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俊杰,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建筑专学2014届校友,在校期间曾赴日本北九州大学交流学习。大五时成绩名列前茅,收到南加州大学、迈阿密大学、雪城大学、伊利诺伊理工大学的等美国多所名校offer,最终选择了美国迈阿密大学建筑系,并获得了每学期8000美元的奖学金。在美国迈阿密大学建筑系研究生毕业后,卜俊杰在美国工作了一年,现在北京全球TOP5的建筑设计公司CRTKL工作。他表示,在外企工作的优势在于能接触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团队并与之合作,和优秀的设计师对话,触发新的设计灵感。

有谁想到,这样的学霸也曾在大二时一度沉迷网游?而他最终凭借信念奋发图强,实现逆袭:他可以同时做两个竞赛,在教室住一学期,白天上课刷分,做毕业设计,晚上复习语言,周末上语言课,每天背单词7小时,只睡3个小时。在他身上,所有的成功都不是偶然。
睡在教室的“拼命三郎”
刚进大学的卜俊杰经历过短暂的迷茫,从一开始成绩平平到大四专业成绩优异,他一直在默默努力着。
2013年4月,经过面试,刚上大五的卜俊杰获得了去日本北九州大学交流的机会。为完成日本交流的学校的四门课程和学院的课程, 以及准备英语语言考试,他每天都到凌晨三四点才能睡觉。寒假时,大年初三他就匆匆赶回杭州进行语言课程, 开学后一边刷GPA, 一边做毕业设计, 一边准备语言考试。为有充裕的学习时间,他把被子等生活用具带到教室里, 在教室住了一个学期, 每天只花一个小时回寝室洗澡。经过发奋刻苦的努力,大五这一年他成绩突飞猛涨,成为年级前三。
去日本北九州大学交流的半年里卜俊杰意识到, 建筑这个行业不论是教育还是就业环境在国内外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的。教育上,国外的学校更加注重软件的操作,外国设计师用的“犀牛”这些参数化的设计,能够做出更准确更复杂的模型,同时效率也更高。就业环境上,他希望有更多的个人空间,去追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把自己的设计理念真正落实到实际的建筑当中,而美国恰好能为他提供独特的发展平台,这些都让他萌生去国外留学的冲动。
卜俊杰说,“如果你想要做点什么, 就得先找到自己究竟要干什么,定下目标为之努力,生活与学习也会随之水涨船高。”
告别网瘾少年,转身成为肌肉型男
大二时的卜俊杰喜欢上了玩网游,连着通宵打游戏,慢慢地常感到身心俱疲。为戒掉网瘾,重拾强健的体魄,他开始每天晨起锻炼打网球, 晚上则去操场跑步,把精力消耗在运动上。他还经常参加社团活动,为组织晚会等活动付出精力。这些经历不仅帮助他成功戒掉网瘾,更为他搭建起了很好的人脉,提供了不一样的机会。通过学生会这个平台,卜俊杰认识了许多同专业的朋友以及分院老师。这些对他后来成为建筑学社社长, 获得赴日交流机会, 并萌生去美国留学的想法都起到了正面的推动作用。
他也因此多了一项爱好——健身,留学申请结束之后他开始每天去健身房, 把肚子上的赘肉减了, 背也练直了,增强了自信。对他而言,健身培养的不仅是体型,更重要的是自信心与意志力。如果不曾有这些爱好的影响与意志的自我磨练,卜俊杰或许直到毕业时还是个游戏少年。
学长有话说:
准备出国方面,卜俊杰从自身出发,劝诫学弟学妹尽早开始准备,越早越好。平时要注意GPA,不够的话及时补救刷分。准备语言的时间要充足,注意循序渐进,切忌一蹴而就,平时多积累多锻炼。但最重要的不是绩点和语言,它们只是许多份申请材料中的两个数字而已。筛选时考官更看重的是作品集和个人经历。平时积极投身科研成果、积累赴外交流经验、参与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等,这些都是加分项。
平时积累的人脉在需要时能提供很多帮助。留学的资料网络上泛滥成灾、良莠不齐,没有亲身经历自己也很难分辨,因此询问有经验的朋友是比较靠谱的方式。卜俊杰回忆道:“我在读语言之前,曾问那些读过语言班的朋友们哪个更靠谱;准备作品集时,找到有经验的学长帮我修改;准备申请时,问在美留学的朋友准备申请材料的方式;等待offer时,中学朋友把他在美国读本科的同学介绍过来,帮忙准备面试材料。正因一路上都有这么多朋友的相助我才能顺利走下来。”
卜俊杰表示,美国的硕士和本科有很大差别。读本科的话,如果一开始录取的学校不好,以后可以转学,毕业文凭拿的是转学后的学校,学制较为自由。硕士研究生却不同,大部分学校都是不承认转学的,转专业难度也较大。他希望各位学弟学妹们,坚持自己想要的,心累的时候不着急,慢慢来就好,越努力越成功,越自律越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