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新闻 - 综合时讯 - 正文

综合时讯

General News
在校训精神引领下成长成才
发布时间:2012-11-02 信息来源:宣传办公室

  迈入大学校门后,如何在梦想的旅途中砥砺前行?又如何在这人生的盛夏中孕育丰硕的果实?为进一步加强新生入学教育,使广大新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尽早树立正确学习目标、发展目标,10月29日晚,吴健院长在风雨操场给全体新生上了一课。她从校训、城院、未来三部分进行阐述,引出在大学里应该怎样有效地学习生活,树立目标,成就未来的话题。

  “今天晚上下雨,杭州晴了许多天,终于下了场像模像样的雨。我们聚在一起,互相交流,希望对各位同学有帮助。”吴健以唠家常般的亲切话语开篇,顿时拉近了和同学之间的距离。她强调,进校的这将近两个月时间是同学们的调整期、适应期,大学才刚起步,同学们应该及时做好转型,明确目标,争取更快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

  大学

  ——在校训精神引领下培养高素质优秀人才

  吴健首先从城市学院校训石的来历和内涵讲起,她强调校训是大学之魂,是人才培养目标的浓缩。“求是创新”的校训表达了公忠坚毅,天下己任的爱国精神;只问是非,不计利害的科学精神;大不自多,海纳江河的开放精神;自强不息,永不气馁的奋斗精神以及时代的要求。

    学院院标“求是鹰”内涵也非常丰富,象征着“我们是一支共同奋斗、寻找真理的军队”,定会在四年大学学习生活中不断探寻真理,获得人生的重要胜利。此外,吴健还向大家介绍了哈佛、耶鲁、北大、清华等国内外知名大学的校标和校训,让大家领略了不同大学的不同风格。吴健表示,校训承载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勇敢的责任担当、主流的价值取向以及鲜明的时代特色,希望同学们不断加深对校训的理解,并能够在大学毕业后把“求是创新”的精神带到此后的工作和学习中。

    随后,吴健向全体大一新生介绍了学院的立院方针:依托浙大,立足杭州,服务浙江。基于这一方针,学院致力于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较强的社会政治经济建设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参与国际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为浙江省乃至全国输送优秀人才。

    建院十余年,学院已形成了良好的育人模式,吴健介绍了学院的育人理念、育人目标、发展方向、办学基础、专业建设、师资队伍、重点学科、科研与社会服务以及学院国际化教育以及创新创业教育两大特色。而良好的育人模式才能源源不断地培养出众多优秀学子,吴健以刘真、杨吉、姚冰、黄如方等众多优秀校友为例,启发大一新生向他们学习,在校训精神的引领下成长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同学

  ——明确未来目标,珍惜宝贵四年

  “大学对于毕业后直接就业的同学来说是非常宝贵的。大学是你最后一次系统性地接受教育;是你最后一次能够全心的建立知识基础;是你最后一次将大段时间用于学习的人生阶段;可能是你最后一次可以拥有较高的可塑性、可以不断修正自我的成长历程;也许是你最后一次能在相对宽容的,可以置身其中学习为人处世之道的理想环境。”此番语重心长的话语,敲击着所有同学们的内心,警醒他们要好好珍惜大学四年,不要虚度大好年华。

  未来之路就在脚下,而这条路属于所有城院学子。吴健给出了“学习要永远放在第一位”的建议,要求大家在大学期间完成“发展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生活方式”四大转型,注重大学时代的能力培养。她还跟同学们分享了“学业成功的十大经验”,并强调这其中不逃课是最重要的。因为在大学校园里,没有人会提醒你该做什么,只有在与老师的互动中才能帮助你掌握课本中最重要的知识和思想。吴健指出,大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地方,无论是自主学习能力还是沟通、表达、交流能力,或是创新能力等等,各种能力在大学里都能得到培养和提升。她希望城院学子能够在大学里学好一门外语、明确自己未来的目标,同时学会取舍,刻苦钻研、勤奋好学。

  “诸位在校,有两个问题应该自己问问,第一,到浙大来做什么?第二,将来毕业后要做什么样的人?”讲座最后,吴健援引浙大老校长竺可桢的名言,帮助同学们更加深刻地意识到大学时光的宝贵。她希望大家在大学四年的学习过程中深刻体会校训,在行动中实践校训,在校训精神引领下成长成才。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