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新闻 - 菁菁校园 - 正文

菁菁校园

中国国际影视文化交流协会会长冷冶夫做客人文大讲堂
发布时间:2012-06-01 信息来源:传媒学院

   

    5月28日上午,浙大城市学院传媒与人文学院举行了一场主题为“全球电视节目模式发展趋势”的专题讲座。中国国际影视文化交流协会会长、中央电视台专家组成员、高级编辑、资深策划、中国记录片著名编导冷冶夫教授为大家带来了公益及生活服务类节目解析。娱乐节目的转型,除了借鉴英美经验之外,还要加入个性化的创新以适应中国观众的喜好和口味,冷冶夫希望这是传媒学生的思考和研究方向。

     随着2011年10月下旬广电总局“限娱令”的正式下发,许多电视台的多档娱乐节目也纷纷改版。娱乐节目需要转型,大家纷纷把目光转向泛公益化的生活服务类节目。如何在原有的娱乐本体中适当加入公益服务因素,使节目既能通过广电总局的审批,又能有较高的收视率?冷冶夫 以讲述山东卫视的一档整改栏目《惊喜惊喜》为例,让在座的同学们见识了好的策划编导是如何将娱乐节目结合公益服务,从而达到收视率和安全性双赢,而这个过程中,“主持人没变,玩儿没变。”

    “在当今时代的节目中,作为传媒专业的学生,有8个字需要牢记。那就是‘纪实’、‘多元’、‘混搭’、‘穿越’。”如今,在我国,有了多档在“限娱令”之后整改的节目,如云南卫视的《士兵突击》,江苏卫视的《花样年华》,湖南卫视的《变形记》,它们都融入了纪实的原则,凸显了社会宣扬的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限娱令“之后,高雅艺术开始走入各省卫视和百姓家庭。但是冷教授也表示,相比于英美等国家的节目,我们国家做的还远远不够,不论是创新创意方面还是社会立意方面,英美节目中值得我们借鉴的有很多。

    在播放了国内的《惊喜惊喜》之后,冷冶夫 又先后播放了美国的《奥普拉的礼物》,英国的《当之无愧》,以及《仓库淘宝大战》的部分片段,在大众看来,“这些秀公益性更大,纪实性更强,而且部分节目中设置的环节又极为省钱”。对此,冷教授解释道:关键是节目设置,模式越简单越好。

    同时冷冶夫 也表示,在吸取外国经验的时候也要进行自己的创新,不能全盘吸收,毕竟秀类节目在西方发展了多年,而在中国是从改革开放之后才发展起来的。现在每周五晚上各家卫视都在竞争九点档节目。多家卫视竞争的背后,除了拼收视率,还要拼节目的水平和质量。冷治夫总结:“2012公益类节目发展趋势——节目内容更加写实,模式改进继续升温,栏目形态更加多元,同质竞争更加严峻,节目整合势在必行”。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