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新闻 - 菁菁校园 - 正文

菁菁校园

新生代如何经营人生,打造国际竞争力
发布时间:2012-11-16 信息来源:宣传办公室

  11月15日晚,在浙江大学城市学院2012国际文化节开幕式上,叱咤商界,曾被誉为“华尔街中国龙”的苏建诚教授为学院师生奉上一场题为《新生代如何打造国际化竞争力》的精彩报告,与大家分享他独特的思想和人生感悟,教会大家如何更好地成为一名“国际人”。

  自立自强,实现价值

  苏建诚教授跌宕起伏的传奇经历令人惊叹,让人心生敬意。出生在中国台湾一个富裕家庭的苏建诚,曾被认为是“纨绔子弟”,他并没有继承父辈的财产,而是毅然决定闯出自己的一片天。18岁离家自立,在世界竞争最激烈的华尔街美商公司拼搏奋斗十余年,积累了大量财富。1992年他回国创业,经营“上海亚细亚陶瓷”,6年后成功运作“亚细亚磁砖”在新加坡上市,被誉为“海外上市专家”。而享誉商界的他并没有停止自己的脚步,2005年,他开始淡出经营管理行业,转而投身教育事业。他是当今培训界“富二代教育”的创始人和教育专家,同时还兼任清华大学等著名院校的管理学课程教授。

  丰富的人生经历给予他机智幽默的谈吐和广泛深刻的思想,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诫大家,生长在优渥的家庭更要懂得珍惜现有资源。而确定正确的人生目标,遵循自己的价值观,才可以让人活出精彩。

  分清“术道”,成就人生

  技不如人,顾此失彼。苏建诚一针见血地指出,这就是新生代的痛苦,而造成痛苦的根源就是不懂得术与道的区别。

  不要执着纠结于技不如人,而跳出“术”的领域,在“道”的层面经营人生。要懂得整合资源,借力来解决自己的问题,单打独斗的人会很累,甚至失败。术只是浅层的知识道理,而道是把你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它才是可以用来经营人生、管理团队的关键。苏教授表示,只有用道经营人生的人,才能以开放的态度收获团队的支持与不断的进步,进而走向成功,相反,那些固执自我的人,他们的人生之路只会越走越偏。

  涵养气度,走向国际

  马云与杨致远,分别是阿里巴巴与雅虎的创始人,都是鼎鼎大名的成功企业家,但是在苏建诚眼中,他们用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书写了不同的命运。杨致远的固执使他无法为投资人创造利益,而马云却永不言弃,毅然面对任何困难。

  苏建诚用了一个“一杆定江山”的案例向我们讲述了马云与杨致远之间的中国第一大私募投资案,这是令马云走出困境的一笔重要投资。其实,马云的成功就在于他有开放的胸襟,有国际化的脑袋,这正是成为一个国际人所必须具备的气质。

  知书达礼,修炼终生

  在苏建诚眼中,“达礼”永远比“知书”重要。“达礼”是把所学的道理表达出来,这才是读书的最终目的;而单纯的“知书”只是所谓应试教育的产物。

  许多大学毕业生不懂礼貌,工作的前几年只是在被磨平棱角,其实这些礼义道德早应该在学校就加以修炼完善。与之对比鲜明的是美国的西点军校,用三年的时间教会学生服从命令,接受心灵的洗礼。

  苏建诚表示,我们要善于经营人生的三大银行:外在银行、内在银行、钱币银行。用体现于外表的综合素质去获得机会,积累财富,是需要经过刻苦地自我修炼的。

  提高情商,打造“三好”

  马云曾说过:“成功与否跟情商有关系,成功不成功与读书多少没有关系。成功人士不读书他一定往下滑,而且会滑的很惨。”对此,苏教授非常赞同。他表示情商关联人际关系,对于成功是刻不容缓的,而智商代表做事能力,是可以慢慢培养的。什么叫情商?就是从幼稚走向成熟。什么叫成熟?就是憋得住尿也憋得住话。直白语言中蕴含的道理让大家会心一笑。

  “说好话、做好人、做好事”,苏建诚勉励在座同学打造“三好”,提高情商,为成为“国际人”不断努力。

  

  人物名片:

  苏建诚于1959年出生在台湾中部一个非常富裕的家庭,18岁离家自立。在世界竞争最激烈的华尔街美商公司拼搏奋斗十余年,30岁晋升成为美商Bonnie International公司远东区总裁,被誉为“华尔街的中国龙”。1992年回国创业,经营上海亚细亚陶瓷,六年后,成功运作“亚细亚磁砖”在新加坡上市,被誉为“海外上市专家”。2005年,他开始淡出集团管理,投身教育事业,曾作为慧泉集团前任总裁余世维先生特别指定的接班人接管慧泉企业。他是当今中国培训界“富二代教育”的创始人和教育专家、中国培训界“言传身教”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当今中国企业顶尖企业家与台湾企业家的交流大使。现任国内多家知名企业首席领导力提升与商务合作谈判高级顾问,同时兼任上海交通大学海外教育学院、清华大学等国内各大著名院校管理课程教授,以及国内多家知名培训机构长期特约专家。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