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召开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会议,通报2012届毕业生就业情况,交流就业工作经验,研究和部署2013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学院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党委书记胡礼祥出席会议并讲话,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副院长应晶出席会议,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党委副书记刘玉勇主持会议。
会议通报了2012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与历年相比,2012届毕业生的签约率、就业率稳中有升,在全省高校中的排位均较为靠前,有7个专业的签约达到了100%。2013届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2012年就业整体影响因素继续存在;省普通本科高校教学工作及业绩考核指标体系的导向变化等都将对2013届毕业生的就业产生影响。
各分院就业工作负责人总结了促进就业工作的经验,并提出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如加强产学研工作以及就业基地建设,构建就业平台,拓展就业局面;开展考研、出国等辅导班以提升高质量就业;系主任、班主任、导师、班长四位一体共同开展工作;针对专业开设实用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开展针对毕业生的定期汇报、筛查制度等都促进了学院的就业工作。
刘玉勇指出,学院目前理工科就业率稳步上升,但文经管等专业的则面临一定的就业压力,因此一定要注重就业政策问题,可以在出国深造、考研等方面下功夫,并切实做好毕业跟踪调查,进一步将工作做实做细。
胡礼祥在总结讲话中指出,2012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成果归功于全院上下的重视和关心,以及各分院所形成的行之有效的经验和方法。但就业工作绝对不是临门一脚的问题,学院就业工作领导小组要在原有的良好基础上,继续改进完善,形成体系。
针对2013届毕业生的就业工作,胡礼祥提出三点要求:第一,从关注就业率转变为关注就业质量。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要以大力推进核心课程建设来提升学生的核心知识、核心素质以及核心能力。第二,要让学生更加注重生涯规划。兴趣、自制力决定着学习动力,而明确的生涯规划需要明确的职业导向。此外学院要特别关注学生大四这一年的情况,帮助他们做好更充分的就业准备。第三,注重强化特色和打造自己的品牌。要在扎实的知识基础之上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卓越的领导力,从而使毕业生以能力见长,全面提高就业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