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30日,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三位一体综合测试”拉开序幕。早上8点不到,文三楼下已经站满了焦急等待进场考试的学生和陪同学生的家长。考生的逐梦之旅启程,象牙塔之美近在眼前。
“三位一体”考试是浙江省近年来对于高考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打破了高考一考定终身的传统,为莘莘学子创造了更多进入理想大学的机会。在去年“三位一体”顺利实施的情况下,学院今年花开二度,招生涉及7个专业,文科有英语、新闻学、法学、工商管理4个专业,理科专业有软件工程、自动化、工业设计、工商管理。计划招文科26名,理科24名,较去年多设了20个招生名额和2个专业。
中午12点,距离进场考试已过去将近3个多小时,上午场考试即将结束。文三外挤满了焦急等待的家长。一位女生兴冲冲地跑出文三,告诉正在等待她的父母,对自己的面试发挥较满意。她很乐意地接受了记者的采访,“我是杭州人,高中就在城市学院附近,从小就对这所学校很了解。学习成绩一直不错,也可以去尝试些更好的学校,但考虑地理位置等原因,还是希望能在离家更近软硬件设施又都不错的城院就读,报考英语专业也是我和家人的共同决定。”
慢悠悠走出考场的罗同学表情略显严肃,他表示自己的表现并没有预期那么好。“平时一直关注着财经新闻,对于经济以及金融方面也有自己的想法,本以为这对于自己报考商学类专业是一个很好的筹码的。”但综合测试采用面试的形式,对于腼腆而又不善言辞的罗同学来说仍是一项艰巨挑战。第一次进入城院就被特有的大学氛围和优美环境吸引,罗同学表示在接下来高考前的50多天里会更努力,为自己进入城院创造更大的可能。
下午考试结束后,从考场走出来的工作人员脸上洋溢着笑意。一位考官说,自己在面试的过程中也很是替学生捏一把汗,有些同学表现得较为紧张,也有一些同学很出色。“有位同学,当时选了一个比较难回答的题,对此我们也有点意外,但是他答得很棒,展现出了他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给我留下的印象比较深刻。”同学们的表现也有不尽如人意之处,比如对涉及自身的时事政治不够关心,独立思考、客观分析的能力也需要提升。如面试题中出现的“裸官”、“裸富”现象,她所在的考场几乎没有学生能回答出来;而心目中的“男神”是谁,多数同学脱口而出的还是韩流明星;“校服的功能是什么?你喜欢什么样的校服?”对于这个问题,同学们多从自己的主观喜好层次来回答,而缺乏深一层次的理性分析。这位老师补充道,“很多面试考察的都是学生的潜质,一定要在知识和心理素质上都有良好的储备,平时也要有意识地多锻炼自己,临场发挥也会得心应手。”
据了解,“三位一体”招生工作为优化应用型人才的选拔机制,结合了学院办学特色和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受到学院各方的高度重视。教务部副部长陈锋老师向记者透露,学院“三位一体”工作严格按照“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出题方面,学院成立命题组,负责综合测试的命题工作,实行全封闭入闱,最终测试用题由学院纪委抽签确定;专家组选定与考场安排方面,学院首先组建专家库,随机产生测评专家;面试期间,测评专家、考生与考场都是随机匹配的;考试过程中,纪检监察部门全程参与整个工作,确保避免徇私舞弊现象的出现。此外,综合测试当天,评委不知道考生姓名,只知道学生的一个代号,而考生的考试序号是由考生抽签决定的。测试现场通讯工具集中保管、考场手机信号也全部屏蔽,除工作人员外其他人员一概不得入内,每个考场都有全方位的监控,有录音笔以及摄像头等设备,最大限度地确保了公平与公正。
小资料:“三位一体”录取的综合成绩按“学业水平测试(高中会考)成绩(满分100分)×20%+学院综合测试成绩(折算成满分100分)×30%+高考总分(折算成满分100分)×50%”计算形成,其中学院综合测试由报考院校自行组织,浙大城市学院是以面试为主笔试为辅两者相结合的形式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学习潜质,每位考生需参加笔试(综合素质+专业潜质)和面试(综合材料题+自由问答题)两部分测试,其中笔试占30%,面试占70%。面试环节包括综合材料题和自由问答题两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