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新闻 - 菁菁校园 - 正文

菁菁校园

走进学生,倾听学生内心的节奏
发布时间:2013-09-11 信息来源:宣传办公室

  搏击长空,是谁给了我腾飞的翅膀?激浪千里,是谁给了我弄潮的力量?穿越风雨,又是谁给了我坚定的信念?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因为他们传授的不仅是知识,更在学生的精神塑造、人格完善、心灵净化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师永远不能高高在上,而需要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赋予教育最鲜活有力的内涵。

  园丁、蜜蜂、蜡烛,抑或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新时代的老师无愧于这样传统意象的赞美,但最重要的是,他们与学生同欢笑、共甘苦,广阔的胸怀,春天般的笑颜,他们年轻的心始终和学生们保持同样的节奏,因为了解,因为懂得,他们的付出总能得到学生们的回应,从而让言传身教不再只是一句空言。

  值此教师节之际,记者采访了众多城院同学,记录下老师印在他们心中的最美身影,作为送给老师们的心香一瓣。篇幅有限,远未能尽述“城院好老师”。在这个空气中都弥漫着幸福的美好季节,祝浙大城市学院所有教职员工节日快乐、身体健康!

  骆小欢:优秀社团冲锋手

  在学院的广告协会,一个响当当人物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协会的成员多次获大广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等国家新媒体奖,都离不开他的悉心指导——骆小欢。随性、平和,没有架子就是他的标签。

  平时在与同学的交谈中,骆小欢也笑称自己是“老人家”。“骆老师挺�嗦的,经常大清早就给我打电话,他这样的‘老人家’早睡早起,还真让我们这些‘年轻人’伤不起啊。”广告协会前任会长何林青开玩笑说,“别看骆老师自称老人家,但他很追求时尚,注重服装搭配不说,发型也很潮,可有传媒人的范儿啦。”

  与学生一起吃饭在骆小欢来说是常事,做广告比赛时还和团队同学一起在实验室打地铺,商量讨论、策划、制作等一系列流程,他都会陪着大家一起完成。指导的同时,骆小欢给学生很多发挥创意的空间。“一个广告人就该有自己的思维,学会自己做决定。广告不是天马行空,它是思维性与逻辑性的结合,需要专业知识的分析。”他时常这样说,改变了很多同学对广告的认识。

  与学生们保持同一个节奏是骆小欢与学生们打成一片的法宝。“我们一开始与骆老师接触就很喜欢他的幽默,也曾偷偷统计他每天上课带的饮料种类,然后大家一起买得票数最高的饮料,秘密地在上课前放在他的讲台上给他惊喜。”广告协会的楼同学兴奋地说。

  丁扬阳:希望“羊村”92的同学快乐

  不久前,“羊村”92班的毕业生收到了一份令他们刻骨铭心的礼物。当92er们在比高电影院看完最后一场电影离席的刹那,屏幕上出现一张张熟悉的脸,92同学自制的欢送微视频给每个毕业生留下了最难忘的一夜,随后这段“导师班毕业生欢送微视频”在人人网被大量转发,班级氛围浓厚,团结友爱的商学“羊村”92导师班被更多人熟知,平易近人的92导师丁扬阳“丁老板”更是让看过视频的同学念念不忘。

  丁扬阳是工商管理系讲师,商学92导师班导师,可更多的时候,她更像是92大家庭的家长,学生眼中的好朋友。乐天派的她将92比作是充满欢快的羊村,她希望村里的每个人都能快乐地生活着。作为“村长”的她说,更在乎学生在92是否过的快乐。“要珍惜每个瞬间的投缘,并为人生中可能仅有的一次相会付出全部的心力。”丁扬阳相信所有相聚92的人都是一种缘分,所以格外珍惜。无论是班级春秋游、生日party、班级聚餐或是充满92特色的“一期一会”,她都不会缺席。和大家一起打羽毛球,在“水草之家”和学生洗菜煮饭,和学生打成一片,就是这样的一位老师,带领着“羊村”的同学们不断地在学习和生活中收获快乐并成为更好的自己。

