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惠香,1982年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数学系。毕业之后主要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方面工作达二十余年。2004年12月通过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考试,在浙江大学紫金港、玉泉校区心理咨询点定期值班。同年获“浙江大学服务育人标兵”荣誉称号。2006年1月,任浙江大学校医院总支副书记。2008年初调往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任思政中心主任,主授《大学生心理素质训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
从一位管理型的辅导老师,到服务型的领导人员,再到现在教书式的老师,龚惠香很开心地对笔者说:“正好实现了‘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教书育人’的大满贯呀!”谈着自己的工作经历,她的脸上洋溢着自豪与满意的微笑。
24年,龚惠香一直积极地投入在学生工作之中,其热情随着时间的延伸越来越浓烈,其成绩更是有目共睹。在她的管理之下,浙大计算机学院与软件学院的学生党建,连续两次获得了浙江大学支部建设创新一等奖、党建论文多次获得省高校二等奖;亲自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获得省级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在学校进行经验介绍;亲自担任学生排球队的教练,取得学校“三好杯”冠军等。然而,因为身体状况等各方面因素,她不得不从亲力亲为的第一线退到幕后。于是,她成为浙大校医院的党总支副书记,兼管学校红十字会和计划生育工作。两年时间,在这一新的岗位上她又收获了丰硕的成果,她手下的各项工作都有了很大的起色――浙江大学被评为全国红十字会模范校、浙江省示范校,获得了全国红会总会和教育部的联合表彰。可是,今年,她还是选择了离开,选择做一名专职的老师。“离开校医院,就是因为对学生有一份很特别的感情,割舍不下。”龚惠香深情地叙述着,“我拥有那么多年的学生工作经验,再加上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很希望能给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帮助。”她很看重工作的社会效益,所以希望利用自己的特长与经验给学生提供帮助,就她个人而言,这样的生活更有价值、更有幸福感。尽管校方领导一再地挽留,尽管她知道从行政到教师,是一个新的挑战,但做一名教师是龚惠香最大的愿望。
龚惠香到城市学院主要教授思想政治理论课,很多人感到不解。亲戚朋友们都说,现在的大学生多数对这类课不感兴趣,做这个老师有什么意思呢?龚老师则持不同意见。她认为,一门课是否吸引学生,要看两个因素。一为学生原本的兴趣与需求,二为教师的授课方式,她自己觉得这些课是指导学生做人做事的课程,非常重要,她一定要上好这些课程,让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她自信,以她作为一名教师的素质以及认真负责的态度,一定可以让学生喜欢上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个学期她尝试了几堂《形势与政策课》,得到了学生普遍的好评,课上时常会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您是怎么做到的,这很难。”笔者好奇地发问。
龚老师笑着解释说,在第一堂课上,她先和同学们玩了个互动游戏,如果同学存有一种先入为主的观念,那么就容易在游戏中落败。游戏结束后,她让一些学生分享了做这个游戏的感受,然后发问,“你们上这门课时,是否也带有‘先入为主’的念头,觉得形势政策课没有听头呢?”就这样,学生们改变原有的对《形势与政策课》没听头的想法,主动去认识和融入这门课。在之后的几次授课中,龚惠香总是能从学生角度出发,精心设计编排教案,让学生可以主动地参与、切身地体会到课堂上所讲解的知识。曾有一次课间,一学生对她说:“老师,您上得真好!”就是这么简单的一句评价让龚老师十分地感动,同时也支持着她更加用心地备课。龚老师打开她的手提电脑向笔者介绍着她的备课内容,果然是详尽、丰富而又独特,看到一个又一个密密麻麻的文件夹,可以想象得出她是花了多少的心血与精力在上面。不难发现,心理咨询相关的知识与龚老师的教学工作相辅相成。那么她是如何会想到考取心理咨询师资格的呢?
龚惠香回忆道:“现在学生的心理问题很严重,而且越来越多。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以前我只能是凭自己多年来的经验去开解学生,但往往无法有的放矢,因而不能起到有效地作用。参加了心理咨询师的培训之后,获益良多,对学生的帮助会更有针对性。”就在2004年她参加培训学习期间,有两个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让龚老师记忆颇深。其中一名学生因为焦虑、抑郁而实施了一些极端的行为――偷窃;另一位同学则因家境的贫寒而致心境恶劣障碍。两位同学都面临着人生的最低谷,正是龚老师在他们最危难的时刻给予了温暖的呵护和及时的帮助。在她的心理辅导之下,两位同学都顺利渡过了危机。现今,他们都已毕业,但还和龚老师长期保持着联系,他们对于她,有着难以言传的最深刻的感恩。这样的例子在龚惠香的工作中还有很多,她深深地体会到在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上心理学知识的重要性,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她毫不犹豫地继续在心理咨询上深入学习研究,哪怕再辛苦。凭借坚强的意志,龚惠香在2004年末顺利地考取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
性格爽朗活泼,为人和蔼可亲,又善于捕捉人们的心理,给人带来轻松和快乐,这样的老师,自然大受同学们的欢迎。每年系列的讲座、团体辅导,为龚惠香老师积下了不少人气,也促生了一批粉丝团。谈及此,龚惠香显得很幸福:“记得一次讲座后,一个女学生马上给我发短信,说‘老师,我真喜欢你,我想和你交朋友’,现在这个小朋友我还没有见过她,但在电话上已经聊了很多次了。还有一次讲座结束后,一位新生发来短信说:‘龚老师,你的讲座让我痛苦伴眼泪的一天得到了解脱,是我上大学以来第一次如此轻松和快乐,谢谢你!’”龚惠香老师的名声还通过浙大飘缈水云间及同学间的口耳相传散播开去,这让她特别地欣慰。究其原因,龚惠香说:“我想我的个别心理咨询的技术不一定是最好的,可能是那份对学生关心和爱,使得学生特别相信我说的话,所以咨询效果特别有效吧。”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无论是上课、讲座还是心理辅导,龚老师都不会满口大道理,而是通过互动式的游戏、生动的案例,让受众成为主体,在游戏中亲身体会哲理、在事实中学习分析判断,然后再将自己的感受说出来,以此达到学生自我教育的目的。“这样的一种形式,效果远远好于我一个人单调地讲解。”因而,学生们喜爱龚惠香老师,在与学生长期交流中,龚惠香老师也越发离不开学生了。
2004年,龚惠香获得了“浙江大学服务育人标兵”的称号,对此荣誉,她格外珍惜。“这是学生和教师在网络上投票产生的一个奖,可能在学校里不算是很高的荣誉,但对我来说,非常珍贵。说明我的工作得到了学生的认可,这就是最大的奖赏,还有什么比这个更让人高兴的呢!”这就是龚惠香教授,全心全意为学生的好老师。不管处在什么位置,她只有那句话:我爱学生!
人物印象:
笔者第一眼看到龚老师,她正骑着自行车。远远地,她向我打了声招呼,顿时让我感到分外亲切。原有的一点紧张情绪也随之消散。到了家中,龚老师热情地摆弄着水果招呼我,这为整个采访奠定了轻松的基调。龚老师是一位开朗而充满活力的女性,访谈过程中,她侃侃而谈,带着最真实的情感抒发自己的经历与体会,讲到兴奋处不时开怀大笑。真诚的态度与直爽的性格,更加增添了她作为师者的魅力。带着伤痛考取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为了自己的信念不惧挑战,有了诸多的成绩之后还在坚持着开创与进取……故此,我们不会讶异学生们对于她的喜爱,也完全会明白何以她能拥有那么多的“粉丝”。如若有机会,一定会去听听龚老师的讲座,亲自感受一番那别样的辅导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