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新闻 - 菁菁校园 - 正文

菁菁校园

理想·星课堂之法学专场:法学科研的那些事儿
发布时间:2016-04-13 信息来源:宣传办公室

  4月11日晚,理想·星课堂迎来了一场专门针对法学学子的交流分享讲座。法学学霸男神朱博夫和朱浩涵现身说法,细述科研的那些事儿。

  朱博夫:抽丝剥茧、有条不紊地进行法学论文的写作

  他是求是荣誉奖章、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他是连续三年成绩排名专业第一平均学分绩点5.0151的学霸,他是8项科研的主持者,他是法学1202的朱博夫。令人咋舌的个人简介后是一个洋溢着学术气息的大男孩,他可以有条不紊地介绍一篇论文的方方面面,甚至不需要借助什么辅助手段。

  以毕业论文上交过程中出现的小状况,他成功把在场法学学子的注意力收拢到他的演讲上。按照论文选题、结构、参考文献、论述方法及行文表达,由浅入深层次分明地把一篇科研论文的写作分为五个部分,朱博夫的讲座实用而不晦涩,学术而不枯燥。

  就论文选题的内容,他分别从意义、要求和题目设计三个方面提出“选题应注意扬长避短,在选择擅长的同时又要注意选题的新意和可行性”;随后针对法学论文的特点他分别就论文构思与结构安排等方面介绍,建议通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安排结构;他推荐了不同环境下合适的参考文献获取方式并介绍了论证的知识和常用的论述方法,提出法学论文中最重要的是法理分析;他指出,行文表达要求避免口语化和晦涩化,多用短句和清晰明了的语言,而文采是更高层次的要求,让论文赏心悦目需要大家多阅读各类书籍,提升内涵与修养。

  朱博夫还详细介绍了“案例检索”的技巧,合理缩定范围,包括时间、案由、审级等,可以更便捷地得到自己需要的案例。对于法学研究,从数据库中获取所需内容更能保障时效性和真实性,图书馆五楼的电脑是学院内可以获取最多资源的地方,朱博夫还倡议大家在不需要使用电脑的时候让出位置给需要的人使用,提高校园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朱浩涵:从一厢情愿到两情相悦是学生科研的必经之路

  朱博夫的学术经验体现了法学人的严谨,而朱浩涵以个人经历为载体的经验分享让人眼前一亮,原来法学的学术训练也可以这样进行。同样身为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的朱浩涵,更热衷参与社会实践,担任过学生会主席,参加杭州市人大立法听证会且发言被多家媒体报道,此外他积极投身学生科研,获得“挑战杯”三等奖,大学生科研成果一等奖等。

  朱浩涵认为对社会有用的或者能给他人启示和思考的科研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他坦言自己目前所做的科研在他看来都是失败的,尽管如此,这些失败的经历同样对自己有价值,在其中收获和学习到很多东西。

  朱浩涵大一就在学姐带领下参加了当时第一届大学生科研项目,第二年便开始主持自己的科研。他说当时对于社会的认知有限,课题的选择是个极大的挑战,最后讨论过程中产生了“关于小区停车问题的调研”这个接地气的课题。

  这次调研带给朱浩涵诸多经验和感受。杭州范围内的调研如何选择样本以及采集数据便是当头一棒。他简单分享了进小区的“技巧”,诸如“组内女生与保安沟通”、“跟着住户当做亲属进入”或者与保安唠嗑等,这些对于大学生而言都是很好的锻炼和接触社会的机会。

  随后他将分享重心放在“挑战杯”的经历上,重点介绍了文本书写的注意点和答辩技巧。他表示答辩中要把评委逗乐,PPT展示时候要严格控制时间同时学会将评委的注意力从桌上的文本材料吸引到自己的讲述和PPT展示上。在“挑战杯”时,他发现枯燥的法学专业是很难将评委逗乐的,多番尝试无果后他选择了“装傻”,而在PPT展示时可以通过恰当的沉默或者在移动位置时跺脚的方法来吸引注意力。最后他也介绍了目前在做的课题,解释了水权制度改革问题如何使社会收益,同时从取水许可转让引申到行政许可转让,再拓展到诸如出租车运营、采矿许可转让等问题的研究,朱浩涵通过自己的经历与收获告诉大家如何去做一个真正意义上成功的科研。

  朱浩涵生动的讲述也带动了现场,场下同学不时笑出声来,惊叹印象中刻板严谨的法学原来也可以这样活泼有趣。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