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新闻 - 菁菁校园 - 正文

菁菁校园

科研,为学生插上飞翔的翅膀
发布时间:2012-11-15 信息来源:宣传办公室

  

  肖铎,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现担任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信电分院院长助理兼科研产学研办公室主任。曾主持浙江省高教课题1项,院级教改课题多项,主编教材1部,多次获得学院教学质量一等奖。获得浙江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城市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获得国家、省、市、浙江大学等各类奖20多项,指导浙江省新苗计划2项。连续7年学院综合考核优秀,5次荣获院级先进工作者,并获得学院首届育人奖,2009年被评为杭州市教育系统优秀教师,2012年荣获省首届“高校优秀教师”称号。在学院期间先后主持了燃料电池测试仪研制、燃料电池电动车研究设计、野战燃料电池应急供电系统设计开发、自动登楼椅研制等省部级纵向课题以及重大横向课题研究设计工作,研制了浙江第一台燃料电池游览车和国内第一部自动登楼椅。

  安静的理科楼长廊上,肖铎老师的办公室就在实验室的旁边,他一脸笑容地欢迎我们的来访。和蔼的面容、干练的着装,正是这样一位亲和耐心的教师,从他的实验室里,产生了一项项令人瞩目的科研成果,尤其是“自动登楼椅”,前不久经由媒体广泛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简短的采访过程中,每每提到科研肖铎都有独特的情感表达,“科研是高校老师对社会的责任,也是自身素质提高的需要。”而作为课程组中负责学生科研活动的指导老师,他和其他几位老师一直鼓励学生们参与科研项目,并亲身指导学生科研活动,为学院打造了一支强大的学生科研“正规军”。

  科研,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落地”

  “科研项目的产生不仅源于需求的推动,还受当前产业政策的引导以及市场的驱动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正如肖铎老师所说,他的每一项科研都是定位于社会需求基础上,希望借项目的研究解决实际问题。

  当今社会对于化石燃料的过度依赖,导致了一系列污染问题,未来随着化石燃料不断的开采消耗,社会对于环保型新能源的市场诉求会非常强烈,而其中效能高,且燃烧后只排放纯净水的氢气无疑是最佳的替代能源之一,可以说谁对其衍生产品的开发走在前列,谁就能尝到“吃第一口螃蟹的香甜”。由此肖铎开拓制定了“氢能源汽车”的科研项目方向,然而氢气车燃料电池的核心技术成了一个攻坚难点。就在与新加坡大马西理工学院做科研合作项目时,肖铎获得了关于“燃料电池系列开发”的启发,该项目成功完成后在参与博览会时获得了许多企业青睐,当即签下了技术合约。

  不久前问世的“自动登楼椅”则是为解决一些老小区老年人上下楼吃力的问题所设计,深刻体现了以人为本、切合民生的理念。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关键部件的轨道、电机是从荷兰和德国进口的,自动登楼椅项目的核心技术完全由学院自己完成,肖铎表示这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消化、吸收、再创新”的科研理念。

  学院众多年轻老师如何开展科研工作?肖铎基于自身较为丰富的经验提出建议,首先应该定位研发产品的实际用途,确定市场,并使“教学科研相促进”,逐渐加强知识的应用能力。

  科研,专业学习的助推器

  对于理工科来说,想要对专业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做科研是必须的。但科研往往枯燥乏味,严谨与规范是必须始终贯彻的态度。“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科研作业的精密与对偏差的零容忍对于一个人的各方面素质都是严苛的考量,而就在这旁人看来枯燥无味的研究中,肖铎带领着他的学生们逐步领会科研的魅力,感受团队合作的快乐感以及完成项目时的成就感。

  对学生的悉心指导和对科研的严阵以待使肖铎聚集了不小的人气,学生们评价肖铎老师品行端正、魅力超群,他注重每个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而非“一考定优劣”,参与其科研项目的同学大多都会有肖铎老师亲手指导的待遇,师生携手进步、收获成果。肖铎以培养研究生水平的标准锻炼每个跟他做项目的学生,坚持科研项目的同学最后往往都能顺利深造,或是有能力从事该专业的工作。

  2008级学生邱旭伟在校期间曾获校电子竞赛二、三等奖各一次,全国电子专业人才设计与技能竞赛决赛三等奖,并获得校科研二等奖学金。他在校期间广泛参与了由肖老师带队的科研项目,并在肖铎的指导下参与了《燃料电池应急供应系统》、《并联供电系统》、《数字示波器》、《基础da/ad采样分析》、《基于can的数据通信》等多项课题。

  “在从事科研的过程中,每当遇到不懂的问题,肖老师不会直接告诉我们症结所在,而只是提供解决问题需要的知识的出处,并且要求我们自己去独立思考解决,他觉得这种能力对我们很重要。”交流过程中邱旭伟难掩对肖铎的敬佩与感激之情,“肖老师非常兢兢业业,做事很认真,暑假时间有项目他就会一直呆在学校直到完成,我们也在他的率领下同甘共苦。”邱旭伟是自动化专业出身,毕业后也在坚持从事开发汽车的无钥匙进入及一键启动系统,他表示正是肖铎对他科研能力的栽培,才使他有能力、有信心解决在工作遇到的种种困难。

  据了解,今年又有20多位同学参与了肖老师的科研,他希望学生们会有更大的突破,并真正培养好过硬的科研素质。

  科研,育人的阶梯

  应用型的学生需要应用型的老师来培养,也需要应用型的项目来塑造。“我希望我的科研项目不仅能解决实际问题,还能为学校培养人才。”肖铎表示课堂上学到的只是理论知识,但学生想要创新就必须联系实际,而科研就是将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最好方式。通过科研,不仅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和严谨的实验态度,提高他们的动手、思考能力,更重要的是科研还可以促进学生对理论的学习,帮助他们更快更好地掌握课堂知识。

  谈到学生和科研的话题,肖铎还强调科研、教学、育人三者密不可分,都是他作为一个老师应尽的职责。肖铎对所有的学生都一视同仁,参与科研学生都是自愿报名,对项目抱有较大兴趣。一些参加肖铎科研项目或是大学生科研项目的学生,成绩并不是很出众,然后他们对这些项目都满怀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态度的转变会带来成绩的提升。”于是肖铎就悉心教导,由兴趣领路、老师指导,帮助学生进驻专业学习的大门。肖铎提起一位他曾经的学生,虽有着多门学科不通过的记录,但却对当时一个科研项目很感兴趣,并在肖铎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在此过程中他深感积累不足,因而发奋学习所需知识,并在最后一年半的时间里将之前的课程全部完成。是在科研驱动下的研究性学习帮助他完成了传统意义上“差生”的转变,转而对专业有了一份自己的理解。

  “科研不仅为教学服务,也是育人的过程。”肖铎衷心希望学生在他的指导下,在参与科研项目的过程中慢慢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到毕业的时候能顺利完成从学校到用人单位的对接,张开梦想的翅膀。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