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5日晚,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胰外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导徐骁教授做客“城院大讲堂”,为医学院师生带来一场题为《医路漫漫,上下求索》的报告,以自己从医的亲身经历和感悟,启发同学们做有情怀、有科学精神、有丰富灵魂的医学生。
“无国何以为家,医学生要有家国情怀。”徐骁以切身体会,教导同学们要“吃水不忘挖井人”,要“爱母校、敬师长”,要“悉心呵护爱的港湾”,爱家人。
“医学生要有医者情怀,面对社会责任重、医学知识与技术更新快等现实,医学生必须学会知行合一、不忘初心,坚守医者仁心、悬壶济世,做一个有情怀的医学生。”徐骁说。
如何做有科学精神的医学生?徐骁提到三点:一是“执着探索,学无止境”,要从临床实际问题出发,利用科学研究方法,解决临床困难。二要善于学习。威廉·亚瑟·沃德曾说,“经师言教,良师开释,人师身教,大师开悟。”要不断地向前辈和大师请教,勤读文献,做好积累才能做到厚积薄发,要积极参与学术会议,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三是“团结协作,众志成城”,铸就团队凝聚力。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徐骁教授希望同学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做有丰富灵魂的医学生。
报告最后,徐骁教授送出寄语。第一,立足要实。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立足于解决临床重大需求和实际困难。第二,志存高远。学然后知不足,思考着前进,不断更新知识体系才能紧扣医学的时代脉搏,走在学科前沿,才能使机械堆积的临床经验化作佳酿。第三,合众力、聚众智。团队是个人进步不可分割的土壤,要服务好团队,在把团队中做强做大中实现自我。

人物名片
徐骁,浙江大学医学院副院长、本科生院副院长,教授、主任医师、博导、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胰外科。研究方向:肝移植原病复发分子机制和防治新策略;肝癌蛋白质组学、分子分型。
国家“万人计划” 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副会长兼总干事,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精准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转移专业委员会常委,浙江省抗癌协会肿瘤精准诊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浙江大学器官移植研究所副所长,共发表SCI论文100余篇,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Gut》、《J Hepatol》等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创新团队奖、一等奖、二等奖共3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