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杭州市教育局、杭州市人民教育基金会发文表彰的市级局级优秀教师中,浙大城市学院有七名教师获得殊荣,其中计算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系主任柳俊获得了“杭州市教育局系统优秀教师”称号。对此,记者对他进行采访,感受这位优秀教师的风采。
获奖谦称“运气好” 采访时正是在台风来临前,狂风暴雨大作,柳俊老师没有课,但仍坐在办公室为学生答疑。
采访一开始,柳俊老师就谦虚地反复强调,能得到这样的荣誉很大程度是因为“运气好”。他说,学院优秀的教师非常多,自己这次的“好运”离不开学校领导、老师和学生们的支持。他本来并没有打算报名申请“杭州市教育局系统优秀教师”,后来是在领导的鼓励下,到最后一天才交了报名资料。柳老师觉得“优秀教师”带给自己的既是动力又是压力,无论是在教学、科研还是行政工作上,这一荣誉都鞭笞着自己要努力做得更好。
自2001年初进入城市学院工作至今,经历了学院从“上规模,上水平”阶段逐步发展为现在“创建名牌教学型大学”,目睹了学院各个专业不断走向成熟,教学和培养方式、方法越来越接近目标,柳俊老师直言,自己深切感受到了学院发展的迅速。
这期间,他承担了城市学院公共基础课以及计算学院多门专业必修课程的教学,在历年的教学质量考核中,连续被评为教学质量一等奖;负责和参与多门学院精品课程、教材的建设,研究成果丰富,多次获得各类奖项,先后担任了计算机专业公共基础课程组长、计算分院毕业设计监控小组组长、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系主任等行政管理工作。
“学院的老师都非常好。”柳老师真诚地说道,他说这并不是说套话,而是他在城院工作几年来真切感受到的,无论是工作强度,还是老师们投入的程度,都远超过许多学校。
专业基础上的个性发展
柳俊老师提倡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基础上个性发展,在问到教学中最注重对学生哪方面的培养时,柳老师表示,教学中不应陷入一味注重组织、交际、沟通等能力培养的误区,这对学生长远发展没有好处,无论哪种形式的教学,都不能脱离专业基础知识。正因为重视这一点,柳老师认为自己在课堂上讲求充分利用有限时间,尽可能多地把专业知识系统连贯地讲授给学生。他的课堂也许不并是生动有趣的,还紧凑得不允许学生有一丁点时间走神,但效率高,力求最有效地帮助学生打好专业知识基础。
采访中,柳俊老师不断地强调专业基础知识,这是他教学工作的核心,他认为,对他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组织好讲课内容,让学生围绕他讲课的中心寻找学习方法来学习,抓好专业知识的学习。
柳老师还特别说道,教学本来就有教和学两部分,老师要上好课,教好学生,学生的配合也是很重要的。学生不能只靠老师,也不能只靠听课,课后还应自学、巩固和深入研究。这也是现在许多学生从来没有问题、从来不在课后与老师交流的症结所在。
学生的“老大”、“老柳”
作为计算机专业的老师,面对飞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柳老师也感受到了压力。他表示,现在一些老师虽然很年轻,但更多地接触新技术,也有丰富的科研项目经验,教学实力不可小觑。而他,也通过自学、项目开发等不断补充新技术、新知识,使自己的教学工作也能与时俱进。
虽然在课堂上严格要求学生,但课后,柳老师则会展现出他亲切的一面。柳老师先后担任了两届班主任工作,指导多项大学生科研项目,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他笑着告诉笔者,还有学生直呼他“老大”、“老柳”,只要不是上课时间,他也会跟学生开开玩笑,讲讲笑话。
一直以来,柳俊老师都深得学生信赖。2006年底,柳俊老师被评为城市学院“我最喜爱的老师”称号。“不管拿多少奖,拿什么奖,只有学生认为好老师才是真正的好老师。”柳俊老师强调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