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新闻 - 综合时讯 - 正文

综合时讯

General News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加强护理教育培育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人才
发布时间:2015-06-23 信息来源:党政办 医学院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大健康理念的普及,护理学已经成为浙江省、杭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急需专业。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紧紧围绕服务地方发展需求的办学宗旨,自2002年创办护理学专业以来,充分发挥浙江大学综合办学优势和支撑作用,着力打造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特色,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健康护理人才,取得了显著办学成效。

一、借力发展,夯实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基础

    学院护理学专业紧密依托浙江大学综合办学优势和师资力量,致力于将专业建设成为浙江大学护理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一是师资共育。引进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高水平专兼职教师14人,传帮带建起了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近年来,护理学专任教师先后承担省部级、地厅级课题50余项,出版著作及教材20余部,获省科学技术奖、市科学进步奖等地厅级以上科研成果奖7项。二是专业共建。浙江大学医学院及各附属医院积极参与学院护理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大纲制定,并承担部分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任务;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院名誉院长巴德年院士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的领导、专家多次参与学院护理学专业的建设研讨,把脉护理学专业的发展。三是基地共享。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第二医院、邵逸夫医院、省儿童医院、省妇保医院等省内一流三甲医院均为学院护理学专业的实习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实习实践机会,并建立起了管理条例、考核制度、质量监控等规范的实习实践规章制度。

    二、服务地方,培育优秀健康护理人才

    护理人才是浙江省、杭州市的急需人才。据省卫计委网站统计数据,2014年底浙江省的注册护士为14.5万人,医护比为1:1,杭州市注册护士为3.5万人,医护比为1:1.09,距离国家卫生部最低医护比1:2的要求仍有差距,与1:2.7的国际平均水平以及发达国家1:8.5的水平则相去更远,护理人才的缺口巨大。自2002年创办以来,学院护理学专业逐渐形成了“高专业素质、高实战能力、高层次就业”的人才培养特色,为杭州市及浙江省输送了600余名优秀毕业生,近5年学生就业率均达到100%,专业对口率达95%以上,其中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第二医院、邵逸夫医院等附属医院就业的为55%,省内三甲医院就业的为81% ,高层次就业稳居省内护理院校首位。毕业生专业素质过硬,实战技能扎实,能较快地成为所在单位的护理骨干,倍受用人单位青睐,已经形成了显著的人才培养品牌。

    三、接轨国际,打造护理国际化教育特色

    为培养“国际化、多元化、高水平”的护理人才,近年来学院护理学专业积极开展国际化教育,打造国际化教育特色。一是建设国际护理专家咨询库。聘请香港护士管理局主席、香港理工大学副校长汪国成教授、美国乔治梅森大学护理与健康科学学院终生教授、世界卫生组织护理顾问吴袁剑云博士等国际著名护理专家,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国内外专家咨询库,为促进护理学的国际化发展建言献策。二是引入国际先进护理教育理念及教学模式。护理学专业在传统“疾病护理”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引入国际化人才培养理念,突出“整体护理”教学,强化人文课程建设,积极与国际先进的护理教育融合接轨。三是加强与境外高校的交流合作。护理学专业与澳大利亚亚埃迪斯•科文大学护理学院、美国韦斯利大学护理学院、美国安德森大学护理学院、香港理工大学护理学院建立了稳定的合作交流关系,近年来已有近百名护理学专业学生先后赴香港、美国的护理院校及医院学习交流,同时,接收了86名香港及美国护理学院的学生来杭学习交流。

四、精益求精,进一步提升护理专业建设水平

在之前良好的专业建设基础上,学院护理学将进一步依托浙江大学的学科优势,以“地方性、多方向性、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特色,深度融入浙江省、杭州市医疗卫生行业布局,为地方培养更多优秀护理人才。一是整合资源,提升发展。拟在护理学专业的基础上成立“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护理学院”,并与浙江大学医学院合作成立浙江大学护理教育中心,整合发展资源,提升护理专业整体发展水平。二是强化顶层设计,科学谋划。拟成立由浙江大学医学院及各附属医院领导、专家充分参与的“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护理专业发展委员会”和“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护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强化专业建设顶层设计,指导护理专业的教学计划、实践教学及教学改革。三是加强医校合作,培养优秀护理人才。加强与浙江大学6所高水平附属医院的深度合作,建立院校教育与医院护理相融合、护理理论教育与临床护理实践相融合、实习医院与就业相结合的培养体系,形成医校深度合作链,培养更多优秀应用护理人才。四是推进国际化教育。加大与境外知名护理高校开办联合培养护理本科生和研究生项目;积极开展学生国际交流,争取更多学生赴境外交流学习;加强与境外高校的教学、科研合作;加强双语教学,专任护理教师逐步推行半专业英语教学。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