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新闻 - 综合时讯 - 正文

综合时讯

General News
最美不过故人来 最亲不过家人聚
发布时间:2014-06-24 信息来源:宣传办公室


  

   六月的杭州,梅雨季姗姗来迟,慈溪的杨梅这才打摘下来尝了第一口鲜,桃李芬芳的清风却已然吹进了校园,让人沉醉。

  沿着“名人墙”,迈上红地毯,屋外淅淅沥沥,星光璀璨的会议厅却一派暖阳和煦,似乎给人一种感觉:回家了。今天是个美好的日子——6月21日,这是学院主编的《星光——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优秀校友访谈录2》的新书发布日,也是来自五湖四海的优秀校友齐聚一堂的日子。


 

  2006届校友、从广州赶来的“一米老大”黄如方率先提笔,热情洋溢地在“星光墙”上签下他的大名,在人民网工作、自北京远道而来的2008届校友景�也款款走来。还有陶立群、袁奇翔、斯康、蒋成楠、唐超……30余位校友从五湖四海而来,群英荟萃、星光熠熠,这些城院学子耳熟能详的名字,此刻都具化为一张张可亲的笑脸,在那咔嚓的定格声中,仿佛连空气也爆发出礼花,宣告“故人们”的归来。


 

  最亲不过家人聚

  指针走向十点半,《星光2》新书首发仪式正式开始。学院院长吴健、党委书记胡礼祥出席仪式并讲话,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斯荣喜主持仪式。

  “最美不过故人来,最亲不过家人聚。孩子们,欢迎回家!”一句回家胜过千言万语,吴健的开场白让在座所有人的心里都暖暖的。吴健向大家介绍了学院近年来的发展成就。无论毕业多久,校友们都心系母校,一旦母校发出召唤,他们都义不容辞地从全国各地赶来。听闻母校近年来的飞速发展,校友们都显得兴奋而欣喜。吴健表示,学院将始终坚持特色化发展,打造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树立一流教育品牌,成为校友们最强大的后盾。

  校友访谈录《星光》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已经出版第二辑, 两册共记载了学院近百位优秀学子或团队的成长故事,从不同角度很好地反映了城院学子积极向上敢于拼搏的精神风貌。文章大都源自学生记者们的采访,得力于宣传办公室工作人员的前期挖掘、中间指导和后期加工,也有一些篇什是优秀学子在海外忙碌的学习或工作之余抽出时间亲自执笔的。


 

  那些风风雨雨点点滴滴,如今铸就成了漫天星光。何谓星光?胡礼祥解释道,采写《星光》的学生记者赋予它这样的含义:“让我们一起努力,擦拭墨色苍穹,镶嵌星辰,待到星光满天,哪怕黑夜厚重,后来者也不会迷失方向。”胡礼祥建议,各位校友应该在学院搭建的平台上经常性交流沟通,以创造出更大的社会价值。一个平台,一个话筒,就能将校友与校友之间、校友与母校之间建立起新的沟通桥梁,从而更好地为自己、为学院的发展出力。
 

  久违了,我的母校

  接受了《星光》入选校友的颁奖后,众校友还欣喜地收到了来自母校的礼物——由学院教师设计的,曾在国际最高级别工业设计大赛中斩获大奖的“竹语”伞,一把竹语伞,转出情意无限,这无疑成了踏雨而来的校友最欢迎的礼物。

  “一回到母校,感觉连空气也不一样起来。那种熟悉和亲切感,是别的地方所没有的。”校友们难得相聚,彼此之间,师生之间有说不完的话。这次活动就是一个契机:有咖啡茶点、水果软糖,气氛刚刚好,对视而望的距离不近不远,最亲密的恩师、最熟悉朋友全在身边,这感觉真是久违的美好。

  “这个讲话有时间限制吗?”第一个接到话筒的校友蒋成楠心情激动,一开口就把大家逗乐了。他笑道:“真是有太多的话想讲了。我自己就是一个草根成长的例子,想跟大家分享一下。”作为麦旺电商的创始人、总经理的蒋成楠,2007年毕业于通信工程专业。他白手起家,通过不懈奋斗自主创业,终于在竞争激烈的电商市场中赢得一席之地,“如果不是学院专业的栽培,怎可能有我的今天!”他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



 

  “毕业八年,我一直在公益之路上行走。”“一米老大”黄如方一直以来都是公益事业的领头人,他不但创办了学院的红丝带协会,还将公益事业推向了更远。2007年在北京成立“瓷娃娃关怀协会”,直到今天他依旧站在倡导关注罕见病的第一线。北京、广州、上海、杭州……凡是他能力所及的地方都将公益传播。“虽然毕业了,但我与师长们的关系都特别好,他们总是义无反顾地支持我的事业。”

  “感谢母校搭建了这么一个平台,让我们可以沟通交流。”浙江在线杭州频道总监姜倩将校友和母校的关系比作月亮和太阳,“是母校的光辉让我们在各行各业发光发热。”

  话筒在传递,大家介绍着自己的近况,感恩母校的栽培。校友童优娣尤为激动,目前身为学而教育集团总经理的她,说起母校更是赞不绝口。“曾经当我说出城市学院的名字,很多人都不知道。而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听到这个名字就竖起大拇指。”学院一步步发展得越来越好,她在心里自豪的同时也深深感受到了肩上的使命。她热情地向前来咨询的家长介绍学院的情况,让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城院,选择城院来帮助其成才。

  远在斯坦福大学攻读博士未能赶来的校友徐杭平,也非常有心地传来一段VCR,感谢母校的细心栽培,并为母校即将到来的十五岁生日送上祝福。

    学院校友总会在现场及时建立的微信“星光圈”立马汇集了60多位优秀校友,校友们也表示感谢学院为他们建立了平台,让不同年级不同专业,曾在大学校园不同的时空,让未能赶到现场的校友们,也在此有机会结识,这是一笔宝贵的校友财富。


 

  为学院的未来,干杯

  相机定格了一个瞬间,锁定了一张张笑脸。如果非要为这幅画面取一个贴切的名字,“桃李天下”这四个字再贴切不过。

  回家了,团聚了,亲人们齐聚一堂,这感觉就像过年。于是热热乎乎的团圆饭就让这样一个美好的日子更加熨帖入心。

  学院的小餐厅里似乎也从来没有这么热闹过,师长、同侪们纷纷举杯,为了今天,为了明天,干杯!

  “是真欢喜啊,这帮子孩子们都是我看着成长的。对于学院,对于社会他们都是无尽的财富。”从启动仪式开始到团圆饭,传媒分院的张兰欣老师一直笑得合不拢嘴,和这些亲如子女的学生欢聚一堂,她真是比谁都高兴。

  “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团圆。”《星光》主编、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斯荣喜也高兴地说:“的确,校友文化对于学院而言就是宝藏,是一个可以不断挖掘,不断获取的财富。”他表示,这就要求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上多加关心关注关爱学生,善于去挖掘学生们的优点长处,将学生们的潜力激发出来,成为对学校、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加入到优秀校友的队伍中来。他也表示,校友朋辈的榜样力量是无穷的。他们毕业以后对于母校的“反哺”资助,无论是物质上的亦或是精神上的,都将让学院受益无穷。

   桃李成熟时,星光映明日。

  一起举杯,共祝愿母校与校友美好的未来!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