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是浙江大学与杭州市政府联合举办的独立学院。2004年以来,学院党委按照浙江大学党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组织师生党员学习中央关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文件精神,在建立健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方面,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理论学习和宣传教育,二是抓团队建设,三是抓平台建设。
一、完善理论学习制度,加强学习型团队建设,抓好党员先进性教育
1.完善学院和分院两级中心组学习制度。制定学期学习计划,以重要理论文献学习为基础,结合独立学院办学特点和学院自身实际,就落实科学发展观,理清办学目标和发展思路;贯彻中央16号文件精神,构建“三全”育人体系;实施本科教育“质量工程”,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服务社会,积极参与杭州市生活品质之城建设等开展专题讨论,研究解决学院办学过程中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
2.强化学习型团队建设。对基层党支部、教研组、工会小组、学生小班与团支部五类学习型组织提出学习内容和方式方法的分类要求。党支部学习以提升党员素质为目标,通过开展各类学习活动,加强党员党性修养,强调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上发挥示范作用;教研组学习以教育教学改革为重点,研究如何因材施教,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模式,着力提高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和水平;各级工会组织围绕学院中心工作,发挥自身优势,做好凝聚人心、服务大局工作;学生班团组织学习以“提高综合素质、促进成长成才”为宗旨,探索学分制下如何改善学习方法,提高成才自觉性,增强实践创新能力。
3.按照浙江大学党委的统一部署,认真组织开展一二年级学生党员和高年级学生党员两个阶段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学院党委紧紧抓住党员先进性教育良机,对全体师生党员提出了“艰苦创业讲奉献,保持先进促发展”自我教育理念和奋斗目标。要求机关干部党员改进工作作风,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要求教师党员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投身教育教学改革创新;要求学生党员立志高远,潜心治学,为树立优良学风垂范。
4.建立三级培训制度,加强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学院现有近11000名学生,其中提交入党申请书的约占70%,学生党员数约为11%,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党员的数量和质量,学院制定了学生党建三年规划;为更有效地开展教育培训工作,学院成立了浙江大学的分党校,同时开设了学生网上党校系统,规定凡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的同学都可以自主参加学院网上党校考试,考核通过后经分院总支的培训后再推荐入学院开办的培训班再次学习。通过三级培训制度完善党校学习的长效机制。今年参加网上党校考试的学生有2240余人,比去年同期参加党校考试的学生增长了近一倍。
二、加强队伍建设,建立师生党员互动机制建设,推动党支部工作创新
1.加强不同层次的队伍建设。借学院推行二级管理之机,强化分院领导班子党组织工作力量,进一步完善组织体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强化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近两年新增辅导员20 名;强调三全育人,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每位教师都必须担任班主任,并通过落实评聘考核等政策加以保证。
2.建立师生党支部共建机制。学院党委要求教工党支部与各分院学生党支部“结对”,建立“共建共享”关系。鼓励教师党员与学生党员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组织活动,通过相互接触和交流,增进了解,密切联系,建立互信,促进“教学相长”,使“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落到实处。
3.开展学生党支部“述责测评”活动。学院党委发出《关于在全院大学生党员中开展“述责测评”活动的通知》,要求各分院党总支,在每年4月至5月对全体学生党员和所有支部进行一次“述责测评”。 “述责测评”分“述责”、“答辩”和“满意度测评”三个环节。目的是让学生党员和党支部依据《中国共产党章程》要求和标准,先自我检查,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并通过党员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强化监督机制,落实整改措施。
三、构筑各类实践平台,锻炼提高素质与能力,展示党员的先锋模范形象
1.学院党委重视发挥学生党员在日常工作中的示范带头作用。在八个分院建立党员之家的基础上,学院要求十个学生公寓楼群也都成立党员之家,充分发挥党员在公寓中积极带头作用,让党员形象鲜亮起来,并承担起考察学生党员与积极分子在公寓的表现,与分院党员之家建立通道进行工作配合的责任,强化分院与公寓两个工作系统之间的互动机制。
学院在公寓设立学生“党员之家工作指导委员会”,下设楼宇“党员之家工作委员会”,每个楼层建立“党建工作站”,每个楼层党建工作站下设“党员责任区”,每块党员责任区下设有“党员(积极分子)宿舍联系点”,形成覆盖全院公寓的党员工作网络。目前公寓“党员之家”成为学生的服务中心、文化中心、求助中心、教育中心。让党员直接面向同学、贴近同学、服务同学,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实践证明,党建进公寓,整合了资源,形成了合力,强化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与有效性,突破了学生公寓管理难点,进一步推动了优良学风、校风建设,实现了党建工作向务实型的真正转变。
2.学院党委十分重视学生党员实践平台建设,通过建立各类学生团队,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让学生党员在实际工作中增长才干,并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挑选高年级学生党员,建立“学长辅导员”队伍,担任“班主任助理”、学生公寓“层导师”和“学生助理”,实施“学长辅导计划”。
成立以党员为主体的学生服务组织。如“学生接待中心”、“学生学习指导中心”、“学风督察队”、“党务工作中心”等,承担接待学生投诉、反映学生问题,开展学风督查、素质拓展等工作;开展党支部与团支部“手拉手共建活动”,推出“有困难找党员,一个党员一个责任区”做法,实施“一帮一助学”计划;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送知识进部队”、“百万农民信箱工程”、“拱墅区义务家教”、“临安支教活动”等;成立“党员服务小分队”和“青年志愿者服务小分队”,参加杭州各类社会公益活动。许多党员荣获“杭州市志愿者先进集体”或“杭州市志愿者先进个人”称号,为同学树立了榜样。
通过“社会实践基地化”运作方式,选派学生党员到杭州市镇、街道、社区挂职锻炼,让他们走向社会,深入大众,解决问题,进而全面提升综合素质与能力。
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三年来,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党员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教师党员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上发挥主力军作用,学生党员在立志求学、成长成才上起表率示范作用,涌现出一批“名师”“能手”“标兵”,为探索具有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特色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本科应用人才培养机制,为提高本科教育教学水平,提升应用人才培养质量作出了积极贡献。
(2007年5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