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式厚 2001年来城市学院传媒与人文艺术学院工作,担任“口才学”、“逻辑学”和“时尚研究”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从教至今,深受学生喜爱,连续三届被评为城院“我最喜爱的老师”。并兼任浙江省逻辑学会常委副会长,浙江省口才学研究会会长等职。教学理念:1:
让学生学到实实在在的理论与知识,并且学得十分愉快。2:大学教育要体现人文精神――自由、尊重、尊严、关爱、公正、平等、诗意。3:文科教师必须具有诗人的气质,研究社会或人文问题要充满激情。4:不同学生交朋友的老师,不能算一个好老师。5:时时刻刻不要忘记从年轻学生处产生正确的教学灵感。讲台前,他是最值得尊敬的老师面对无数的荣誉,余老师从不自满,因为精益求精是他的目标,自我更新是他的态度,兢兢业业是他的写照。那么,是什么动力让他四十年如一日呢?余老师的回答很实在:喜欢教育事业,正是因为喜欢学校意气风发的环境;喜欢教书神圣高尚的职业;喜欢单纯的、求知欲强的学生。所以一旦面对这群能和他产生知识共鸣的学生,他总是觉得充满活力;所以一旦站在讲台上,传授着基础的理论、逻辑的思维、演讲的技术、人生的经验时,他总是全身心地投入;所以一旦拿着备课本,想象着明天课堂的氛围,一旦批阅着学生的作业,体会着学生认真揣摩着知识,并将它理解透彻时,他总是无比喜悦和兴奋。在他看来,教师,应该让学生学到实实在在的东西,还要学得愉快;教师,应该不断地自我充电,注意知识的更新,以教给学生最新的东西;教师,应该与学生交朋友,理解学生,从学生身上寻找教学灵感,他并一直为之努力着。
说到育人,余老师注重的是见缝插针、潜移默化和以身作则。他说,在很大程度上教师就是学生心目中的榜样,教师的言行举止是一种无形的教育方式,它会时时刻刻影响着自己的学生。同时,教育应当多元化的,特别在为人处世方面更是可以不拘一格。有时,一个笑话,一句勉励,一场闲聊,甚至一条短信都可以起到育人的作用,教师应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以丰富的人生经验提点学生;以鼓舞人心的话语激励学生。
课堂下,他是忘年的知心朋友如果你有学习上的难题,你可以找他;如果你有情感上的困惑,你可以找他;如果你有生活上的困难,你也可以找他。在余老师的眼里,学生就是应该关心的晚辈,就是应该交心的朋友。他渊博的知识足以为学生扫清求知途中的拦路虎;他丰富的阅历足以为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他家的电话常常像热线一样接到来自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专业的学生的来电,向他讲述感情的受挫、创业的失败;而他,总是在电话的那头认真地倾听,细细地分析,真诚地鼓励。
曾有一位学生因某种原因醉酒而被送往医院,当时他全身上下什么都没带,只有一张余老师的名片。当余老师接到医院打来的电话时,他想都没想就说了句“救人要紧,所有费用都由我负责。”要知道在余老师成千上万的学生中,他可能并不记得这位学生的相貌、姓名,但是就在这位学生处于生命危难之时,他伸出了援助的双手。他说,他是被这位学生感动了,因为在他身无分文的情况下还带着自己的名片;我们说,我们是被余老师感动了,因为在接到电话时他是如此地热情与慷慨。而他,只是笑着说了一句:“因为,他是我的学生。”
懂倾听、能解惑、乐助人,所谓的良师益友,就是余老师这样的吧。
生活中,他是实现自我价值的成功者古语道“活到老,学到老”,余老师在自己的人生途中一直信奉着这句话,所以他总是畅游在浩瀚的书海中;总是奔波于各种学术活动;总是不断思考着可行的创新方案……他多看、多思、多走,遇意外之人,想意外之事,这使得今天的他硕果累累。他至今已创作出版著作40余本,并且受到读者的好评。其中《智库》、《金字塔文库》在国内外都有很大的影响,《金字塔文库》在港台、内地同时发行,深受读者喜爱,销售量十分喜人。
在逻辑学方面,余老师能将逻辑学的纯理论写得通俗易懂,1986年荣获全国“理论的通俗化”评比二等奖;“趣味逻辑学”也被评为全国通俗理论的二等奖。如今,他还担任着浙江省逻辑学会常委副会长,浙江省口才学研究会会长等职务。
在成绩面前,余老师说,其实看着自己培养的学生一个个地成才,才是自己最大的成就。为了对得起这些学生,为了对得起这份教师的职业,他将一如既往地沿着这条“活到老,学到老”的路走下去。
为城院五年发展付出辛勤努力的余老师,如今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五年后依旧能站在城院的讲台上,去教授又一批充满活力、热血方刚的城院学子。
(记者 张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