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新闻 - 菁菁校园 - 正文

菁菁校园

历练自我:一起感受数学建模的快乐
发布时间:2010-12-08 信息来源:宣传办公室

    “棒球棒热点设计”、“系列杀人犯作案地点、时间预测”、“太平洋大型垃圾带的预测”,这是今年国际数学建模竞赛的题目。隔行如隔山,文科生听闻还真稀奇,原来数学建模比赛的题目如此实用并有趣。浙大城市学院数学建模竞赛指导老师康旭升常会给一些对此感兴趣的非计算分院学生做介绍:当需要从定量的角度分析和研究一个实际问题时,我们就要在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对象信息、作出简化假设、分析内在规律等工作的基础上,用数学的符号和语言,把它表述为数学式子,也就是数学模型,然后用通过计算得到的模型结果来解释实际问题,并接受实际的检验。这个建立数学模型的全过程就称为数学建模。

    在今年的国际数学建模竞赛(MCM/ICM)中,浙大城市学院共选派了来自计算、信电、商学、工程4个分院6个不同专业21名同学组成的7支队参赛,经过四天四夜的奋力拼搏全部获奖。其中严飞雪等12位同学组成的4支队获得了国际二等奖,其余三队获得成功参赛奖。从来没有参加过该类比赛的记者,怀着好奇和学习的心态对参赛师生进行了访问。他们曾处理过成千上万的数据,同样,他们也和某些数据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96

   
四天四夜,整整96个小时。7支队伍就像打仗似的在迎宾楼完成了他们的国际数学建模比赛。

    “我们在比赛之前,根据之前全国赛的经验,已经将4天的时间细分到以2小时为单位了,连吃饭,洗漱都算进去了。”选手夏婧说。

    第一天公布了比赛题目,A、B、C三个题目,分别侧重某一方面。选手们根据之前训练的情况选出了自己最擅长的一种题型。“选题目很重要,这直接决定了你后面的研究方向。”选手陈英浩说,“当时选题目时2个人选了C,一个人选A,我们想尽办法说服对方,最后我们多数服从少数,选了A题。”

    接下来的2天里,各个组都在国内外网站,数据库里寻找数据、文献、模型,用不同的方法,创新的角度去简答题目。

    “我当时真的想要放弃了,通过前2天各种资料的找寻,还是找不到头绪,解题思路、方向都没有确定。时间已经迫在眉睫了,当时整组的情绪都很低落。”与陈英浩同组的汤志征说,“可想想之前的训练,已经到了国际赛,实在没有理由放弃,就算最后的成果不完美,但是也要是完整的。3个人重振士气,又重新开始整理思路,最后终于找到了方向。”

    和其他组不同,在选题目,确定方向都很顺利的徐逸士这组,在第四天,各个内容基本确定,准备组稿时,却发现一个模型的数据有偏差,这直接影响了后面的结果,全组人只好又重新算,幸好最后的结果和之前的相差不大,最后弥补过来了。

    最后一个晚上,7个组都选择了通宵,有些组在做最后的整合,有些则是要精益求精,在做最后的修改。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这个96小时,队员们之前付出了无数个96小时。他们双休日要参加培训,暑假只放了7天,寒假只从十二月二十八放到正月初四。翻阅的文献、浏览网站、解答的题目数量更难以统计。

  3+x

    每支队伍由3人组成,其中夏婧、沈冠群、严飞雪是唯一一组从城院赛一直闯进国际赛的,并且组员一直没有更换过。用他们的话说,3个人之间已经有了一种说不出的默契了。

    从大一开始,3个人就有参加数学建模比赛的念头,到了大二,同班的3个自然而然地组队到一起。虽然比赛很辛苦,但是坚定的3个人,从来没有放弃的念头。3个人会为了一道题目的算法,进行激烈的辩论,只为了找到最好的方法。在每一场比赛后,3个人会总结经验,为下一次的比赛做准备。就是这样在不断的讨论、鼓励、扶持中,他们一步步攀升,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在比赛背后,参赛队员无一例外都谈到了老师们对自己的帮助。康旭升等5位指导老师,是一路看着这些同学走过来的。康旭升从2002年开始担任建模比赛的指导老师,整整8年,没有寒暑假,和同学们在一起。在暑假的集训中,老师们主要是教一些基本软件的使用,一些深入的数学问题;图书馆的老师还讲解了如何更快,更有效的使用多种数据库。在寒假的集训中,主要是做题,然后各个组分别做呈现,师生一起讨论和互动。

    “在训练的时候,比较担心他们,唯恐漏了知识点没有给他们讲解。可真正到了比赛的时候反而轻松了,之前的那么多的准备,就看他们的发挥了。在比赛的时候,我就努力做好后勤工作,每餐保证他们营养。”康旭升笑着说。

    “在临近比赛的时候,学校教务部和计算分院都会有领导和老师来给我们打气,给我们带来新鲜水果。”夏婧说。

    NN

   
参加建模比赛没有双休日和寒暑假,他们则在建模中享受着自己另一种大学生活。如果说,将在参赛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设为N的话,那取得的收获就是Nn

    “我的大学因为建模而变得不同,它让我做事情变得更加专注。这一年,我过的很充实,也很有成就感。”严飞雪说。在陈英浩的眼里,朋友是最大的收获,通过那么长时间的相处,彼此已经成了无话不谈的哥们了。在艰苦的训练中,因为有了他们的陪伴,训练也变得很有意思。除了收获友情,也有同学在长期训练以及比赛中获得了爱的真谛。

    因为参加建模比赛,让汤志征明白了凡事都不要轻言放弃,要懂得坚持,这也成了他考研道路上强有力的支撑;因为参加建模比赛,让徐逸士的检索资料,写论文的能力有很大提高,写起毕业论文来更加的得心应手。不少同学也举例先前的学长,因为参加数学建模的训练,对今后的考研保研都起到了推动作用。

    “数学建模可以锻炼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其实没有想象中的难。它是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不一定非要很懂得计算机编程,很深奥的数学原理,更多的是需要一种创新精神。模型,也可以理解为解决方法,计划等。你的生活计划表其实也就是一个模型,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无意中就制作出了很多模型。”康旭升说,“希望今后数学建模比赛,不要局限于计算分院,可以扩展到全校,欢迎更多专业的同学参与到数学建模中来。”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