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浙江大学城市学院2018届毕业生招聘会在学院风雨操场举行。本次招聘会共吸引了263家企业参加,提供岗位数5119个,共收到简历2538份,达成意向1024份。
初冬时节,不时吹来阵阵凛冽寒风,但寒冷的天气仍挡不住ZUCCer对求职的渴望。招聘会还未正式开始,风雨操场便早早地被同学们的热情所包围,这其中不仅仅有2018届毕业生的身影,更有一些低年级的同学前来体验招聘氛围,为之后的就业做好准备。

用心搭建招聘会平台
本次校园招聘会于十月中下旬就开始了全方位多渠道的宣传,最终报名企业超过460家。就业办精心遴选,使现场参与的单位质量进一步提高,岗位与各专业需求匹配度较高,文理不平衡问题也有所改善。
校友企业依旧是招聘会亮点,10月18日的校友值年返校活动为本次校友企业参加招聘会做了良好铺垫。学院高度重视校友企业的宝贵资源,并为他们制作单独的微信推送,并提供招聘展位优先的服务。

为了能让同学们以最佳状态、最充足的准备参加应聘,招聘会现场开展了“传送经宝,助力职场――职业加油站现场就业咨询活动”。今年的职场加油站配备了考公、考研、留学咨询点,还特别增加了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CDC工作室咨询点,提供工程师学院考研相关政策咨询及礼仪形象、面试技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指导。
现场还特邀北京睿特优才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公司总经理马海燕、杭州广桥集客网络技术有限公司高级招聘经理潘梦华、浙江至优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办主任许彩芳进行简历指导。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应届毕业生胡泽来有意向选择非专业就业,他带来自己的简历,接受了马海燕的指导,“老师对我的简历排版进行了指导,让我更注重展现个性,突出优势。”
本次校园招聘会旨在为学生提供更接地气、更实在的服务。为此学生就业及职业指导办公室丁昱老师提出几点建议:“首先,家门口的招聘会一定要去。其次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低年级的同学也要带着东西去,即使你的简历很简单。另外,要多和用人单位交流,了解就业市场,这不仅是毕业生找工作的过程,也是低年级同学了解职业前景的过程,借此可以更加明晰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了解企业用人注重点,帮助自己制定目标,明确规划,学会积累,把握主动性。”
反哺母校,校友企业纳贤是特色

各类校友企业在本次招聘会上绽放出了特别的光彩,他们用自己的力量反哺母校,为学弟学妹们带来了机遇。
中国经济将步入“增速减慢,质量更高”的阶段,优秀的人才是极其紧缺的,如何成为用人单位青睐的人才?校友们给出中肯的建议。2004届旅游管理专业校友燕民代表杭州凝聚公关策划有限公司参加招聘会:“我们这个行业现在需要的是各种各样不同的人,只要有能力、有想法、有意向就行,其他专业方面的知识其实都是可以后天培养的,关键是要找到合适的人,肯努力学习的人。”他同时也希望学弟学妹们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增强实践能力,提高专业技能。
“城市学院和我们公司渊源颇深,公司创始人便是城市学院校友,所以我们也很能感受到ZUCC特有的那种氛围。”杭州思库文化创意有限公司的招聘负责人李女士如是说,他们希望有灵气、思路更开阔的同学来投递简历。在杭州,文化创意越来越受到重视,发展前景可观,因此同学们也更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创意思维。
校友企业回校招聘也让学弟学妹们倍感亲切。行政管理专升本1601班的虞一超同学说:“校友企业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他们会更耐心地根据我的个人情况进行指导,同时校友们的成绩也让我对自己未来的职场发展充满了信心。”
信念感交付――就业的潜在需要

外部世界正处于快速更新换代的时代,知识型经济发展是重要趋势。如今各个不同产业的关联性大大加强,“连”是重点也是难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由此更为凸显,而对职业拥有一份“信念感”的复合型人才,更是用人单位急需的。
国融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叶一经理表示:“企业目前正在稳步发展,希望同学们能逐步了解岗位需求,并专注于受聘的岗位,共同营造稳定的职场氛围。” 已连续两年参加学院招聘会的松下家电中国有限公司对城市学院的认可度很高,公司招聘负责人学院日语专业校友朱若�说:“我们对学生的专业素质、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都非常看重,但更希望求职的同学有一种对企业的‘信念感’”。
在这个变革的大时代,革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大到一个企业,小到一个岗位,都会因为技术革新及产业关联后可替代性的加强而面临很多远超想象的烦恼,所以“信念感”在变革中的保留是很重要的,有“信念感”的员工,才是企业真实需要的人力资源。
放下身段,积累经验是前提

在大经济形势下,毕业生就业面临诸多挑战,主要矛盾体现在毕业生数量持续增多导致就业难和企业为招聘一专多长人才而展开人才争夺战之间的矛盾。学院的情况又如何呢?商学院常务副院长郑健壮说:“外部经济下行,我们分院今年毕业生人数也是有史以来最多的,但学生的优势仍然明显,这得益于我们的专业建设比较出色,学生整体素质也在不断提高,同时我们强调应用型专业,和招聘岗位也比较匹配。”
为了能找到心仪的工作,个人又应该如何提升?工程分院党委书记谷波权说:“社会需求变化非常快,这就需要同学们横向可转移、纵向可提升,一方面灵活、充满激情地对待工作,及时调整自我方向,另一方面也要扎实功底,拓展自我的知识结构,融入到浓厚的学术氛围里。”
而记者采访的大多数学生都有较为成熟的就业观念,他们放下身段、调整心态,以更积极的态度对待就业。无论是步入大学不久的传媒1701班程洁,还是怀着提前了解就业行情、寻找实习机会的商务英语1501班王浩浩,都表示工作薪酬、福利保障、工作的地点和环境都是次要的,主要是看企业的发展前景,最大的期待是能积累经验,拥有自我提升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