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王兴,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医学院教师,中共党员。2000年9月从浙江大学化学系调入城市学院工作。在教书育人岗位上取得可喜的成绩,被学生推选为“我最喜爱的老师”。曾获得浙江省“三下乡”先进个人、杭州市教育系统优秀教育工作者等二十多项荣誉称号。2004年指导成立防艾抗艾红丝带协会,该协会现为省高校优秀学生社团、浙江省“三下乡”先进团队。近日,该协会河南行小分队成功晋级在杭高校志愿服务十佳精品项目评选决赛。十多年来,他一直关注河南艾滋孤儿,在校园宣传防艾抗艾知识,连续五年与协会小分队一起暑期远赴偏僻的河南艾滋病村支教。2012年,浙江电视台教育科技频道对此做了专题报道;2014年12月,浙江省艾滋病防治高校红丝带进校园接力活动在城市学院启动;今年8月,河南省驻马店电视台对小分队的感人事迹作专题采访报道。
身体力行,扎实开展特色支教活动。沈老师十年如一日,关注河南艾滋孤儿,指导协会开展河南艾滋病村支教。2015年暑假,沈老师放弃探望远在西非马里担负中国授非医疗队重任的爱人的良机,依然带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坚持继续和同学们一起出征河南。沈老师重视支教小分队的前期准备,每年与河南省社会热心人士郭保刚商讨支教计划,确定活动主题。最近三年的主题是生命教育、爱心陪伴、驻守希望。支教活动除中小学生常规课程教学外,形式多样地开展文艺、体育、绘画等素质教育。同时,小分队成员在当地开展走访艾滋孤老,探望“一对一”帮扶孤儿、拍全家福合影、水环境调研、测量血压等公益活动。沈老师在保障支教点安全的基础上,身体力行,一起走访村民。他结合专业特长,承担起辅导初中学生化学课程的重任,如讲解生命起源与化学、元素周期表,从污染的池塘中取来水样,示范测定pH值等,化学启蒙课深得小朋友们的喜爱。

克服艰难,蕴育和传递爱的正能量。每年的河南支教,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志愿者们吃苦耐劳、共同协作、共筑梦想的团队精神。从杭州到支教点,二十个小时的火车、汽车、摩托小三轮的交通转换。生活上大家分工合作,苦中有乐。他和队员们一起买菜做饭、刷锅洗碗,晚上睡课桌,十来个队员挤睡在半个房间,天热时睡房顶数星星。油盐酱醋柴,出门都要钱,他时不时出资补贴“家”用。虽然暑假的时间,能给村民和艾滋孤儿做得不可能很多,但双方结下了深深的情谊,在小朋友心中点燃重新生活学习的希望,分别时依依不舍。小分队是一个大家庭,收获的不仅仅是对国情民情的调查,更有人生意志的磨练、公益意识的培养。
爱心在传递,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沈老师关注河南爱滋孤儿,宣传防艾抗艾知识,十年如一日。他坚持带领大学生志愿者发挥专业优势赴河南艾滋病村开展爱心支教和调研,这份坚持和传承,令人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