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新闻 - 菁菁校园 - 正文

菁菁校园

开放教学 创新实践
发布时间:2011-06-03 信息来源:宣传办公室

  走进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物理实验教学中心,教学、实验设备摆放得整整齐齐,远远望去,犹如一排排整装待发的军队。同学们穿梭于实验器具之间,小心翼翼地操作着,结束后立即将实验用到的器具与设备放回原处,一切显得有条不紊。所谓“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我们在采访中了解到,这正是实验教学中心多年来倡导的“习惯工程”取得的效果。“习惯工程”指的是学生在实验完结后将器具摆放整齐,收拾实验台面,检查实验记录是否记录在案,离开时管好门窗等,它将规范内化为学生自我约束的习惯。实验习惯的养成只是很微小的一个方面,但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以及动手的能力。以小见大,由点及面,十二年来,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在全面发展的同时注重细节,并于2010年成为了首批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

  科学引领  因材施教   

  物理实验教学中心与学院同龄,隶属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拥有大学物理以及电工电子两个实验室,它面向15个专业,拥有课程数7个,包括170个实验项目,每年参与实验的学生数可达3200人。凭借雄厚的设施基础和明确的教学理念,实验室承担起了提升学生创新设计与素质拓展的基础平台这一角色,逐渐成为具有学院特色的创新实践基地。

  自建成伊始,“教学”一直是实验中心的首要任务。实验中心坚持素质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根据各专业学生的特点和层次,主持开展实验教学模式、内容、手段的改革和创新。坚持技能训练与课程实验相结合,为学生今后的科研论文或是实物项目打下坚实基础;坚持综合培养与创新研究相结合,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巩固实验技能。

  对于专业性的理工科学生,实验中心按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创新性实验三个层次设置实验内容,加强基础,分层培养,启迪创新,既保证了学生的基础性实践,又为优秀学生的脱颖而出提供了良好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中心还创建了创新设计实验室和文科物理实验室,针对文科学生特点传授物理概念与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创新精神。物理实验室主任沈剑峰特别开设公选课《实验技术与应用》,这门结合理论与实践的课程,获得了传媒、医学、创意、外语等分院同学的热烈追捧。

教师指导学生开展设计性实验

  多样教学 延伸课堂

  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实验中心的老师们也是动足了脑筋。运用BB平台辅助教学,不仅提高教学效率,更使得教学资源实现了共享。教师在平时可以将重要的课件以及经过教研组精心编制的习题传送到平台,在课余时间帮助同学们巩固知识。

  为了完善教学模式,中心老师们特地走访了多所高校,学习和探讨了先进的教学理念与管理经验,形成了一种“小班化教育+自选模块”的新型教学模式,即学生在前12周接受规定的实验培训,后4周则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实验模块,从而使得教学体系更加人性化、规范化、合理化。

  在实验室内实践的机会是不少,但“僧多粥少”的问题也还存在。由于中心仪器设备有限,能容纳同时进行实验操作的同学毕竟有限。因此,实验中心专门开设了网上教学实验管理系统,同学们可以在网上预订实验仪器的使用权。沈剑峰笑着说:“现在是竞争的社会,这样的良性竞争,使得同学们了解到实验操作权的来之不易,他们会更加珍惜,更加用心。”此外,实验中心还将通过计算机管理系统,凭借校园卡通过门禁系统,即可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将课程从课堂延伸至课外,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学生在进行开放性自主实验

  技能竞赛 天道酬勤

  除了平日里的基础教学和动手实践,技能竞赛也是实验中心为学生提供的锻炼良机。自07年起,每年11月份,中心都会举办一次院级的实验技能竞赛,除此之外,在老师的鼓舞下,不少学生也积极参加校外竞赛。在08年温州大学举办的“浙江省大学生物理实验技能竞赛”中,学院学子取得了优异成绩,分获电学一等奖,力学二等奖,热学三等奖以及团体三等奖。

  而今年,学院克服了种种困难,成功拿下了这个省级比赛的举办权,让中心的师生们着实高兴了一把。现在,学院已出色地完成了第二阶段的竞赛承办工作,得到省物理学会及省内各所参赛高校的一致认可,同时也获得了第三阶段创新竞赛决赛答辩现场设置的承办权,“不但打响了知名度,还扩大了学院在全省高校中的影响。”沈剑峰说道。

  在已结束的第二阶段技能竞赛中,城院学子拿到了一个二等奖,两个三等奖。何佳杰同学是夺得二等奖的队员,他和他的伙伴们为了准备竞赛付出了很多,“因为比赛是在我们学院进行的,为公平起见,我们很少接受参赛辅导,基本上都是自己去实验室练习操作,商量克服问题。”他对今后的比赛取得更好的成绩充满了希望。

   学院参加第二届省大学生物理实验技能竞赛的师生

  成果转化 服务社会

  几年来,实验中心的教师积极展开实验教学思想、方法、手段与实践。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已经自行研制了单摆实验装置、声速测定仪、弦音试验仪、抛射体运动试验装置等,其中有两项获得了国家专利。

  2001年起,实验中心就与杭州大华教学仪器展开了长期、紧密的校企合作。使得学院自主研制的部分项目成为了企业的龙头产品,被国内多所高校实验室使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沈剑峰说,他在南京大学实验中心考察交流时,意外发现了由城市学院研制的“弦音实验仪”,这个外形如同吉他的仪器深受南大师生的喜爱。南大物理实验中心主任对其大加赞赏,认为该仪器趣味性与实用性兼具。

  物理实验中心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挖掘社会办学资源,在科研成果转化的同时,既服务了社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应,也为企业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此外企业在获益后又帮助学院建设实验室、资助竞赛、设立校外学生实习基地等,使学院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最终使学生受益。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