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活跃校园文化,积极倡导并引领校友间“联络沟通、交流合作;学长引领、提携后生;创新创业、共同发展”的良好氛围,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特邀校友杨吉给新生们做了一次励志讲座。此次讲座以“成为时代‘参与者’,而非‘旁观者’”为主题,目的是让新生更快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讲座伊始,杨吉用三句话来形容自己:一是科班出身的法律人,杨吉在2005年法学本科毕业后,就通过了司法考试成为了一名律师,曾受委托与可口可乐公司打了首例“乙肝患者就业受歧视”官司,在业内引起轰动。二是半路出家的媒体人,杨吉虽是法学出身,如今却在媒体行业颇有成就,他曾多次亮相各种电视节目,并多次受邀作为中央电视台法律讲堂的主讲人;三是乐在其中的教书人,作为浙江传媒学院的老师,他十分享受这个过程,教书育人让他的生活更加充实。
杨吉跟学弟学妹们分享了五点自己总结的经验。首先是所学非所得,所学决定所得。很多同学会把自己现在所学的专业和自己未来将要从事的事业划上等号,然而现实生活中往往并不是这样,很多大学生毕业后找到的工作与所学专业并不对口甚至毫无关联,但是不能因为工作和专业不对口就忽略专业的重要性,因为大学所经历的一切都可能会影响到我们自身的方法论、价值观、和为人处世的格局和方法,所以一定要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才能在以后寻找工作时有更大的选择空间。
重视方法论,重塑价值观。方法论,简单理解就是做成一件事的基本套路,可高大上,亦可接地气。我们必须要掌握最基本的方法论才能更顺利地完成自己的目标。大学是培养人格和塑造价值观的绝佳场所,我们必须要认真塑造自己的价值观,当面对社会纷繁芜杂的情况,我们要能判断出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
树立目标意识,做好时间管理。作为大学生,每一个人都应该有一个目标,来时刻激励自己,同时也能约束自己,对于新生来说,可以先定下一个小目标,比如通过英语四、六级等。每天的空余时间,该怎样支配?是出去玩,还是宿舍食堂自习室三点一线?两种不同的选择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就会产生明显的差距。合理地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劳逸结合,在学习时专心致志,在学习之余发扬自己的兴趣爱好,释放自己的天性才是我们最好的选择。
找榜样,学先进,走正道。社会学中有强关系和弱关系之分,强关系能引发行为,弱关系能得到信息,也就是俗话所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大学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可以接触到优秀的人,借鉴他们思考的方法,获取他们成功的经验。
大学生活由千姿百态的生活样态构成。大学生活包括学习生活、社团生活、政治生活、创业社会实践生活以及感情生活。各式各样的生活我们不需要刻意回避,更不要假装清高,大学生活本就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我们要学会享受其中,时而会有惊喜,时而会有遗憾,我们都应该坦然面对。但是在这样的生活中我们时常也会面临困惑,这时,想想第三点提到的树立目标意识,做好时间管理,这样科学地结合两点经验,我们就能把这几年宝贵的大学时间更好地利用起来,而不是轻易挥霍。
讲座最后,杨吉回答了新生们的提问,其中提到了“低头族”的问题。杨吉建议大家始终在线不如偶尔离线,在信息过载的时代,不妨给自己一点时间,远离繁多的信息,放松自我。我们没有必要把所有的时间都耗费在浏览无用的信息上,短暂的离线不会让我们错过什么。高效的信息获取方式多种多样,读书也是一种,我们不妨偶尔远离互联网,读几本书让视线更清净,思考更深入。

人物名片:
杨吉,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法学2005届校友,浙江大学法学博士,浙江传媒学院文化创意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系主任(兼任互联网与社会研究中心秘书长)。他也是浙江六和律师事务所网络与知识产权部主任、律师,还是杭州摄众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执行董事、中心集团控制有限公司中国地区首席执行官,曾多次受邀作为中央电视台法律讲堂的主讲人。法律人、传播者、作家、书评人、创业者,杨吉游刃有余地扮演着多种角色,涉足法律、传媒、文学、商业等多个领域,并且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