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新闻 - 菁菁校园 - 正文

菁菁校园

趣味创新课堂,让学生拒绝做“低头族”
发布时间:2016-04-06 信息来源:宣传办公室

  不久前,一则“拒绝课堂低头族”的报道引发关注:重庆某高校为了让课堂低头族能认真听课,推行无手机课堂,上课时间不准玩手机。大学校园里的“低头族”早已不是一个新现象,部分课堂上学生们只顾埋头于手机而影响讲课效果也是客观存在的事实。那么将“罪魁祸首”手机清除出大学课堂就能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么?学生记者特别采访了在城市学院学生中有口皆碑的一些课堂,这些课堂并没有推出“无手机”等严厉的措施,但却深受欢迎,这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循序渐进,以实例学物权

  物权法,乍听是一门严肃枯燥的课程。然而法学院的同学们一致对这门课充满期待。上课前半个小时,教室前四排早已座无虚席。大家都安静地坐在位置上,复习着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对于许多“向后座”是常态的课堂,这显得有点“反常”。“物权法是一门很有趣的课,不来得早一些,就没有视野好的位置了。坐在后面的听课效果比不上前排。”早早就来占据了有利位置的李同学微笑着补充说,“物权法是一种保障,它可以维护我对于我的物所应享有的权利,可以明确物的归属,特别是当我与他人产生物的纠纷时,物权法可以维护我的利益。”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因为物而产生纠纷的可能性很大,因此对于物权的应用十分广泛,物权法的诞生就是来源于实际生活的需要。但大家对它并没有那么了解,为了让同学们理解得更透彻,胡斌老师将教学进度放得很慢。整堂课并不只是纯粹地讲解法律条文等理论知识,而是从身边小事入手,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案例来激发大家的兴趣,更好地理解物权法。

  循序渐进的上课方式让同学们慢慢明白了课本上那些生涩的专业术语。“通过课堂,我走出了许多的误区。比如,之前我一直认为当与别人达成口头交易时,我就已经享有了某样东西的所有权。但在学习了物权法以后,我才明白我只是享有了对于交易人债的请求权,而不享有这样东西的物权。换言之,我并不能名正言顺地占有这样东西。”李同学说道。坐在第一排的同学在课堂上还有机会充当“当事人”,身份也不断在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转换,真是不得不让人感叹一句“人生无常”。

  当课堂因为一些疑难知识点陷入僵局时,幽默的胡老师总是会用一两个小玩笑舒缓同学们紧张的思维,再自然地过渡到下一个知识点。这样轻松诙谐的讲解方式让晦涩的物权法变得和蔼可亲,同时也点燃了同学们学习的热情。他希望同学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物权,而不是为了完成教学大纲而囫囵吞枣:把物权法学得更为透彻,能够为己所用,才是最为重要的。

  见微知著,从微积分中看人生哲学

  谈“微积分”而色变在大学中时有耳闻,但在ZUCC却是个例外。浙大“矿爷”苏德矿老师的微积分,大多同学都不会感到陌生。苏老师风趣幽默,声名在外,他的微积分课向来都是抢手的。

  春风拂面、天气渐暖,苏德矿总是会在课前带领着大家做健身操,捏捏肩、伸伸手,让课堂在这样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拉开序幕。“这样做是为了让同学们能够相互亲近。在刚开学时,大家都比较陌生,男女同学间甚至都没有交流。但是通过健身操,拉近了同学之间的距离,让他们能够相互帮助,消除在新环境里的陌生感,不再感到孤独。”苏老师笑着解释。

  苏德矿在课堂上并不只是单纯地讲解知识点,他还会穿插一些小故事或者例子,或者在课间休息时播放一些励志的小视频,来激励同学们坚定自己的信念,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苏老师认为,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毅力,而学习微积分也是一样的。树立一个明确的目标能够更好地帮助同学们坚持下去。“有的同学把立交桥当成目标,有的把考研、出国当成目标。但不论你的目标是什么,学好基础课程都是很重要的一环,因为这与你的目标息息相关。”

  苏德矿对于自己所教授的课程有着清晰的认识:微积分是一门公共基础课,是许多学科的基础,这是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它的原因。况且,学习微积分本身,对于我们的思维逻辑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这并不是说在生活中一定要用到微积分,而是它的思想,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帮助着我们。

  在诗情画意间品读现当代文学

  清风拂面,泉水潺潺。老师的柔声细语伴随着鸟声风声流水声,萦绕在同学们的耳畔。谁能想到这次的课堂会设置在西子湖畔的虎跑公园呢?中文系主任王艳老师总能将每一堂现当代文学课上得妙趣横生。“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这熟悉的歌词出自李叔同之手。今天要带大家参观的正是位于虎跑公园的李叔同故居。”顿时一片欢呼雀跃。

