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新闻 - 人物故事 - 引路人 - 正文

引路人

阿来哥:十年磨一剑
发布时间:2012-05-18 信息来源:宣传办公室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陈春来在科研方面可谓取得了丰硕成果,并于2011年入选杭州市新世纪“131”优秀人才培养计划的第二层次培养人选。在教学方面他也屡获殊荣,最近还获评学院第二届“教学优秀奖”。这些成果的取得,都源于他对于教师这个职业的坚定信念,正如他所说:“我喜欢教师这个职业。在我看来评价一个老师是否成功取决于学生的成就,而不是那些挂在身上的奖章,学生的肯定就是我动力的源泉。”

  2002年4月入校,迄今陈春来工作刚好满十年,十年磨一剑,他这十年来的努力耕耘,磨的是教学与科研双刃合璧的一剑。

  教学提升无止境

  虽然已经拿过许多教学方面的奖项,但陈春来表示,他在初登讲台之时也是非常紧张的。一方面是由于突然的角色转化,从一名研究生成为老师;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学生时代很少有机会上讲台。

  为了吸引学生,提升教学效果,每次上课前陈春来总是积极备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十年如一日地坚持着。他牢固树立了“教学第一”的观念,“再忙也要保证备课时间,因为教学的提升是永无止境的”,他说,“个人的每一丝努力,最后都能在学生身上得到体现。老师的成功最终会体现在学生的成功上”。

  课堂上陈春来注重和学生的互动,通过结合工程实例的讲解,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得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如《工程项目管理》这门课程,陈春来依据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三控两管一协调”六部分分别进行案例教学改革,同时有效融入自身对这部分知识的应用体会,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知识认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课堂知识的灵活驾驭,使得他对课堂教学充满自信,而这种自信又更加促进了课堂上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课上一丝不苟,课下和同学们打成一片的陈春来,在学生当中有很好的口碑,同学们私下里都亲切地称呼他为“阿来哥”。平时课余时间他也时常和同学细心交谈,他说:“教学育人,关键还是育人,做人才是根本。”所以他会时常联系社会实际,从正反两方面启发学生、做好学生成长的领路人。不少同学毕业了之后,有事还是会来找他,听取他的意见。

  陈春来在教学上的潜心钻研结出了累累硕果,得到了各方肯定,由他主持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等项目多次获得省、市、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等各级教学成果奖。他还多次获得学院课程教学质量一、二等奖,并荣获优秀实践指导老师,杭州市教育系统优秀教师等荣誉。此外,近4年陈春来指导学生科研8项,指导学生在公开发行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篇,指导学生科研成果获奖6项。

  多维科研促发展

  陈春来从事的应用科研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是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决策参考。这方面的研究要求把握最新的政策方向,灵敏掌握行业前沿资讯。二是面向现实工程服务,为建筑企业提供工法、专利等服务,针对具体的工程项目提供桩基检测、基坑监测。无论是哪方面内容,陈春来都能灵活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科研和教学之间的平衡与相互促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陈春来每年的教学工作量都超过学院的基本要求,在分院的教学、科研业绩考核中,也是名列前茅。

  “我是2002年进校的,总体感觉学院的教学与科研环境都不错。”陈春来认为,学院有着严谨踏实的教学环境以及较为宽松积极的科研氛围,非常有利于教师成长。对于年轻老师,他的建议是,加入科研团队,借助团队的力量开始自己的科研之路。此外,年轻教师可以静下心来,申请一些教改项目,着眼点是学生能够实实在在更好地学到些什么。在处理教学与科研的二者的关系时,应该努力摆正教学核心位置,充分发挥科研对教学、育人的促进作用。

  陈春来有着丰富的挂职锻炼经历。曾经在杭州市建委市场处、杭州奥体博览城、学院科研部等处挂职。“挂职经历对于个人而言是全方位的提高。” 挂职锻炼的经历,给他的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奥体博览城挂职期间,他经历了博览城设计全球招标、层层选拔的过程,上课时他把自己经历的招标、评标过程作为实例讲给学生听,使他的课堂教学内容更为充实,贴近实际。在挂职期间,他还接触到了最新的科研讯息以及行业动态,使他的教学与科研更为贴近社会以及行业发展需要,取得的成果能够更好地为地方经济服务。同时,挂职经历还为他积累了丰富的人脉,为今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陈春来说:“挂职锻炼可以提高实务能力,也可以从中发现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契机,也真正有益于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所以说年轻老师不但要静下心来潜心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更应该大胆走出去,融入杭州建设,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在全面提升自己的同时,扩大学院的影响力。”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