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丹,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计算分院副教授,计算机系统工程研究所、计算机硬件实验室主任,获评学院优秀共产党员、事业家庭兼顾型先进个人等荣誉。
西出阳关,彰显忠诚本色
2015年11月,陈丹光荣地成为了学院组织部选拔的援疆博士服务团的一员,怀着对祖国、对党的忠诚和对边疆人民的深情厚谊,前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社局信息管理中心挂职服务。2016年12月,他圆满完成援疆使命凯旋。这整整一年里,陈丹不辱使命,把新疆当成第二故乡,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为当地群众服务,赢得了挂职单位领导同事的一致赞誉和所在地区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
广袤的大地、浩瀚的沙漠、充满生机的绿洲和淳朴善良的人民深深吸引着他。同时,恶劣的天气和饮食习惯的差异,全新而陌生的工作环境,都是对意志力的巨大考验。但是陈老师时刻牢记自己的光荣使命,不惧困难,努力工作,恪尽职守,一一克服了这些困难。
援疆一年,千里之隔,不只是对一个人的考验,也是对一个家庭的考验。当小女儿蹒跚学步、踉跄跌倒而哭泣时,当女儿生病发烧、妻子一人无法送孩子去医院时,当大女儿学习上遇到困难、需要辅导和帮助时,当父亲因长期操劳而晕倒住院时,他也曾为自己的缺席而焦急自责。但是,每个家庭成员都给予了他最大的理解和支持,让他在边疆安心工作,牺牲小家为大家。
用智援疆,铁肩担当重任
挂职期间,陈丹担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数据管理中心副主任一职,完成了为兵团人社局网络信息化业务提供技术支撑、维护12333电话和网络公共服务平台,以及推进信息化体系建设等工作。
人社信息系统具有涉及面广、业务信息流量大、数据交换频繁、数据保存时间长等特点,它的维护和完善与每位参保人员息息相关。陈丹与中心领导一起,完善管理制度,优化运维流程,认真指导中心技术部门做好日常维护工作,排查安全隐患,确保系统平稳运行。
系统中心端管理的数据涉及到兵团每位参保人员的养老金、医保金等准金融性质数据,安全等级要求非常高。陈丹一方面组织技术人员对中心机房环境监测、消防、门禁系统、以及人社系统重点公共区域视频监控等物理层面的安全防护工作进行研究分析,并对发现的不足与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进行整改。另一方面,从网络和软件技术层面上,组织中心相关同事与合作单位,完成了三级安全等级保护整体方案的设计,并多次与相关专家一起对方案进行可行性评审和系统风险评估,大幅度提升了信息系统安全系数。
为保证快速高效实施系统各项建设,陈丹对系统所有工作内容进行了重新梳理,临时成立了公共服务、数据整理、社保卡业务和统计报表等四个技术工作小组,确定了各小组的工作任务。为解决数据整理相关问题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工作办法,为系统建设提供了长远期高质量数据支撑。
此外,陈丹还组织了兵团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信息系统建设,开发了全民参保登记信息化系统;积极参与金保二期和兵团人社数字化管理信息系统立项;组织信息管理中心技术人员的招骋工作等等。他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为实现“信息化人社、智慧人社”,为方便兵团职工群众工作生活,为屯垦戍边、安边固疆作出了卓越贡献。
大爱无疆,真情奉献兵团
兵团的团场分布主要靠近“二周一线”,即分布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周围及国境线旁,由于兵团任务的特殊性,决定了兵团在新疆地理分布的“分散性、沿边性和外部性”,常常是在绿洲的最外围,风沙的最前沿和边境的最前哨,自然环境大部分较差,交通不便、偏远,连队、团场、师部都比较分散,连队职工要到团场、师部去办事常常在路上要花费一两天甚至几天,极度不便。
在这样的环境下,更要充分发挥人社信息系统的作用。“让信息多跑路,让老百姓少跑腿”是陈丹工作的一大目标。在逐步实施网络公共服务平台后,兵团职工群众很多时候“动动手指”就能把事办好了,为职工群众办事带来极大的方便。
“一年的时间很短,今后的合作很长。”陈丹虽身已归来,却仍然心系兵团。他认为,要为广大兵团群众提供更多的优质服务,需尽快实施数字化档案系统,为下一步的全面、深入的信息化工作打好坚实基础。要逐步推进人社云建设,尽快启动大数据研究,及早实现智慧人社。之前,由于人社局信息管理中心涉及到的业务政策性强、复杂度高、范围广,信息管理中心人员又少,大家的主要精力集中在维护系统的安全平稳运行、与各相关单位部门的协调及紧跟政策的信息系统配套开发上。
今后,陈丹将继续加强与信息管理中心的联系,在人员培训上加强合作,在云计算、大数据的研究上多研讨,让学校成为信息管理中心的技术储备力量之一,为兵团的信息化人社事业尽一份力。
“一年前,新疆对我来讲是那么的遥远而陌生,我只听说过火烧般炽热的火焰山、塞外江南伊利、雄伟壮美的天山、好地方葡萄沟……但一年后的今天,我对她的了解已经融入了血液,因为我已经是新疆兵团人!”
陈丹用心、用智、用爱,实现了援疆博士服务团的重要价值和历史使命,用实际行动书写了大爱无疆的光荣篇章。
来源:计算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