  王艳常常带着同学们走访名人故居,探访名胜古迹,并不局限于课本知识,进而活跃了大家的思维,让同学们有最真实的所思所感。大家都觉得这种亲身所见所感,比起课堂里冰冷的幻灯片和枯燥的解说要有趣得多。中文1501的季同学感慨道:“王老师的课让我对传统课堂教学的看法彻底有了改观。当知识来源不再局限于课本和幻灯片,而是绮丽的自然风光与名胜古迹,一切都变得生动有趣起来。文学创作的灵感本身就源于生活。只有走近生活,用眼睛去捕捉无处不在的美丽,才有机会参透文学的真谛。”

  王艳老师的某些课堂与其说是教学,倒更像一场别开生面的茶话会。中秋节吃月饼,平安夜奖励苹果。由于现当代文学的课一上就是一下午,平常的咖啡茶水也是不能少的,倍有人情味儿。当老师抛出一串串问题,“听众们”便立刻炸开了锅,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好不热闹!整个课堂气氛轻松自在,让同学们不能不上瘾。

  文学的魅力正在于它能让人与人的心灵互相连通,激起人们的共鸣,它不如现代科技那样能给人们带来看得见的价值,但缺少了它,生活就少了一分情趣,一份升华。

  用互联网+思维进行商贸学习

  互联网+并不是一个空洞高深的名词,实际上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感受着它带来的改变,它做的就是在互联网的平台上把分散的社会资源集中化,再进行高效利用。

  互联网是电子商务存在发展的必要前提,电子商务也是互联网的一个伟大的里程碑。电子商务蒋文杰老师说道:“淘宝、天猫是电子商务,但我希望同学们通过我的课,对电商的认识不仅仅停留于淘宝、天猫,而是发掘一种互联网思维,举一反三,运用到生活中去,真正成为互联网时代的一员。”这种教学理念一直贯穿在蒋老师的课堂里,看似简简单单的一堂电子商务课包罗万象。

  整堂课分为两个部分。前半节课由蒋老师讲述理论知识,后半节课由同学们上机操练,模拟电商。在虚拟的操作平台上,同学们可以注册不同角色进行演练。可以生产各种商品,和同学模拟的店家进行买卖。也可以建立企业数字证书,开通网银等等。这些都增加了同学们的实战经验,让同学们能够很快了解和熟悉电商的运营模式。电子商务有“三流”——资金流、信息流、物流。通过这个实验平台,同学们也可以感受到这“三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国贸的虞同学表示:“在互联网+思维下,我们每个人的机会都是公平的。这是一种新的商业现象和商业逻辑,我们国贸专业的同学要更多思考的是怎样为我所用。”

  在游戏互动中体验情感世界

  “不好意思,这个位子有人了。”这样的情况在商学院学工办李玲老师的情感管理学课上几乎天天都会出现。她的课从来都是坐无虚席,来蹭课的学生挤在最后一排,也是听得津津有味。

  情感管理学是深受同学们欢迎的选修课之一。“我的课堂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主题讨论,同学之间的感情分享和互动,课堂游戏。在这之中,我只是一个领路者,同学们才是主体。”李玲如是说。在教学中,李老师始终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把鼓励带进课堂,把趣味带进课堂。她的课堂没有枯燥的说教和理论灌输,有的是各种各样学生原创的小游戏,寓教于乐,既调动了课堂气氛,也向同学们传递了知识。

  课堂上“男女搭配”座位在ZUCCer的朋友圈大热,李玲对此解释说:“这不是为了点名,而是让大家能对彼此有个印象。我希望在我的课堂上大家能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当然,如果能找到男女朋友也是很不错的。”李老师幽默的一席话让大家哈哈大笑。“情感管理学,重在分享与表达,学生能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分享给大家,能参与到课堂中来,那开课的目的就达到了。我希望这是一个表达分享的平台,而不仅仅是一门选修课。”

  “上了李老师的课,性格都开朗了许多,以前上课只顾低头玩手机,现在我也能站起来和大家分享我的经历。”“这门课不仅仅是为了拿学分,更多的是自内而外的改变,课堂气氛也是超级棒!”老师有心,课堂有趣,同学们的反响自然也十分热烈。

  这些课堂只是学院众多优秀课堂的一小部分,内容不同、形式各异,但共同的一点是,老师以更能让同学接受与认同的方式,激发他们对于知识的渴求,对于思考的热爱,让学生们出自内心地拒绝当“低头族”,这样的课堂方称得上是“点燃求知欲和道德信念火把的第一颗火星”。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