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新闻 - 人物故事 - 引路人 - 正文

引路人

王新泉:汇聚研究方向 注重成果转化 突出实用价值
发布时间:2016-12-28 信息来源:宣传办公室

ͼƬ4x.png

王新泉(左一)与香港科技大学教师合影

今年824日,以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为第一完成单位,工程分院王新泉老师负责的科研项目新型软土路堤桩成套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通过浙江省科学技术奖评审,荣获二等奖,这是学院首获省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该项成果同时获得了2016年度杭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为学院在科技进步奖申报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该项目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及各级纵横向项目,在学院、科研部、分院、土木系及学科平台等支持下,经相关领导专家的把关指导,团队成员共同努力,由多年研究成果集成而成。”王新泉老师把荣誉归于团队多年的累积和学科平台等大力支持。2004年读研至今,王新泉个人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软土特性及新型地基处理技术,“新型软土路堤桩成套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是其十余年来一以贯之持续研究的核心方向。

项目主要针对软土路基,开发了系列新型软土路堤桩成套关键技术,包括新型软土路堤刚性桩和新型软土路堤刚柔组合桩关键技术,获批多项发明专利和各级工法。项目涉及技术主要适用于路基、堤坝等工程软基处理,在适宜的地质条件和工况下的合理应用,可有效提高地基承载力、控制工后沉降和总沉降、克服桥头桥车、降低工程造价、减少运营养护费用等。因软基处理技术具有较大复杂性和地域性,受地质条件和工况影响较大,开展系列新型软土路堤桩成套关键技术研究,具有较大的科学意义和工程实用价值。

该项目依托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项目等各级纵向课题及10余项横向课题,在近年的课题研究及成果归集过程中,注重“项目+论文+发明专利+成果转化+工法标准+行业奖项”六位一体,注重产学研合作及研究成果在实际工程建设中的推广应用。软土力学特性与地基基础工程为王新泉的核心研究方向,目前该学科的研究呈现纵深化、加速化、整体化、社会化和国际化的特点,需要进行长期、持续性研究。

“关键技术的发现多来源于工程实践,基于实际项目的应用研究,提炼其科学技术问题,解决实际工程实践中的疑难问题和新问题。”在长期的科研工作中,王新泉逐步拓展了多项核心研究方向,也积累了丰富的企业资源和工程实践资料,近5年横向课题经费近千万,与其合作的企业遍布十余个省份。繁重的科研、教学及承担的班主任工作等,加之王新泉对自身的严苛要求、精益求精,在平常的科研教学工作中,王老师感觉充实而忙碌,也感激家人的付出和大力支持,家庭和谐而融洽,他说,“忙碌的工作只会充占陪伴家人的时间,而无法冲淡对家人的爱。”

 “成果的取得与突破需要长期的积淀,很难一蹴而就,课题研究的过程是一个逐步积累、体验和感悟的过程。”随着项目研究的深入,王新泉也发现有越来越多的科学技术问题需要解决,关键技术需要突破。与此同时,奖项的获得为其后续课题研究奠定了新的基础并提出更高的起点。“在后续教学科研工作中,将更加注重纵横向课题的争取,发明专利的申报,高级别论文的发表及成果的转移转化,为申请更高级别的课题奠定基础,在技术创新上争取不断取得新的突破。”王新泉表示。

  区别于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王新泉认为大学教师除了科研之外还担负着育人的责任、服务社会的责任,以及以科学技术传承与教学为主的学术责任。教师针对个人核心研究方向开展的深入持续性学术研究,对其课堂教学和指导研究生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合理分配教学与科研的时间,实现教学与科研的良性交互对一个教师的发展意义重大。

“高等教育是师生共同探究知识并追求真理的过程。”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环境下,王新泉指出,“高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科研活动渗透了许多创新及探索的成分;大学生科研不能仅局限于已有知识体系的重复和应用,要忠于真理、开拓创新,将知识创新和技术开发的探索作为科研的目标,注重科学技术问题的深入研究与探讨”。

在指导学生科研方面,他着力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科研及项目研究需要严谨的务实精神,需要进行多维度和角度的国内外比较”对自己严格要求的王新泉,对学生亦如此

  “科研开始时,王老师要求我写特别多的文献综述,而且写完这些综述之后,他也没明确指出综述对科研的意义,当时还比较纳闷,这些综述到底有什么用。直到最后他给我列出了课题要研究的大纲及大致内容时,我才发现这些综述就是研究内容的基础,不知不觉间,我已经较为详细地了解和掌握了科研课题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土木1301班的胡新伟回忆道,“王老师教会我的是创新的思维和方法。在课题最关键的创新这一块,王老师一直强调不能将他的思路直接告诉我,从而限制我创新能力的发挥。我想这也是他将课题研究内容拆散成许多块,让我分别进行文献综述的原因。”王新泉老师坚持多年的指导方法让许多学生受益匪浅,也与他所提倡“以读促学、以疑促学、以思促学、以辩促学、以练促学、以践促学”的六“以”教学法相得益彰。

“课讲得好,上好课、教好书,是对教师的最高评价,对教学工作的热爱是远胜于责任的。”王新泉十分重视自己的教学工作,每年课件内容都有大比例更新,以期反应工程实践的最新进展;并将工程实例与抽象理论知识相融合,使教学更“接地气”。同时王新泉也十分重视学生的到课率,他的教室几乎坐无缺席。“有一次上课的时候,老师扫了一眼,就知道我们班上有几个同学没来上课,点完名以后一节课都表情严肃,我们能隐约感觉到他生气了,后来几节课就没有人敢旷课了。”但“严师”王新泉也很注重课堂氛围,在学术研究面前一丝不苟的他也给学生留下了幽默风趣的印象,那句“用精准的专业知识武装你们的头脑,用社会价值和财富武装你们的人生,让知识引领你们经历和创造人生的传奇”的玩笑话更是被学生称作经典语录。

王新泉重视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通过及时收集的学生的学习反馈和教学评价做出科学合理的安排与调整。他会在全班30个学生的学年小结班主任版块中一条条回复,认真地写下评语。他在每次班会课不厌其烦地强调成绩的重要性,“成绩至少反映了你学习和可教育的能力,在将来工作面试时至关重要”,话语中充满了对学生的殷殷期盼。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