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新江,博士,教授,浙江大学硕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杭州市重点学科“岩土工程”带头人。2006年获浙江省百名科技自主创新青年标兵称号。现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工程风险与保险研究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与地下工程分会理事,浙江省建筑业协会地下工程分会常务理事,浙江省土木建筑学会施工分会常务理事,浙江省土建类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等职务。2010年度享受杭州市政府特殊津贴人员。2010年度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并入选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培养人员,杭州市“131”第二层次人才。
大雁南飞,迁徙的队伍中总有那么一只大雁,带领着雁群飞行。那,就是领头雁。魏新江,就是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工程学院的领头雁。他于2005年调入学院,至今已六载,作为工程学院主要负责人、学科带头人,他心怀责任,兢兢业业,建机制、带队伍、重育人、求实效,以自己实际行动发挥了“领头雁”的作用。
团队管理者:建设教师队伍 推动学院发展
“管理工程学院是我首要的职责,要带领有着70多名教职员工的这个大团队共同前进。” 身为工程学院的常务副院长,在魏新江眼中,凝练团队、建设团队是一项技巧,也是一门艺术。
魏新江指出,学院致力于培养应用型人才,那么教师也应该是“应用型”的,教师队伍的建设应紧紧围绕人才培养展开,因此他一到城市学院就提倡和支持教师到企业挂职。他认为,教师在企业适时适量地工作,能够为学生带来具有动态性、时效性的企业信息与发展方向,并将个人的实践能力体现在课堂教育上,从而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教师队伍的培养不仅仅是教师个人能力的提高,更在于整个团队的发展。”每位教师的能力和特长都有所侧重,只要定位准确,都能在团队里发挥自己独特的能力与作用,从而实现人才效用最大化以及对学生培养效能的最大化,他们组成的团队也能臻于完善。因此,在引进新教师时除注重综合能力外,魏新江还预先考虑其在现有队伍里能起到的作用。“我们看到的不应只是教师个人的优秀,更要着眼于整个教师队伍的优秀。”魏新江强调。今后,分院还将着力引进具有国际教育背景的老师,通过将教师送出国门学习和交流经验等等方法,体现城市学院“国际化教育”的办学理念。
“担子更重了,责任更大了。” 2010年度魏新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并入选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培养人员, 尽管个人在科研上取得了累累硕果,魏新江却表示,需要提升的不仅是个人,还要带领整个团队往更高的目标迈进。工程学院在教学、科研和育人都能更上层楼,学科进入浙江省的前列,这是魏新江更长远的目标,“希望年轻的教师们能尽快融入教师团队,找到团队中的位置,大家共同努力,脚踏实地一步步积累、前进。”
学科带头人:凝练学科方向,科研服务社会
没有航行方向的船,任何风向都是逆风。作为土木工程学科带头人,魏新江带领骨干教师打造学科特色,凝练科研方向,取得了显著成绩。谈及经验,他一再强调凝练核心团队的重要性,他说,只有提高自身能力,扎实研究工作,加强科研团队的建设,引领团队的发展方向,学术上精益求精,才能更好地提高分院的科研水平,提升专业品牌。
“世上没有无用的员工,只有无能的领导”,魏新江表示,作为学科带头人,不仅仅要会做学问,更要成为有效的管理者,通过科学管理发挥每个人的才干与能力。同时,科研队伍建设还要与专业建设紧密结合、协调发展。土木专业的城市隧道建设、建筑专业的绿色建筑、机械专业的车辆工程等都是分院具有特色的新专业方向,队伍的建设正有意围绕这些新的专业方向展开,培养和引进在这些方向有研究或实践的人才。魏新江希望年轻的教师们能真正融入教师团队,协助年长教师一起做研究,向有经验的教师取经、学习。而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老师做的科研中,在实践中训练认真严谨的研究态度,掌握从事科研工作所需的素质和技巧,找到创新的突破口。
城市学院的发展目标是建设成为“高水平的新型大学”,应用性科研的发展水平必定是其坐标系中重要的一环。魏新江表示,做科研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高校教师除了教书育人也应该担负起这份责任。魏新江近期以软粘土隧道施工灾害机理与工程应用研究,指导盾构隧道的设计与安全施工,最大程度地减少灾害损失。这对于浙江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快速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教育实践者:重推“小龙计划” 培养“三型”人才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新需求,大学毕业生的实际能力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愈加受到关注。为了探索“三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工程学院推出了工程卓越计划(又称“小龙计划”),选拔少数优秀学生进行专项培养。作为该计划的推动者,魏新江满怀激情与期望。“小龙计划”是对国际上推行的CDIO理念(CDIO的核心是高校建立符合职场要求的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环境,并在其模式下培养出能够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的研究与探索基础上提出的试点教学改革,旨在培养优秀学生,打造专业品牌,为学生创建综合平台、提升学业价值。魏新江指出,参与“小龙计划”的学生,不仅成绩优秀,还要有良好的综合素质、行为表现和学习作风,这样才能使“小龙计划”的带动辐射面更广。目前,“小龙计划”正在组织落实,将在2010级的工程学子中展开学员选拔。
“可以预见,该计划的实施将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推动分院学风建设,提升分院教育教学水平。” 魏新江表示,“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工作,教育教学更是“十年磨一剑”,希望“小龙计划”能够在学生中形成良性循环,提升教育价值,实现师生共同受益。
悠悠六载风雨,漫漫征程如歌。在周围的师生的眼里,魏新江有着独特的个人魅力,他在工作与生活中都充满了活力,深深感染并激励着大家,他的勤奋与努力更为工程学院带来了荣誉和希望。展望前路,风正帆悬,作为学科带头人,团队的管理者,魏新江将继续带领他的“雁群”一往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