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新闻 - 菁菁校园 - 正文

菁菁校园

声屏毕业大戏《宝岛一村》上演
发布时间:2016-05-25 信息来源:宣传办公室
















 

  5月21日和22日,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声屏剧社毕业大戏《宝岛一村》在图信报告厅上演。该剧是台湾著名舞台剧导演赖声川和台湾综艺之父王伟忠联合推出的经典剧作,塑造了第一代思乡、盼回乡的“眷村人”和第二代在台湾出生、土地认同概念逐渐转变的“眷村子弟”,透过笑泪交替和心酸诙谐,回顾了台湾最珍贵的族群融合历史。透过剧场,回顾这群五十年代台湾移民的生命历程,呈现“眷村”三代住民、四个家庭的故事。

  三个半小时的时间里,偌大的图信座无虚席,不少同学表示“看哭了”。场上的道具,演员的服装都透出浓浓的时代感,带领着观众穿越时间和地域,如同一条时光轴见证眷村的产生和消失,还有眷村日常的酸甜苦辣。泼辣的赵嫂、慈祥的赵奶奶、热心肠的老赵、憨厚老实的朱嫂、搞笑逗乐的老朱和周宁,30位演员在台上将36个角色演绎的形象生动。

  剧中多处运用前后呼应的手法,两相对比,发人深思。从第一个年夜饭到最后一个年夜饭,多少句物是人非才讲得清这段光阴的故事,只知道那天李子康为大家指出家乡位置时,灯光下闪闪发光的,是那饱含乡愁的眼睛。“春肉质鲜嫩,营养美味。夏三分肥肉,七分瘦肉。最正宗的天津味。秋秘制肉皮冻入馅。冬四分肥肉,六分瘦肉。”天津包子的肥瘦,赵奶奶努力还原,就是想在异地留下一些家乡的痕迹。

  眷村第一代人思乡,第二代人生于台湾,对土地的认同感逐渐转变,两代人却共同型塑出色彩鲜明的生活意象与价值态度;紧密的群聚情感与专属的生活记忆,更赋与“眷村”二字独特而传奇的精神密码。剧中的那对情侣,大毛和大牛,从两小无猜到最后各奔东西,一个向往外面世界而另一个放不下父母和眷村,多年以后再重复过去的对话,是爱与生活和无奈。老赵给台生的信,也象征了一种希望,生于台湾便不用再被迫颠簸异地。“宝岛一村就像台湾数百个眷村一样,终究抵挡不了时代的流程,他被拆了。他们拆掉了眷村的土墙,拆掉了砖瓦。但是,他们拆不掉我们共同的回忆。”

  后半场《The end of the world》的旋律几乎贯穿全程。无数生死分离,无数悲剧,伴着悠扬悲伤的曲调,使得观众忍不住落泪。一个时代的终结,即便我们没有经历,却可以感同身受。历史上不知有多少种像宝岛一村这样的特殊群落,乡愁是那一代人的心结。

  依旧熟悉的谢幕,社长的介绍依旧没有落下任何一个人,无论前台演员还是幕后工作者,并特别强调了即将毕业的一批声屏人。作为毕业大戏,可以说对于即将毕业的每一位ZUCCer来讲,校园便如同是一个小小眷村,多少回忆校园中。无论未来会有多少改变,总有时光抹不去的回忆,历久弥新。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