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0日至16日,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英语专业2006级学生王明丽、俞燕、李依娜、周思颖作为志愿者,应邀跟随杭州萧山国际机场赴京参加“第15届世界航线发展论坛”。会议期间,他们完成了包括资料发放、合作洽谈、英文解说等服务工作。同学们扎实的语言功底、热情的服务态度和良好的团队精神,受到了杭州萧山国际机场领导的肯定,为宣传浙江、宣传杭州做出了努力,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了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学子的风采。回顾这段难忘的经历,四位同学无不感慨万千――
李依娜: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此次北京之行,让我收获颇丰,体验了我人生中的多个第一次:第一次去到人民大会堂享用晚宴,第一次作为杭州旅游的介绍人,第一次接触到那么多形形色色的外国人,第一次……那么多个第一次的经历让我们的北京之行充满了意义,也会是今生难忘的美好回忆。我第一次感受到学习好英语的重要性,第一次感受自己是传递不同文化的桥梁。我们的志愿者活动让很多不认识中国不认识杭州的外国人,认识到了杭州,了解这座充满活力,潜力的美丽城市。第一次自己真正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和为自己感到骄傲。我们会将这次的北京之行永远铭记在心。
王明丽: 开扩了自己的视野
非常感谢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以及外国语院的领导给我们的机会。这次志愿者之行让我受益匪浅。首先,填补了我对航空业认识的空白。如机场与航空公司的关系、机场都有哪些设备,特别是对杭州萧山国际机场的了解。其次,开扩了视野,通过对各个国家机场展台的观赏与接触,我对其所属的国家以及文化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当然,我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平时的专业学习是基础,专业外的知识也至关重要,我们应该扩大知识面,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与外界交流,更好的表达思想。
俞 燕: 做了一回中外文化交流使者
一直希望能够学以致用,把自己课堂所学和实践相结合。此次北京之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学习和提高机会。以下三点令我印象深刻:
首先,我发现自己的知识面匮乏。当与外宾沟通时,我们无法聊一些深入的时政话题或者相对专业的话题,所以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我们在扎实语言功底的基础上还应该通过各种途径扩大知识面,把自己锻炼为对各方面知识都有所涉猎,做个知识广博的人。其次,这次与会人员来自五湖四海,通过这样的志愿者经历活动使我们对不同文化有所理解,也使我们学会了如何以宽大的胸襟包容世界各地的文化差异。比如,非洲友人不会发zhou这个音,会把杭州念成hang zoo,尽管初次听会忍不住笑场,但我们还是能够接受这样的文化差异并予以包容。再次,我深刻感受到了外宾的友好热情与正值守信的人格魅力。当我们为他们讲解杭州旅游及文化时,他们总是耐心地听我们解说。即使我们讲得有些磕磕��,他们也会示以微笑鼓励我们大胆表达。还有一个外宾第一天没有印好名片,答应说第二天会带过来。但是第二天仍旧未印好,他亲自跑到我们的展台表示歉意并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这件事使我印象颇深。作为中外文化的沟通者,我们一定要向外国友人展示中国人良好的品德和修养。只有全世界人民都友好热情善良,世界才会更加和睦融洽,才能共同发展。
周思颖:真的非常有成就感
本次北京之行,给了我很好的机会去锤炼自己的英语能力,尤其是与印尼首都雅加达航空公司的洽谈,让我印象深刻。
在递名片时,雅加达代表有个中文名字,叫家诺,部长借机说,家诺意思是对家庭信守承诺,相信他在工作上也会信守承诺。我翻成“Your name means that you always keep promises to your family,I believe you are also a man of your words particularly on work。雅加达代表反应很快地表示,他并没有承诺一定会进行合作,但他们回去会做进一步的市场调查和研究,再回复我们。洽谈结束时,当部长说完“如果有市场,我们是朋友,如果没有,我们也是朋友”,我随即翻译为“If there are potential markets,we are friends ,if not ,we are also friends ”,并特意强调了“朋友”两个字。雅加达的老大听完后立即哈哈大笑。作为翻译,最成功的时刻怕就是达到原意要表达的效果,真的非常有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