   “丁老板很幽默风趣,她说大学如果不谈恋爱,帅帅的男生就要被抢光了,如果不好好读书就要永远留在学校了,如果不乖乖在食堂吃饭肚子里会长出小恶魔。”92导师班学生在说起自己的老师时兴致高涨,言语之中透着对老师的敬佩和喜爱。

  每年12月份的聚餐,丁扬阳都会背一大袋礼物分给学生,都是她一年旅游收集回来的各种小礼品和实用东西。充电宝、洗面奶、面膜、计时器甚至是500元话费充值卡。“我连续两年拿到的礼物都是咖啡,一年来自马来西亚的,一年是意大利的。”丁扬阳要送的不是礼物,而是对学生的关怀,给学生的温暖。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旅途中,丁扬阳都始终惦记着和学生分享她的每一份快乐。

  袁张根:与众不同的爱好与年轻的心

  “他喜欢看手相和面相,以前还为此特别学习了《周易》,我们班好多同学都让袁老师看过,据说他看得特别准。”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的陈民杉同学神秘地说。袁张根是医学院系统解剖学的指导老师,他不仅有与众不同的爱好,更有一颗年轻的心,喜欢与学生打成一片。

  袁张根特别喜欢笑,喜欢露出他白白的牙齿,和蔼可亲,让学生感觉就像自己的长辈一样,可以放心地把疑难心事都与他倾诉和分享。袁老师上课也以幽默风趣著称。每堂课,他都会认真准备并加上视频等生动的举例,给学生更为直观的视觉效果和生动感受,有时候甚至会自己亲自身体示范,从而使同学们更好地掌握知识。所以,每年选课他的课都人气爆满。

  今年袁张根指导了临床医学大一的暑期实践。放假之前,他都会先把整个团队的同学召集在一起讨论,了解大家的意愿和想法,然后放手让学生去做。“我们活动的那几天正好遇上百年难遇的高温天,40几度的天气地面都要烤焦了,他就每天发短信问我们有没有平安到家,叮嘱我们多喝点清凉降火的饮料等等。特别关心我们,让我们心里很感动。”参加暑期实践的张同学说。

  “袁老师,我们爱你!我们都很期待你给我们看手相和面相哦,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预约到呢?”班上的同学异口同声。

  刘珊珊:善解人意的“心灵导师”

  “最近觉得你心情不是很好,有烦心事?可以和我聊聊吗?”每当计算分院的刘珊珊老师用温柔的语气说出这句话,总能让同学们轻易地敞开他们的心扉。

  “珊珊老师非常关心我们,她总能发现我们的情绪小变化,然后开导我们。我发现每次和珊珊老师聊完以后,心情都会豁然开朗,然后我会更加乐观去面对在学习上或是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尽管担任计算机分院党总支副书记兼副院长,工作任务繁重,可刘珊珊仍然会抽出一定的时间与学生进行定期交流。她常常借助下课路上或是平常吃饭的时间主动找学生们聊天,关心身边学生的生活情况。而刘珊珊留给学生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她那让人感到温暖的笑容和窝心的语气。平易近人、随和、关爱学生这便是刘珊珊在学生心目中最鲜明的印象。

    “我非常喜欢和珊珊老师聊天,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因为和她聊天我丝毫感觉不到紧张和压力,也会完全忘了她还是分院的领导,因为在我印象中领导总是不苟言笑,比较严厉的。而姗姗老师总面带微笑,像个最亲切的大姐姐。” “其实一开始找她聊天的时候我感到很紧张,反而是她的热情和主动,时不时讲个小笑话让我开始慢慢消除这种紧张感了……”刘珊珊是一名优秀的心理导师,面对不同的学生,她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聊天,回答问题。她总能用自己的方式让学生冷静地表达出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她总会在平常的聊天中传达出她对该位学生的鼓励,让学生深受鼓舞。

  除了与学生之间进行频繁的交流、鼓舞学生以外,刘珊珊最让学生感动的莫过于在她的课堂上所能感受到的尊重,一声声恳切的“同学们”,让每一位在场听课的学生都能感受到被关注、被尊重,让每一个人都有很强的存在感,因此学生们每次上刘珊珊的课都听得特别仔细。

