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新闻 - 人物故事 - 引路人 - 正文

引路人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撬姐”出马,服务师生,撬动健康
发布时间:2019-09-16 信息来源:宣传办公室

王撬撬,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医学院护理系教师,副主任护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三级健康管理师,中国优生优育协会儿童脑潜能开发专委会常务委员、浙江省医学会康复护理专委会委员、浙江省人口与健康学会优生优育优教专委会委员,工作近三十年来,王撬撬老师从医院的护士、护士长、医院管理岗位到大学教师。

在临床工作岗位,她忠诚事业,视病人如亲人;在教师工作岗位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作为妇幼保健领域里工作多年的卫生工作者和高校教师,王撬撬热心公益事业,专注科普知识的传播,指导成立健康促进社(学生社团),为师生健康服务。先后获得全国卫生系统青年岗位能手、省先进女职工、市劳模、杭州市教育系统优秀教师、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班主任、优秀实践指导教师、医学院最美医学人——诲人不倦奖,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贴,被杭州市教育局聘为最美教师讲团讲师。


雏鹰试飞,亲情陪伴

大学殿堂是学生遨游专业技术天地的地方,他们犹如试飞的雏鹰需要关怀和指引。作为班主任,王撬撬关心班级的每一个学生,从大一入学时的“象牙塔”之约主题班会开始,就与同学们达成了默契:“大学四年我们要学会安身立命的本领,学会团队协作与社会交往,领悟生命的珍贵和对生命的无限尊重,担起白衣天使的社会责任。”

作为专业教师和班主任,王撬撬给自己定了几个原则:一是像妈妈一样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同学有健康问题时,王撬撬都会跟踪进行康复指导,对于需要就诊的学生,她还护送学生去医院,陪伴学生输液到深夜,由于学习和生活中的接触,学生有心事总是第一时间与她交流。二是像朋友一样关注学生的学习。王撬撬非常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会在恰当的时间以恰当的方式与同学们进行朋友式的交流,在开学初的班会上,王撬撬都会有一个例行活动,就是由班主任和班委向本学期成绩优秀的同学和进步最大的同学颁发学期奖励。对于成绩下滑或不稳定的同学,王撬撬会单独沟通,帮助他们查找原因,不让同学掉队。三是像姐姐一样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王撬撬的班上有一位同学勤工俭学自己赚生活费,她便从勤工行业、地点、路途安全、生活饮食、时间规划等各方面跟学生一起进行细致的安排,在还没有共享单车的时代,王撬撬还曾为这位同学买了新的自行车解决出行问题。四是像导师一样引导学生多方发展、勇于创新。王撬撬经常带着同学们搞社会调查、课题设计,她指导的暑期实践团队多次获得学校及杭州市优秀团队奖。


润物无声,教育无痕

王撬撬在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她总结道:“要为病人做好技术服务、为家属提供安心服务、为医生提供前哨服务、为方方面面的人员和系统做好协调服务的工作经验。”

在教学中,她更注重把理论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体现寓教于乐、学以致用的课堂特色。王撬撬主要承担《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康复护理学》、《护理沟通》等课程的教学。课堂上她经常和学生一起讨论临床病例以及热点问题,同时进行临床情景模拟训练,学习护理前沿技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课下,学生把她作为可信赖的人,经常找她倾诉,她的一位学生说:“不管王老师有多忙,都会抽出时间为我们答疑解惑,化解我们在心理、学习、成长中遇到的困扰。”正是王撬撬的这种亲和力、感染力,使得她教过的学生拥戴喜爱她,亲昵地叫她“撬姐”。


博爱相济,服务师生

现如今,健康成为了人们的第一需求,但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防病保健知识还尚未普及。王撬撬利用自己在妇幼行业的工作经验,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女性保健”“性与生殖健康”公选课,把健康知识传递给学生。她还积极参与各级妇联、工会组织的社区与中小学的科普讲座,为社区家庭和中小学生送去家庭健康和青春期保健知识。在2016年12月1日,她指导成立了健康促进社(现更名为:青春同伴社),以“公益,团结,进取,专业,助人“为原则,促进健康为目标,定期举办多项健康促进活动,社团创立“ZUCC闺蜜”微信公众号,定期举办闺蜜沙龙(女性健康促进活动),开展生殖健康科普讲座,如:“避孕节育知情选择”、“ 身体的悄悄话”、“ 说说姨妈哪些事”等。她还致力于服务城院师生的原发性痛经干预,为师生提供身体成分分析、微循环检测、心理测评及健康促进干预指导。在推广健康知识、推行健康行为方面,王撬撬为城院师生搭建了一个帮助互助的平台。


潜心教研,倾心教育

王撬撬作为医学院护理系教师,在教研工作中积极探索,勤于实践,起好模范带头人的作用,主持和主要参与科研课题二十余项,获省、市科技进步奖5项;撰写专业论文二十余篇;编写《心理学》、《心理医生》、《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女性健康自我管理指南》等书籍十余册。

不仅于科研成果,撬姐还积极参与学校的的各项活动,作为医学院健康好声音元老级指导老师,带出来一个又一个健康好声音的传递者,带领医学院的学生运用专业所学传播健康知识,传递健康技能。

 


 

扫一扫分享本页