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新闻 - 菁菁校园 - 正文

菁菁校园

喧嚣社会里的精神儒者
发布时间:2012-03-20 信息来源:宣传办公室

  

  孙福轩,1971年出生,山东济宁人,大学毕业后在中学任教,后考取浙江大学古代文学专业的研究生,分别于2003年、2006年获得文学硕士和文学博士学位,现为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中文系主任,副教授,浙江大学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辞赋学、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古代文学。浙江省文学研究学会理事,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国际辞赋学会会员。曾主持(参与)国家级等课题十余项,出版《清代赋学研究》等专著4部,其中《清代赋学研究》获2009年高等学校科研成果三等奖,《历代赋学批评资料整理研究》项目获得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立项。

  厚厚的眼镜折射出睿智的思想,淡淡的茶香升华的是精神的境界。手捧书卷,静心品茗,简单生活,时常被其他老师笑称仍旧像个“学生”的孙福轩,就是这样一个读书人。

  静心读书,做个简单的人

  社会风气的浮躁,并没有影响孙福轩静心读书的心态,他将这份心态带到教学中,灌输给学生。

  “读书人虽不能拥有很多物质的财富,但我们可以活得很开心。每个人都有戾气,尤其在你们这样的年纪。但是读书能使人静心。我们活着,就该明白自己为何而活,我们要多思考人生的价值。”孙福轩喜欢在课堂上和同学们聊这些话题,探寻人生的终极意义。

  “孙老师常教导我们说,社会有许多人对于物质趋之若鹜,这个现状我们改变不了,但是我们能够在书本中找到读书人该有的心性,然后潜移默化地影响身边的人。”他的学生傅阳说。

  孙福轩一直想开门课程——《热点与视点》,结合古今来分析一些当下的热点事件。在平时的教学中,他已经在尝试将社会热点带进课堂。他常常在开课前,和同学聊热点,谈从热点中得到的启示以及一个读书人该有的心态,比如最近的两会热点他就非常关注。他劝勉同学们,“读大学,知识和能力虽然都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塑造人格。大学的目的是将学生的人格塑造成型。”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此“大学”虽不是如今我们所指的大学,但从先贤的话中我们仍能够得到启示,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追求知识,追求能力,更是弘扬品德,塑造人格。“静心读书,做个简单的人,比拥有百万家产更让人愉快。”正如孙福轩自己所说,他虽无家财万贯,却过得简单而快乐,因为读书给了他平和的心性,给了他淡看物质的心态。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日前,孙福轩申报的《历代赋学批评资料整理研究》项目获得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立项,实现了学院国家级社科基金项目“零”的突破,也标志着学院社会科学研究水平已达到较高水平。

  “我从2003年获得博士学位后就开始着手准备该项目的研究,准备了8年时间。现在这个项目获得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立项,也算是对自己付出的一个回报了。”提及科研成绩,孙福轩显得非常谦虚。对一般人而言,文科类的项目研究,尤其是古代文学类的研究是非常枯燥繁琐的。“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著一字空”,孙福轩就这样几年如一日的坚持着。他告诉笔者,每个做学问的人,都会找到自己的兴趣点,然后以此为原点,生发出很多相关的研究。对于孙福轩来说,古代文学就是他的兴趣点,而长达八年的研究经历,对于他而言,不仅不是痛苦,更是一种享受。

  文科类的科研不是闭门造车,而是要实地查访,根据前人的资料进行研究。2004年起,孙福轩为了查考文献,跑遍了北京、南京、上海等城市的多家图书馆,并翻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今年寒假期间,孙福轩甚至没有回山东老家,一直留在杭州做《历代赋学批评资料整理研究》的整理工作。“古代文学的研究,要求对古文进行标点注释,然后还要逐对文章进行字逐句的校对,其繁琐程度一般人难以忍受,我有时也会想放弃,但还是坚持了下来。”几乎以一己之力完成如此浩繁的项目,其艰辛自是不言而喻。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孙福轩作为一名教师,以传道授业解惑作为自己的重要使命。

  在浙大做研究时,他的工作一直以科研为主,来城院后大大增加在教学上的精力投入。虽然平时一周的课时并不多,但每一节课他都用心去备课,备课本上密密麻麻的注记印证了这点。

  教学过程中,他很看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强调基础阅读与课堂活动相协调。比如在古代文学史课上,他会在每节课上都布置一两个问题,然后让学生们成组结合书本进行讨论。课下也鼓励同学们积极去搜集课程相关资料,制作PPT,进行展示和点评,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每次上台讲解的机会还是蛮难得的,我们慢慢在尝试脱稿讲解,锻炼自己演讲的能力。孙老师给我们自由讲解的机会,促使我们主动对一些古文文本进行研读,比起以前来积极性高多了。”学生唐雪茹表示。

  另外,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孙福轩常常听取学生们给出的意见,尝试着用学生们喜欢的方式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在古诗词鉴赏课上,他会让同学们选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分析鉴赏。而课间,他也会放一些古典音乐如《阳关三叠》等古琴曲,陶冶情操,调节氛围。

  喧嚣社会里的读书人,学生眼中的优秀教师,精神世界的儒者,他就是孙福轩,一个沉静淡泊的人。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