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的理想就是要尽力帮助每一个学生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平庸的大学都是一样的,而优秀的大学则各有各的优秀。”“大学管理精髓是差异化管理。”
9月30日上午,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举行学院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扩大)会议,特邀原中山大学校长黄达人教授来院做《关于大学里几组关系的思考》的专题报告。黄教授的讲座融合了深刻的理念与丰富的案例,既高屋建瓴又深接地气,幽默风趣的高能金句不断。老师们评说,报告发人深省,醍醐灌顶,中途舍不得离开,生怕错过每一秒。
黄达人结合多年的高校管理工作经历和对众多大学管理者的访谈实证,并针对浙大城市学院的发展实际,“量身”打造了此次讲座内容,较为系统地阐述了自己对于教学与科研、大学与学院、学科与特色、学科与专业、发展与坚守等辩证关系的思考。
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这两项大学职能孰轻孰重?这个问题一直见仁见智,众说纷纭。但黄教授认为,只要论了轻重,就都存在着将大学的教学和科研对立起来的意味。他强调,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并不矛盾,科研是为人才培养服务的,所有大学都要将科研作为本科生培养的一个重要手段。他特别分析了USNEWS的两个排行榜不同的指标体系,指出学生才是大学存在的意义,大学的理想就是要尽力帮助每一个学生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只有从教育本位出发,才会真正地以学生为本,关心每一个学生,重视教学。
如何才算是真正重视教学?黄教授指出,重视教学特别需要发挥学院和院长、书记的作用。只有学校、学院达成共识的教学改革政策,才能够真正得以贯彻;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很重要一条是在校院两级管理制度中将管理的重心下移。
黄教授重点阐述了学科与特色、学科与专业的关系。应用是一条道路,为大学特色发展提供了多样化的途径,其依托的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现的是学校的特色发展。而学科水平,特别是一级学科水平是资源配置和中国大学排名的依据;学科建设也是大学自身“上水平,立潮头”的途径。如何处理好坚持办学特色与学科建设的关系?对于特色比较鲜明的高校,一方面,强调为地方、行业产业服务;另一方面,需要明确学校为社会和产业行业服务的基础就是学科的水平。关于专业建设,则要围绕行业特色,进行专业的设置和调整,体现行业特色。学科与专业的连接点是课程,要强调课程在专业中的作用,这是课程改革的一个着力点。黄教授特别强调了学科建设的基础是人才队伍建设,在梯队建设中一定要给青年人更多的机会,更多的发展空间。
在各类指标以及行政命令的指挥棒下被裹挟着前进,很容易“走的太远,忘记了为什么出发”。对此,黄教授谈了对发展与坚守的理解。他指出,大学的发展应该是对自身的不断超越,以应用型转型为例,就是一个打造特色不断深入的过程。没有人能潇洒到不关注指标,但是应该深入地研究指标背后的意义。我们进行的每一项改革,都应该时不时地停下来,回过头来看一看,做这件事的初衷是什么?这样才不至于走着走着迷失了方向。
党委书记叶民主持学习会。学院领导,全体中层干部,各分院系主任、专业负责人、骨干教师代表以及部分职能部门内设机构负责人参加报告会。

人物名片:
黄达人,教授,博士生导师,高等教育专家。曾任浙江大学副校长、中山大学常务副校长、校长。2013年7月起,任广东省科协主席。2014年8月起,任第二届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在高等教育管理方面,著有《大学的观念与实践》,已出版访谈录《大学的声音》《高职的前程》《大学的治理》《大学的转型》和《大学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