  因材施教,尊重学生,想学生所想,这样的老师很难不得到学生们的喜爱和拥戴。在学生们看来,孔子等先贤的教育理念在刘珊珊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传承与发扬。

  翁琼琼:欧美范儿的“QQ

  她把教师这个职业当成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因为她的幽默风趣,欢声笑语不断的英语课堂成为了学生最爱上的课。来自外语分院的英语老师翁琼琼很好地诠释了“没有不想学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

  曾留学多年的她,潮范十足、打扮前卫,被学生公认为分院最具欧美范的老师。当然,学生对她的喜欢并不仅因为她的外表,更因为她的爽朗大方、平易近人的气质。“我觉得QQ老师本身就很Q,还很好说话,像朋友一样,和她说话不会有任何顾虑。”这是很多外语分院同学共同的感受。

  “你等着吧,下学期的课,我‘虐’死你们。”翁琼琼总是故作冷酷地和学生开这样的玩笑。其实,在这样的玩笑里饱含着她对学生所有的关怀。在国外生活多年的她,性格里带着几分open,她不喜欢以老师的身份去和学生相处,她拒绝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讨厌按部就班的计划安排,在她的课堂上,她更希望看到的是学生的活跃甚至是闹腾。

  在翁琼琼的英语课上,有独具特色的“个人风采展示环节”,每个人都会轮到上台展示,而她自己也会参与其中向学生展现最真实的自己。通过这个环节,翁琼琼把枯燥无味的英语课变得生动有趣,增进了学生之间的了解,让学生走进了自己的生活,也让自己走近了学生的心。

  她会带着零食去上课,然后分给学生;她带病依旧坚持上课,嗓子哑了,但为了上课效果仍旧大声讲话;她把自己的减肥经历分享给学生,翁琼琼就是这样一个没有老师架子,深入学生心的大姐姐。

  张怡:与学生零距离的“十九哥”  

  一个七小时不停唱的麦霸,一个青春活力四射的大BOSS,一个被大家亲切称为“十九哥”的小伙儿,他就是来自工程分院学工办的张怡老师。张怡是学院三大优秀社团:爱心教育协会、吉他协会和游漫部落的指导老师。“与学生零距离”一直是他的座右铭。

  “张老师在爱教组织的六年暑期月山支教中,五年都带队前去。他和我们就像是亲兄弟一样打成一片,和我们一起做饭、一起打地铺、一起睡天台。张老师的菜还做得特别好吃,是我们的厨娘呢!”爱心教育援助基地的会长陈超向记者讲到。

  月山支教是工程分院的特色暑期实践活动,这六年里,张怡见证了爱教的成长,付出了无限的关怀。协会的同学都称他为“十九哥”。因为某年的月山行,由于条件艰苦,水土不服,张怡回校以后一直生病,挂了十九瓶盐水也不见好转。“这也就是‘十九哥’的由来了,我们当时很担心,还去医院看他。”陈同学说。“支教中,张老师也会亲自上书法课,每节课之前他都会准备很久,查阅好多的文献。上课时还会把字体的演变和中国文化的发展融汇其中,可受当地小朋友的喜欢啦,每次的书法课都挤了满满一教室的小朋友啊。”

  在学生眼中张怡永远都是神采奕奕、精力充沛,他的个性随和,大家都喜欢与他讲心事。因为工作经验丰富,所以他总能在学生困惑的时候给出独到的见解和帮助。在指导社团的几年时间里,每周的例会他都会陪学生一起开,完全掌握社团的成长动向,在给学生自由发挥空间的同时用温和的领导范儿提点大家,让爱教等社团成为城院的十佳社团。

  “张老师,谢谢你的一路陪伴,谢谢你心血的付出,让我们越来越好。我们希望你越来越年轻,每天都活力四射的;也希望您女儿健康成长,越来越漂亮。”爱心教育援助基地的同学真心地祝福到。

