袁继红(法学院)、何鸿博(现代教育中心)、耿照源(商学院)。

     何为师?古语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今有言:亦师亦友,乃真正师者也!

    孙大鹏:典雅艺术家,用艺术绽放精彩

   
“孙老师么,他就是一位艺术家!”艺术团的杨同学这样描述孙大鹏在她心目中的印象。“他总是和我们同甘共苦,他总是力求做到最好,虽然很多时候我们会排练到晚上10点,但我们却没有任何怨言,因为比我们还辛苦孙老师也没有休息。”

    在今年城市学院十周年庆典上的文艺演出上,老师和学生们惊羡于学生在台上的精彩表演,却不知孙大鹏为了一次活动的成功举办奔走多少地方,参考了多少资料。“为教学与学院的艺术事业做全身心的投入,可以说是源自教师的责任感,是为人师所必备的一种奉献精神,更是作为城院一分子的主人翁精神。”孙大鹏觉得不塑造好自己的学生,内心就觉得有愧于同学们对他的信任。

    徐洁:神圣的职业,真诚的付出

   
“做人梯――用我们的坚韧,让学生踩着我们的肩膀奔向新的征程;化春蚕――用我们的才能,让知识的绸缎从我们身上延伸;当蜡烛――用我们的忠诚,燃烧自己给人间带来光明”。 这是徐洁自毕业后,踏上教育这片热土以来一直信奉和恪守的的座右铭。

    在教学与学校工作中默默无闻,任劳任怨,不断的刻苦钻研业务,工作讲求实效是徐老师一贯作风。教学九年,她积极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注重多方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学习习惯,因材施教基本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作为信电0708的班主任,徐洁说,她深知责任重要,不仅要教好书,更要指导这群学生能在自己未来的人生道路上一己所长。

    董婷:因为喜欢,所以投入

   
上过她课的学生都会发现,董婷在上课的时候从来不用看课本。她笑称,这与她花大量时间去备课有关,“要把课上得让同学们喜欢,首先自己就要准备得充分”,在上课前,她都要将课上要讲的内容在脑海中模拟一遍。

    在她的教学过程中,她很少照本宣科的将内容“过”一遍,更多的时候她会选用经典的例子来授学。她说,大学期间最重要一点就是学会“自学”,不要纯粹地死记硬背,因为谁也不可能将学过的知识一字不漏地记在脑子里。其实,对学过的内容只要留下印象就可以了,一旦要用时,能够凭着线索来寻找资料和方法解决问题。

    袁继红:快乐授学,收获快乐

   
获得“我最喜爱的老师”称号让袁继红开心,但是得到学生的认可,这让她更加兴奋。她说,其实每个教师都会把传递知识看作一件极富意义而又使人快乐的事情,他们在教学过程中都会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她只是其中一个罢了。

    每一位教师都是从学生时代走来,所以她很清楚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的状态和激情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教师教之有物,学生方能听者有心,双方都自然而然地把上课当作一种乐趣;否则,当学生的知识渴求得不到满足,情绪受到抑制,他们就会觉得听课、学习是一种累赘,就会走神,不停地看表,等待下课铃声的响起。

    刘健翔: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

   
“老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刘健翔认为老师不仅要尊重学生,在教育和管理上更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要,课前,老师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把教学内容安排的更合理;在课堂中,则应全身心投入,尽到知识传播者的责任;课后,还要与同学友好相处。

    “你应该考虑你来浙大是干什么的,你毕业后要做怎样的人”,刘健翔引用竺可桢老校长的话告诉在校的学生:应该热爱学习,自主地学习。在他心目中,好老师首先必须热爱自己的学生,其次才是会教。他说,老师在课堂上比学生先行一步,但离开了课堂,大家都是平等的,作为班主任,也有责任作为朋友去关心每一位学生。

相关链接:

何鸿博:“被学生认可是我的光荣”

查叶娟:“Enjoy English,enjoy life”

吴央芳:教师梦,没有终点

耿照源:一起成长的幸福

龙长征:从业界到学界:不变的热忱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