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李不言,育人成蹊”,为人师者,默默付出,育有桃李三千,是为师者之内品;对于学生而言,纵有灼灼十里桃花,也总得有欣赏他美的人。而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创意分院的方华老师,正是那个能够发现各朵桃花不同之美的人。
方华,从事高等教育工作10余年,现任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创意与艺术设计学院院长助理。她主持了多项各级教学与科研项目,获得过多项教学奖项,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参编多部教材。她还担任学校创意设计协会与学科竞赛指导教师,年年获得学科竞赛优秀指导教师。更值得称道的是,她指导学生获得过数以百计的奖项,其中包括3项“设计界的奥斯卡”——红点奖,使城院学子登上了设计界的国际最高舞台。
教书育人,终身学习
方华从教以来,始终战斗在教学工作的第一线。先后教授过20余门专业课与选修课。她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结合,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并将学生的素质教育寓于专业教学之中,做到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
她认真备课,真正做到“每课必备,每课必新”;认真组织课堂教学,探索符合学生特点的课堂教学方法,构建良好和谐的课堂秩序,提高教学质量。近5年获得教学质量一等奖7次,二等奖2次,每年获得学科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在学生中具有良好的影响力。
终身学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方华努力学习和掌握本学科最新的理论成果和发展动态,积极参加专业与教学的培训活动,探索优秀的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做到专业研究与教学研究相互促进,在学有所长的同时做到教有所成。她从2010年开始探索与环境设计、工业设计专业的跨界教学合作,进行跨专业联合毕业设计教学活动,逐渐获得成效。
从2011届围绕“西溪湿地”地块进行的综合设计、2012届以“世外桃源”为主题的跨界设计、2013届以“杭州地铁”为设计对象的综合设计、2015届以“水墨”为形式主题的联合设计,到2017届2018届更加丰富的跨专业设计主题和内容,跨界合作教学形式越来越成熟,也带动了越来越多的不同专业的教师加入了跨专业教学的队伍,形成了整合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工业设计三个专业指导教师的跨界教学团队,为学生创新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三大专业的人才各抒己见,使设计成果更加完整也更具特色。
其中围绕“碗窑”古村落进行的跨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成果“碗窑古村落视觉形象”与“碗窑古村落导视系统”一举摘得两项德国设计红点奖,同时成果还被苍南旅游局看中,实现了教学成果的社会转化。可以说方华主导的跨专业联合教学成果获得了社会与业界的双重肯定。
潜心育人,为人师表
身为教师,方华始终坚信,身教重于言教。她学习先进的教学管理理念,积极思考和探索教学管理的新途径、新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管理水平和育人能力。她严格管理课程教学,不仅将自己的所知与学生共享,还十分注重学生个人的实际发展,因材施教,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学有所长。
谈起学院第一个学生红点奖获得者陈雨辰同学,他在方华眼中是一位很有自己想法的学生,“在大二第一次上他们班的设计编排课的时候,我就注意到了陈雨辰,他的专业能力相比其他同学要强一些,肯专研,但是他也非常内向,语言表达能力相对薄弱,每次和他的交流都很费力。后来他选择了我的工作室,我渐渐发现他一直在积极进行专业自学,也在网络与一些商业设计中展现着自己的专业成果。”
方华发现了陈雨辰的优势和不足之后,一方面不断给予专业上的进一步指导,另一方面创造机会让他为同学们讲课,提高他的专业自信与语言表达能力。陈雨辰的毕业设计选择了一个比较前沿的设计形式,通过与方华的共同探讨决定将游戏作为其设计的载体,来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设计加入了互动的元素。设计成果别具一格,但是在最终的优秀毕业设计评选中没有取得预想中的成绩。方华认可陈雨辰,为了鼓励他,便让他尝试投报了红点大赛。最终的获奖证明了陈雨辰,作为指导老师,方华也很为他骄傲。这是陈雨辰专业能力上的成功,更是一名老师信任学生、与学生互动成功的结果。
方华作为院长助理,配合院长做好日常教学管理工作,努力协助分院各项教学管理制度规范化、科学化,及时传达和落实学院工作任务,加强与教师和学生的沟通与协调。参与视传系的建设工作,共同申报特色方向、特色专业、特需专业等,参与撰写申报、评估、总结报告等材料。事无巨细,她总能有条不紊地完成。
服务育人,关爱学生

“我觉得作为老师就应该一切以培养学生为重。尽量去服务学生,为学生着想,尽可能地帮助学生成才。”
不管是专业教学,还是管理班级,为学生着想,始终都是方华的理念。她以学生为本,积极主动地提供优良的人性化服务。坚信“亲其师,信其道”关爱学生才能更好的传道授业解惑。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除了关心学生的学业,作为班主任能给予学生生活上的爱护与帮助。对学生严慈相济,亦师亦友。
刚毕业的1401班班长邬显成说:“尽心竭力是方老师对待日常工作的一贯态度,无微不至是方老师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唯一标准。”方华会定期召开班会,与学生共同讨论学习方法、价值观等方面的问题,对有困难的同学悉心照顾,单独辅导,帮助同学们在四年的大学生活中不断成长,成为有目标、有热情、有能力的合格的大学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