  胡斌:幽默大使的恬淡人生   

  你见过以说新闻、侃八卦鼓励学生在自己的课堂上勇敢表白的老师吗?在法学院就有这样一位老师,他采取多样的形式来丰富自己的课堂,将学与玩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既让学生从枯燥的理论课本中获得知识,又很好地团结同学们,增进彼此间的感情,他就是法学院的任课老师胡斌。

  毫不夸张地说,在胡斌老师的课堂上,你几乎很少看到有同学低着头自顾自玩手机,几乎每一个人都全神贯注地注视着老师。胡斌以自己独特的开讲方式配着冷不妨冒出来的冷笑话,总能牢牢吸引同学们的目光,并让大家捧腹大笑,更重要的是,他这种独特的方式能让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更加透彻,印象更加深刻。

  除了在课堂上幽默风趣,生活中的胡斌更是活泼可爱,爱开玩笑、冒个冷笑话、时不时卖个萌,他总能让身边的人快乐十足……或许正是因为他这种乐观的生活心态,他总能很坦然地处理生活中的琐事。在困难面前,胡斌最爱开玩笑地讲:“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淡定处事、从容应对,是胡斌老师面对生活的不二法则。“我从胡斌老师身上学到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即使困难打败了你,你依然可以微笑。”他的学生许栋琰告诉记者。

  闻晓菁:感性与理性并存的干练女王

   一谈及女生心目中最崇拜的女老师,闻晓菁老师是许多创意学子的首推。“闻老师一站上讲台便气场十足,霸气外露,给人非常干练的感觉。”大三的姜同学表示,“她讲课的语速比一般老师要快,所以每次她一讲课,就会觉得她气场很强,魄力十足。”讲话直截了当、干脆明了,是闻老师讲课的另一特点,她总是很理性地通过大量的事实、例子来证明她的观点。

  如果认为闻晓菁是个严肃、不苟言笑的老师,那是大错特错。闻老师上课幽默风趣,在讲解纯理论知识的时候非常严肃,因为她认为理论知识需要精准的话语去解释,而在举例子讲事实的时候,她也是不乏风趣的。同时,她会在讲课的过程中加入自己的经历,传授给学生的不光是“鱼”,更是“渔”。

  私底下的闻晓菁给人另外一番感受:爱笑,个性率真,讲话直率,喜欢坚持自己,人生阅历非常丰富。“私下的闻老师就像是个孩子,会因为别人做的某件事情而感动不已,也常常会因为某个观点与人相悖而与争得面红耳赤,特别可爱。”姜同学告诉记者,“理性行走,感性生活,这或许是我们从闻老师身上学到的最好的人生哲学。”

  卢露:才貌双全的“微笑天使”

  她是一位一直保持微笑的信电分院团学联指导老师,用她的微笑感染了每一个学生,“和蔼可亲、温柔大气、美丽大方”是学生对她的一致评价。

  卢露对工作认真负责,以身作则。军训期间,身为2012级学生军训3连的指导员,她陪着学生经历了14天的风吹日晒,毫无怨言。军训场地上,留下的不止是3连同学的汗水和响亮的口号声,还有卢露的汗水和关切问候。军训中全连大集合的时候遇到大雨,3连的同学因为赶着集合没带伞,卢露果断地收起自己的伞陪着大家一起淋雨。最后,3连取得队列优胜连和思想政治优胜连的称号,而认真负责的卢露老师也被3连所有的同学深深地印在了脑海里。

  作为信电分院的团学联指导员,卢露的工作生活很忙碌甚至是很枯燥,但她对工作却很上心,没有何一丝不耐烦。她把学生看做自己的家人,所有接触过的学生,卢露都可以准确地叫出名字。她的脸上永远挂着一丝微笑,每个见过她的人都会被她的微笑吸引。

  她虽然很年轻,第一次接任班主任的工作,就能很快地融入到班级氛围中,成为了学生心中的优秀班主任。对于团学联的工作安排,卢露处理得井井有条,从未出错,她用微笑温暖着信电分院每一位同学的心。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